主页/ 普洱茶文化

茶禅兴佛寺

时间:2025-04-2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茶兴则禅兴。我国茶道的兴盛时期是唐朝,唐朝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发展的鼎盛期,由于禅师坐禅中闭目静思,极易睡着,所以坐禅中"唯许饮茶"。因此在我国古代凡是禅宗丛林,寺必有茶,禅必有茶;特别是在南方禅宗寺庙,几乎出现了庙庙种茶,无僧不茶的嗜茶风尚。佛教禅师认为:茶有三德,即"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交友时以茶为媒广结善缘",这就是佛教禅师提倡茶道的原因之一。

佛教禅宗寺院不仅对茶叶的栽培、焙制有独特技术,而且十分讲究饮茶之道。寺院内设有"茶堂",是专供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的地方;法堂内的"茶鼓"是召集众僧饮茶所击的鼓。另外寺院还专设"茶头",专管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并在寺门前派"施茶僧"数名,施惠茶水。寺院中的茶叶,称作"寺院茶",一般用途有三:供佛、待客、自奉。据《蛮瓯志》载,觉林院的僧人待客中等茶、自奉以下等茶、供佛以上等茶。"寺院茶"按照佛教规矩有不少名目,每日在佛前、堂前、灵前供奉茶汤,称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后饮茶,称作"戒腊茶";化缘乞食得来的茶,称作"化茶"等等。学佛的人是时刻都注意学习的,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与学佛、信佛挂钩,以求对佛的尊敬和学佛的长进,这一方式其实是较为有效的,而饮茶也当然地列入了这一范畴。我国的不少佛门圣地、名山寺庙都种有茶树,僧人自采自制,饮茶念佛,修身养性,高龄僧人无数,究其长寿原因,与长期饮茶有关系。

相关标签:
佛教 寺院 学佛 禅宗 禅师 僧人 供佛 茶道 三德 寺门前 我国 善缘 腊茶 寺庙 茶堂 数名 名山 茶叶 法堂 鼎盛期 快慢 卷烟 异士 香川 真纯 玉英 村社 雅博 黄琪 宾川 颜色 嘉树 便函 马冠 木兰花 盆景园 山青花燃 张丽霞 白鹿 禅城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