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茶马官道:失落的荣光

时间:2025-04-24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在中国大西南的险山恶水和原野丛林之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串起了山谷、平坝和村寨,也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古道石板上的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江河的铁索吊桥也已几经沧桑,被当年烟火熏黑的巨石诉说着这段传奇,古老的茶马古道,正日益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在云南西双版纳,这块地球北回归线上惟一幸存的绿洲里,除了佛寺、高脚竹楼和傣家少女,还有着鲜为人知的老茶树和茶马古道的故事。云南是茶树的主要原产地,世界上用于制茶的植物有23属380种,其中15属260种分布在云南。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野生茶树和最早的人工栽培型茶树,都在西双版纳。

拥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茶园,西双版纳自然成为茶马古道的南端起点。历史上,西双版纳生产的普洱茶不仅作为献给朝廷的贡品,还远销西藏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家。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每年跋涉在茶马古道滇藏线上运茶的驮马已达5万匹之多。

唐宋时期以后,云南和四川的茶叶开始销往西藏地区,受到了藏族同胞的喜爱,以至于到了"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茶马古道也就有了两个出发点:一是云南普洱,二是四川雅安。从普洱北行的路线经过南涧、大理、中甸、德钦、碧土,从雅安西行的路线过泸定、康定、理塘、巴塘、芒康、左贡,两条路线在今西藏邦达汇合,然后又分为两条主要的商道通往印度。一是由邦达向西南行,经然乌、察禺进入印度东北角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与著名的"蜀身毒道"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二是由邦达经昌都一直向西,到达拉萨后又分为两路,一路经江孜等地进入尼泊尔、锡金、不丹,一路继续西行,经日喀则、拉孜、萨嘎、普兰到达印度、尼泊尔。

1908年《西藏纪程:由成都至拉萨险要程期》中记载清代沿用的川藏官道:过昌都、邦达后直接西行,自洛隆、边坝翻越夏贡拉山、怒贡拉山两座大雪山,到嘉黎,走工布江达至拉萨。这条路也是马帮们进藏的官道。

昌都

昌都地区总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最高海拔为5460米,最低海拔约3100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不少山峰耸立于雪线以上,其中边坝县边界的念青唐古拉山峰高达6956米,万丈冰峰,银装素裹。

由于三江水系的切割作用,昌都地区形成了多层次高原特征,有着复杂的地貌结构和不同的地形、气候类型及植物生长层次,在这里有水草肥美的辽阔牧场,麦浪起伏的千顷良田,一望无际的翠峰林海,丰富的矿藏、水利和光能资源,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也有桔柑满枝的亚热带风光。在这里,山、水、林、鸟、兽、虫、鱼、花、草同生共荣,绘织了昌都高原雄伟绮丽,多姿多彩,幽静原始而又瑰丽无比的自然景观。

西藏东部重镇--昌都。唐代,昌都地区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现为西藏自治区所属一个专区。昌都是西藏东部横断山脉中的一个镇,恰好是川藏公路的中心点。从川藏公路的西端拉萨或它的东端成都乘客车,都是五天左右便可抵达这里。

昌都旧名察木多,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谷地中。昌都地区行署所在地,川藏公路经此。澜沧江上游支流杂曲、昂曲穿越其中,将县城分割成加惹坝、四川坝、云南坝、马草坝四个坝子(即台地)。加惹坝是老城区,四川坝设有医院,云南坝为行政机关驻地,马草坝是新建文化区。登马草坝东北坡,鸟瞰全城,古城犹如一个宝瓶,扎曲、昂曲、有如雄鹰展翅,景色壮丽。城镇发展迅速,现有煤炭、水泥、制革、缝纫、农机、电力、印刷、建材等小型工业近30个,加之邻近四川,商业活动繁忙,物资供应充裕。附近有卡若遗址、绛巴林寺等文化遗址。

昌都作为康巴地区的腹心,有着亚洲第二大铜矿--玉龙铜矿和丰富的水能、森林资源;有着被人称为"香格里拉"的多民族、多宗教以及人与自然相处和谐的人文胜景,有着毗邻川、滇、青三省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开发条件,青藏高原发育的大江大河如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经此地,经过横断山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孕育、不仅哺育了长江文明和东南亚文明,为未来的南水北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造就了三江并流的奇绝风景。

邦达:500里长坝子

茶马古道出左贡,经由以拥有众多美女而著称的田妥,穿出玉曲江河谷,一下子就迷失在茫无边际的邦达大草坝里。那是一片片苍茫起伏、雄浑辽阔的原野。藏民们将这片原野称为邦达。邦达大草原究竟有多大?到现在恐怕谁也说不上来,因为它地跨五六个县,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人烟。据说,它大到连飞鸟都飞不出它的边际。马帮们只是把它叫做500里长草坝。

那是一片让人心醉也让人有些恐惧的大草原,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夏天草原上到处是沼泽地,到处流淌着雪山的融水和雨水。高原上的雨不下则已,一下就是瓢泼盆倾,昏天黑地,有时还夹着冰雹。雪山融水和雨水慢慢又汇聚成无数的小溪,最终流到玉曲里,这景象在无垠的草原上恰似一条条飘飞的丝带。遥远的地平线尽头,是一座连一座山势平缓而又变幻无常的山岗。秋天从拉萨转回的时候,草坝常常为茫茫的大雪覆盖,无垠的原野上似乎了无生机,连到处都是的乌鸦都藏起了它们的身影。

有时回首望去,在一片辽阔沉寂的白色旷野中,马帮商队仅只是一串小黑点,它们像一队蚂蚁一样缓缓移动,似乎在将比他们自身重得多的东西搬运回自己的家里去。那巨大的雪原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更突显出马帮们敢于闯荡冒险的胆魄和毅力。

难以追回的荣光

夏贡拉和怒贡拉两座大山,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主脊,是入藏路上马帮最为惧怕的山,被称为"入藏第一险"。夏贡拉山万难穿越,马帮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走着一条线,而不走地势更为平缓的北线和海拔更低、气候更温暖的南线?清代官府又为什么要以这条线为官道?

主要的原因是地势。从滇川入藏的各种路线中,经邦达习西行的这条路线是最短、最便捷的。清军在山这边驻扎,遇有事情,翻过大山就可直扑工布江抵达拉萨。清军往往驻扎在硕班多到洛隆一线,硕班多就是今日洛隆的硕督,行走在乡间,还能见到路边山上土坯犹存的兵营遗址。这一线是西藏的产粮地,有藏东粮仓之称。夏贡拉山虽险,但地势有起有伏,翻过去后,往拉萨路上只有米拉山一个高山口,因此,当年,自硕督至边坝一线,马帮、官兵、官差日日穿梭往来,一派繁忙热闹景象。

相关标签:
邦达 昌都 马帮 拉萨 草坝 昌都地区 云南 茶马古道 川藏公路 西行 西藏 西双版纳 拉山 澜沧江 四川 洛隆 尼泊尔 茶树 海拔 印度 一家一户 糖水 民族风情 顺顺 南园 朱雀 之福 大家乐 双清 建设方 收购价 对象 显像管 结实率 南帝 香袋 忧患 柯桥 北京人民大会堂 项背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