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2015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时间:2025-05-15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2015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7月10日下午,为全面做好2015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筹备和宣传发动工作,迎接大赛十周年的胜利举办,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在广州芳村万象茶叶商贸城召开了2015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工作会议。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黎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副所长郑永球、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茶学教研室教授伍锡岳、英德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邓明华、广州芳村万象茶叶商贸城副总经理廖惠萍等专家领导,以及相关院校和企业代表、历届大赛金奖获得者和指导教练、领队等50多人出席本次会议。
张黎明秘书长代表大赛主办方在会上作了2014"迎海杯"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总结报告。她指出,去年大赛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指导到位。大赛得到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厅、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省社会组织总会、省茶业行业协会、省茶叶学会、华南农业大学、省茶文化促进会、省茶文化研究会,以及各兄弟市县茶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承办单位、参赛企业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二是精心组织,广泛宣传。主承办方在总结历届大赛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做了广泛发动工作,并发动众多专业传媒对大赛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在组织、宣传策划到现场布置、参赛道具、评委和参赛人员的后勤服务等方面都作了详细安排,使大赛得以成功举办。三是精英云集,茗艺争辉。经过初赛选拔后进入总决赛的人数达到327人,创历届之最。参赛面不断扩大,除了来自省内十多个市县外,还有外省的企业、茶文化机构和相关院校。职工参赛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达到了188人。从主题、布景、茶席、服饰、解说、茶艺技能等各方面,整体水平大大提高;四是影响力大,效益明显。大赛对推进我国茶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和人才培养工作,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广大劳动者、院校师生刻苦钻研自觉提高技能的积极性,弘扬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倡导"茶为国饮"和引导茶艺向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大赛取得空前成功,是与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共同努力分不开的。
张秘书长在会上还对2015年大赛的技术要求做了详细介绍,并提出重点要求和注意事项。2015年大赛仍然采用2013年《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实施指南》要求不变,她特别向与会人员强调了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次竞赛设职工组和师生组。职工组分设个人赛和团体赛,师生组只设团体赛。师生组参赛对象为各类院校在校学生和老师,要求是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参赛,因此师生组不设个人赛,但是师生组别中师生同台表演并获得最高分的队伍,参赛的教师同样可以获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颁发的"技术能手"称号;职工组参赛对象为从事相关专业或工种的,并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在职人员,不受学历和职务限制,但参赛选手必须年满16周岁;二是每个参赛团队不得超过8名选手;三是竞赛采取以实际操作比赛为主的原则,并附加理论知识考试。最终名次依据理论知识竞赛和操作技能竞赛两个部分成绩的累加排定,其中理论知识竞赛成绩占20%、操作技能竞赛成绩占80%。当出现成绩相同时,先比较操作技能竞赛成绩,以成绩高者名次在前。张秘书长还对今年大赛的各重要事项做了安排和部署,大赛拟由广州芳村万象茶叶商贸城独家冠名赞助并在茶城场内举办,希望各单位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茶艺人员中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赛前训练工作,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人员参赛,并通过竞赛促培训、促学习,带动和激励广大茶艺师爱岗敬业、苦练技能,人人争当技术能手。 
2014年大赛裁判长伍锡岳教授在会上作了发言。他结合历届竞赛试题和选手现场茶艺表演水平的发挥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去年大赛的亮点、不足之处和相关建议。他指出,2014年大赛呈现以下三大亮点:一是参赛项目题材更广泛,特色鲜明,有创新、有变化、有突破,把茶艺表演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品位;二是参赛人员职业技能与艺术表演美感融合度比以前更好,演绎得更充分,整体素质水平上升;三是茶席元素搭配色泽与主题、用茶具、泡茶类等的协调性上升。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有些表演主题与内容脱节,内涵挖掘不够。功底欠缺,不注意细节,训练时间少,动作不到位;二是部分表演服佩不恰当。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不是一般的茶艺舞台或其它茶艺大赛,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和扮相上,应以简洁、明快为主,并和整体茶艺表演氛围相协调,忌讳庸俗和脂粉气;三是很多表演形式比较单一,内容大同小异,缺少变化,其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所欠缺;四是一些团体对违反技术要求,出现了主泡手少、副泡手多的现象。他建议,今后大赛要进一步突出岭南文化特色,突出视觉效果和艺术焦点,使本项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会上,郑永球副所长就大赛理论和技能竞赛环节的诸多事项作了介绍。他指出,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举办至今,组委会自始至终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大赛透明度高,现场亮分公平合理,评委的整体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参赛选手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涌现出了一批茶艺技师、高级技师。特别是近年来,参赛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以至于组委会不得不控制参赛人数。但是纵观这几年的赛事,竞赛的整体分数相比较低,为什么分数上不去?他指出了表演的主题和内容方面的文化、艺术感染力方面仍有所欠缺,需要加以提升。郑教授还就参赛人员的资格证发证等问题作了说明。
2015年是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举办的第十个年头,为此组委会拟定于今年大赛期间举行隆重的十周年庆典活动。张秘书长在会上就相关庆典活动初步方案作了介绍,并广泛征求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庆典拟定:一是对十年来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本项赛事的单位,以及专家、教授、工作人员等个人给予表彰;二是在《广东茶业》期刊出版大赛十周年专刊,收集十年大赛精彩照片、各参赛单位及专家、学者、选手的心得体会,以及广东民俗茶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今后发展和展望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汇编;三是表彰一批为广东省茶艺、茶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等奖项;四是由历届大赛金奖选手组队在庆典活动上作精彩的茶艺表演,以发挥"行业技能领跑者"的示范带头作用,期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广东茶艺茶文化再立新功。通过举办茶艺界"奥斯卡式"的大型庆典活动,期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广东茶艺茶文化再立新功,进一步提升大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我省传统茶艺茶文化的更大发展。
会议最后,与会的历届金奖选手、科研院校代表、企业负责人和茶艺指导教练纷纷发言,就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的发展和十年庆典活动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认为,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给了我们一个展示、学习、交流和创新的很好平台,也培养育造就了一大批茶艺茶文化高素质人材。但中国表演型茶艺尚处于新兴的培育阶段,有些创意尚不成熟,表演脱离实际,既不符合生活实际,也缺乏艺术美感。客观上,创新者本意是想把整台茶艺从茶席设计到动作创意及主题创意演绎得更加完美,但主观上却不能理解中国茶艺的"哲理为先,审美为重,个性为要,实用为佳"的四大特点,也感受不到茶艺表演传达的艺术之"美"。因此,认为中国茶艺要走的路还很长。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能连续十年成功举办,应该把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向全行业展示和分享,对提升大赛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我省乃至我国茶艺茶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一致表示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本次会议各与会代表认真讨论,畅所欲言,为大赛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相信2015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必定更加精彩,十周年庆典活动更是值得业界期待。

相关标签:
茶艺 大赛 茶艺师 职业技能 广东 茶文化 竞赛 表演 技能 人员 芳村 茶业 师生 广东省 秘书长 万象 工作 成绩 华南农业大学 庆典 符号化 老家 船夫 资本主义 明媒正娶 管理规范 月阳 醍醐灌顶 大帝 李元 高原 一致 怡人 七里 香木 分数 核桃园 图吧 金路 朱莉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