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从古至今饮茶方式是如何演变的?

时间:2024-05-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从古至今饮茶方式是如何演变的?

  中国是饮茶最早的国家。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

  至唐代,特别是中唐后,煮茶法成为最普遍的饮茶法。煮茶前,先将饼茶烤炙,再碾细成末,并过筛,使其呈"细米状"。煮茶时,可用风炉和釜。当烧水至有"鱼目"气泡,"微有声"时,即一沸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并除去浮在表面、状似"黑云母"的水膜;待烧水至边缘气泡"如涌泉连珠",即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夹在沸水中边搅边投入一定量的茶末;当煮茶到釜中气泡如"腾波鼓浪",即三沸时,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以"育其华"。然后按"煮茶一升,酌分五碗"的要求分茶,并"乘热连饮之。"煮茶法的关键在于煮。

  点茶法,是宋代较普遍的饮茶方法。点茶的具体做法是,将茶饼打碎磨成很细的粉末,放在较大的茶碗中,冲入沸水,边加水边搅拌,使茶汤泛起泡沫,直至很多泡沫浮在茶汤表面即成。一般不加调料,然后分别盛在饮茶杯碗中饮用。这种点茶法技巧,在宋代曾经形成一种比赛技艺,称之为"斗茶"。所谓斗茶,就是看谁的茶泡得好。判定斗茶胜负的标准,往往是看谁泡的茶茶汤表面泡沫多、泡沫持久,多而持久者为胜,反之为负。

  撮泡法,是从明代开始,明清盛行的一种饮茶方式,明代开始团饼茶逐渐淘汰,散叶茶开始大量生产。明代散叶茶的饮用方法与唐宋时团饼茶的饮用方法大不一样。散叶茶饮用前不磨碎,整叶冲泡,通常是抓一撮茶叶,放入茶壶或茶碗中,加适量沸水冲泡后,只饮茶汤不吃茶叶,这种撮泡法延续至今仍在应用。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其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中,也形成了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如藏族的酥油茶、土家族的油茶、白族的三道茶、回族的八宝茶、蒙古族的奶茶、潮州的工夫茶等等,有几十种之多。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泡茶艺术。

  即饮法,是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的要求,将各种茶叶制作成卫生方便的罐装茶饮料,打开盖子就能饮用,"即饮"名称的由来就在于此。

相关标签:
茶汤 沸水 泡沫 气泡 茶碗 茶叶 晋书 中唐 表面 磨碎 民族 方法 白族 适量 习俗 鼓浪 蒙古族 中国 土家族 腾波 子宫 瑞叶 私语 楚尾 销售电话 图案化 古韵流香 键盘 六甲 心惊胆战 单项 想当初 名篇 洪大 鞍山 不辞辛劳 大商 收购量 民俗民风 重民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