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当下最时尚的职业:茶艺师?

时间:2025-05-0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当下最时尚的职业:茶艺师?

 茶艺师是当今很时尚的职业。茶艺师古代称"茶博士",即煎煮茶、奉茶者。据载起源于晋代,经历代改进,内容到形式都得以充实和提高。上世纪80年代台湾茶人将其归为茶文化内容,并应用于茶之经营、宣传上。

  茶艺,简而言之,就是如何泡好一壶茶和品味一泡茶。主要体现在冲泡技艺上。其又分为泡饮型和表演型两种形式。

  茶和天下,雅俗共赏。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茗休闲、饮茶养身者越来越多,而且讲究茶文化与艺术,因此,茶艺便成了风行的行当。茶艺培训班也应运而生,类别林林种种,形式五花八门。

  各地劳动部门便将其纳入"劳动行业",进行管理。鉴于各地自行制订的考题很不一致,2004年国家劳动部为了统一全国茶艺"劳动技能"标准,以便规范管理,便由江西社科院陈文华等人编写了茶艺师理论和技能教材。福建省竞得"题库开发"权,由省劳动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实施。经过福建农业大学詹梓金教授等五人三年艰辛、细致的开发,2007年该版理论与技能考题正式启用。笔者有幸参与了这一繁复的工作。从此,茶艺师认证有了全国规范的标准,统一由劳动部门实行。其他自行办班所发的证书,不具备"国家劳动技能"效用。

 几年来,茶艺这一行业不断扩大,人才供不应求。因此,有的大专院校也开办茶艺专业,茶馆也举办培训班,凡此不但延伸了茶业的产业链,而且扩大了就业门路,提高了"国饮"层次。有的茶艺人员还成了茶区、企业的形象代言人,有的经过几年磨炼还自行创业,成了卖茶、操办业务的能手,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但是,几年来笔者在担任茶艺师考评员及茶艺师比赛评委时,发现有的考生、参赛者茶文化知识还比较浅薄,他们只会生硬照搬、模仿表演手法,答题时有时哑口无言。有一次举办的全省性职业院校茶艺师技能大赛文考中,有的参赛者连"铁观音属何种茶类,大红袍茶叶的产地"都答不准确。说明有的茶艺人员对茶的基本精神理解不深,对茶知识掌握甚少。

  笔者认为,作为一位职业茶艺人员,要注重以下几点:

  要不断的学习茶文化。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包涵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因此,既要从书本上学,又要从实践中学;既要通读经典,又要有目标地学习专著;既要知晓茶的表象知其然,又要搞清其所以然;既要普遍掌握茶叶主要的基本知识,又要根据需要有重点地学习常遇到的问题。广泛学习茶文化,才能了解茶的历史、茶的精神、茶的美德、茶的内外传播等;掌握了茶主要的基本专业知识,才能知晓各种茶类的主要制作工艺及重要特征,不同茶类冲泡时茶具为什么不同的原因。如,绿茶为什么有"上中下投茶"之泡法?过多施氮肥为什么会影响茶品质?什么叫"开面采"?等等。

形式要服从茶的精神。茶艺表演和泡茶待客时,茶艺人员的举止、打扮、动作要与茶和谐。举止要稳重大方,不可扭捏造作;衣着要得体,不可穿低领、无袖衣、超短裙,以免坦胸现背露腿;不可浓妆艳抹,以防香气串于茶气、口红染杯;表演动作不可手舞身摇,不可大声粗气,等等,以免搅和了茶的和、清、静、雅的基本精神。特别乌龙功夫茶艺更是要小心、细致,以表现出其庄重内涵。

  要分清茶艺表演与技能展示的区别。茶艺表演是把茶的文化升华为可观赏的艺术,不但要体现茶精神,还要具有表演的艺术,如动作是否连贯、优雅,与茶类、音乐、环境是不是和谐,等等。技能展示,虽然也讲究冲泡茶的手法、动作是否优美,但是更注重冲泡水平,也就是技能的高低。泡好一泡茶环节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投茶量、水温度和浸泡时间的掌握,最后体现在同一种茶泡出后的汤色、香气、滋味等方面的优次,以评出技能高低。作为茶艺人员要明了该赛事的要求,考评员和观赏者应当从不同要求去审视。一般说来,表演时泡出之茶难以达到最佳,展技时手法动作也不可能很艺术化,这都是合乎常理的。

相关标签:
茶艺 茶艺师 茶文化 技能 表演 动作 精神 人员 考评员 形式 培训班 劳动部门 笔者 手法 国家劳动部 参赛者 劳动厅 不同 劳动 考题 病症 空地 所欲 六道轮回 时口 日照碧波 外村人 尖山村 江岛 红教 菜瓜 乙酸 量变 常乐 封斋 君雅 北京人民大会堂 主营 公开信 幽婉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