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紫砂收藏家眼中的紫砂市场

时间:2025-05-0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紫砂收藏家眼中的紫砂市场

如今的都市人,闲暇之余,喜好把玩紫砂壶,崇尚好壶泡出好茶,紫砂壶的欣赏与收藏话题在逐步升温,用壶、爱壶、藏壶之风正在悄然兴起。

  西安两宜轩茶楼主人钟元,早年偏爱紫砂陶艺收藏,初出道,免不了被人蒙骗。1993年到1997年间收了400多把壶,经行家看后,只有17把是真的,十几万块钱交了学费。这倒激起了他的斗志。随后他潜心钻研,拜访明师,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如今,也成了紫砂收藏界的后起之秀。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一期紫砂专题节目中,钟元"砸碎两把壶"鉴定模具壶和手工壶的举动,在收藏界引起不小的反响。有人叫好,有人质疑,我们的话题也就从这儿谈起。

  记者:当时为什么有砸壶的举动?

  钟元:有很多高仿壶从外观上很难分清是模具还是手工,只有身桶里面做壶留下的痕迹才能清楚地分辨。模具形成的是横纹,模具壶内部留下的痕迹是转着圈的、规则的、均匀的,但是手工的壶从外形是具有神韵的,因为它代表着艺术家的创造,内部的壶壁是不规则的,有的会留下指印等一些手在接触茶壶时候留下的痕迹。砸壶不是一时冲动,其实,也是借此告诫那些做伪壶的人,害人终害己。

记者:模具壶的原料有问题吗?

  钟元:模具壶的原料都是用紫砂泥做的,用来喝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两者作为喝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模具壶当作茶具卖,没问题。可是有的人面对的利益诱惑太多,用几百、几千块钱的模具壶,冒充几万、几十万块钱的手工壶,就让人无法容忍。真正的紫砂爱好者买的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买的是紫砂艺术家对世界的看法、叙述。而现在我们精神层面的享受都遭遇假的待遇,那还有什么是真的?

  记者:砸壶后,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有影响吗?

  钟元:有。圈内有朋友打电话表示支持的,也有同行讥讽我作秀的,甚至在客户面前有意说我们卖的是高价壶,买了就上当之类的话。

  记者:后悔吗?

  钟元:这没什么后悔的。现在行业内有些人连传统的道德都没有了,那么就必须有人站出来呼吁。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得太多、太普遍了之后,积累到一定时间,伤害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食品做假它可能伤害的是一代人,但是精神上的欺骗它可能就是好几代人,整个民族就没有了脊梁。这个就太可怕了。

  记者:在央视曝光中还涉及到紫砂从业人员的职称真假问题,您有什么看法呢?

  钟元:一些包装精美的紫砂壶,往往带有各种职称的收藏证书。这种所谓的收藏证书,普通消费者肯定比较相信。现在刚入门的收藏者都冲着名气一拥而上,产生了本末倒置的现象。职称越高,卖的壶越贵。在这样的市场利益下,一部分没有过硬专业水平的人,为使自己的作品能够卖出好价钱,搞一些虚假的职称印在名片上,同时在宣传资料上印制一些名不副实的技术职称和荣誉称号。

记者:这也是因为近年来喜欢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了。

  钟元:这里面有市场炒作的成分。其实,做紫砂壶的原料价格并不是很高。但是中国从事紫砂行业的大概有3万人左右,在中国劳动部门备案的技术职称的大概不到3000人。即使中国有万分之一的人喜欢紫砂壶,从业人员也是没有能力去满足。更不用说那些大师级的壶,三年能等到一把就不错了。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假冒大师壶?

  钟元:对。大师的经典作品,可以临摹,它是一种练习,一种学习,一种感受,这个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你临摹的作品盖上自造的大师的印章去出售,这就是剽窃。还有一种更可恶的现象,就是部分紫砂名家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他们自己完不成订单,就把请人代工制作的紫砂陶盖上自己的印章投入市场,冒充自己的作品出售,就像书画界的"代笔"一样。这更是一种缺乏基本道德的行为,有悖于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

  记者:就艺术成就而言,您觉着什么样的紫砂制作者才是真正的大师?

  钟元:其实制作紫砂壶就是"无他,唯手熟尔"。真正可贵的是艺术家用眼睛看世界,然后用本门的艺术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表达出来。真正搞紫砂艺术的人,特别是对道德、人品俱佳的人来说,"大师"不"大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德艺双馨和有真才实学。

记者:可在拍卖市场上,大师的壶价就高得多。而且,我发现老壶卖不过新壶。

  钟元:老壶卖不过新壶,这就是一个急功近利的表现。买一个新壶,我们有迹可寻,可以直接向原作者求证,但是当遇上一个老壶,因为历史久远,导致已经没有办法再向原作者求证,那么这就得自己懂它,去做一个判断。所以对于老壶,一般人都不敢出手。

  记者:面对当今鱼龙混杂的紫砂市场,消费者往往束手无策。您给支支招。

  钟元:多了解一些基础的概念,能静下来去研究,这是一个慢热的过程,千万不能急,一急就容易上当受骗。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资讯非常发达。可以去找一些相对权威的紫砂书籍、资料去了解,比如徐秀棠的《中国紫砂》等。在了解制作紫砂的程序之后,就能更加深入地去探究,看这制作的每一步在壶上有没有体现。同时,在买壶前最好全面了解作者,看准后再下手,多买全手工壶和原创壶,做到物有所值,物能增值。

相关标签:
紫砂 紫砂壶 记者 模具 中国 职称 大师 手工 问题 市场 就是 收藏界 制作 痕迹 道德 利益 原料 现象 艺术 印章 底泥 法莱 荷塘 满足感 环海 街道 马步 可不 峡雾 后生可畏 变色 为山 底线 竹椅 多巴胺 水手 渡口 塔兹 刘晓梅 走投无路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