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市民文化是宋茶的精神内涵

时间:2025-02-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市民文化是宋茶的精神内涵

宋代瓷业发达,开始大规模为饮茶生产专用器具,图为开封博物馆制作的宋代制瓷微缩景观。宋茶的繁华景象,都随着东京城破而衰歇。

  "盛世清尚话宋茶"系列

  6

  引子

  PREFACE

  □记者 朱金中 文图学术指导 杨超(学者、央视纪录片《嵩山秘笈》总撰稿人)

  物极必反,盛极则衰。

  饮茶之风过盛,尤其是斗茶之风愈演愈烈,终究走向了穷奢极欲的地步。对汇至京都的各类名茶,经过斗茶,评其甲乙。胜者欢,负者悲,这更刺激了各阶层人士进一步搜求异味珍品,或挖空心思以求新的胜利的斗志。

 据北宋江休复所著《江邻几杂志》记载,苏轼和蔡襄曾经斗茶。苏蔡二人都是斗茶行家,但蔡襄做过福建转运使,管理过贡茶,因此他斗茶时拿出的茶自然比苏东坡要好。茶不如人,苏东坡要斗赢蔡襄,就必须在用水上超过对方。因此当蔡襄选用"惠山泉"水时,苏东坡别出心裁,用"竹沥水煎,遂得取胜"。

  竹沥水是一种十分难得的水,要取这种水需花一番工夫--将淡竹或苦竹等劈开,以火炙出其沥(中医用为清疾去热剂)。据《本草纲目》记载:"淡竹沥是将竹截成两尺长,劈开,以砖两片对立,架竹于上,以火炙其沥,以盘承取。(李)时珍曰:一法以竹截长五六寸,以瓶盛倒悬,下用一器承之,周田以炭火逼之,其油沥于器下一也"。

  大宋的最高领导人宋徽宗醉心斗茶,乐此不疲,引得全国上下一片狂热。上至王公贵族、朝廷官员,下到青楼名妓,都加入到斗茶的行列中来。

  这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对斗茶进行反思的首推苏轼,这位曾经的斗茶高手对社会性的"斗茶热"忧心忡忡。苏轼晚年曾作《荔枝叹》,以荔枝联想到斗茶:"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休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苏轼诗中所说的"前丁后蔡"指的就是丁谓和蔡襄。丁谓和蔡襄都管理过福建贡茶,因为先后为皇家制作出上好的茶叶,受到皇帝的重用。苏轼对这种依靠茶取悦皇上而升官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

  北宋诗人吴则礼在《同李汉臣赋陈道人茶匕诗》更是痛斥:"即今世上称绝伦,只数钱塘陈道人。宣和日试龙焙香,独以胜韵媚君王。"而另一位诗人晁冲之也作诗批判斗茶:"君家季疵真祸首,毁论徒劳世仍重。争新斗试夸击拂,风俗移人可深痛。"虽非专为斗茶而发,却亦有感于当时斗茶之风狂热的现状。

  苏轼、吴则礼、晁冲之都是茶道高手,深谙斗茶之道。他们为什么发出"毁茶论"呢?其实苏、吴等人并非痛恨斗茶,也不是觉得普通百姓也玩斗茶就让其失去"雅趣",而是痛恨斗茶所引发的"玩物丧志"效应。

  斗茶,是人们在一定物质基础上享受精神追求的艺术美,当这种精益求精的过程超出了正常的物质范畴时,斗茶离消亡也不远了。

 A

  亡国带来斗茶灭顶之灾

  斗茶艺术遭到最为沉痛的打击应该是金兵南侵。

  应该说,宋徽宗这样的玩乐皇帝对于茶道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如果他只是一个王爷,凭一篇《大观茶论》就足以载入史册。可惜的是,他是一个皇帝,皇帝的首要任务是治理国家而不是治理茶叶。

  宋徽宗即位之前,宰相章?就极力反对,认为他"轻佻,不可以君下"。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宋徽宗过分地投入书法、丹青、茶道等多项艺术,往往以艺术生的造诣来衡量臣下的治国水平,这对治理国家非常不利。所谓的"六贼"蔡京、童贯等都是宋徽宗提拔的艺术家大臣。

  那个写出了《茶录》的蔡襄,因为官品尚好,没被列为奸臣,但老实说,蔡襄的官宦之路和蔡京基本一致,都是在书画和茶道之类上有着超高的艺术水平而受到宋徽宗器重的。

  不光是茶艺,北宋晚期整个文化水平都相当的高,这点谁也否认不了。但是在金人铁骑面前,如同花团般锦簇的绚烂文化成果显然无能为力。这一点,我倒更认同学者杨超的一句话:纵使东京汴梁的亭台楼阁再灿如星辰,也只不过是为金人南下的硝烟多增加一把柴火而已。

  东京城破应该是宋茶的灭顶之灾。喜欢斗茶的最高人物--宋徽宗父子成为俘虏。达官贵人或家破人亡,或举族南迁,至于下层百姓,命运更加凄惨。至此,始于宋初、盛于徽宗的斗茶艺术一蹶不振。南渡之后,宋茶文化在南方一带稍有起色,但由于失去了东京这块市民文化土壤,斗茶、点茶、分茶等艺术只是在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之间打转,像《清明上河图》中所描述的天下同乐、举国共赏的局面基本上见不到了。

  宋茶,在靖康年间衰歇已成定局。

  B

 宋茶精神内涵留存至今

  白云苍狗,斗转星移。茗香依旧,世间已无宋茶。

  我曾经问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发起人丰智利先生,现在开封还有没有人会斗茶、点茶。答案是否定的。

  "2010年我发起成立这个研究中心,准备对宋茶文化进行整理、研究。事实上,现代开封人对于宋茶已经很陌生了。"丰智利说。

  虽然斗茶这种茶道艺术在开封已难寻踪迹,但宋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并没有消失。

  一幅《清明上河图》展示了东京汴梁浓郁的市民文化特色,繁华的都市、活跃的市场、熙攘的街市、热闹的茶肆酒楼。一千多年后,尽管开封已经不再是首都,甚至丢掉了省会的头衔,但开封人追求生活乐趣的精神并没有丢掉。

  "很多人对于开封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个地方不同于其他市地。开封人有一种思维,有人叫做'皇城根情结',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杨超是郑州人,但在开封求学多年,对开封比较了解,"有时候郑州人觉得开封人穷,但开封人觉得郑州人活得没意思。开封人收入水平不高,但很会找乐子,也有人说是'穷乐子',不管生活是富是穷,乐是肯定的。这就是开封人。"

  宋茶文化的精髓,有上层社会文人雅士的品茗之乐,更多的是普通市民在普通生活中追求喝茶的生活乐趣。

  丰智利给我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开封老茶友,有一年冬天,终于等来了一场雪。他骑车跑到郊外,搜集了整整两桶雪水,然后将腊梅泡到雪水中。头一天晚上,将雪水烧开,三熏三提,终于得到一壶腊梅雪水,然后用来泡茶。"他用的既不是普洱毛尖,也不是龙井大红袍,而是最普通的茉莉花茶,就是超市里卖的几块钱一大包的那种。冲出来的茶那叫一个香啊,因为这壶茶包含了他的心血和雅致。"丰智利嗅了嗅鼻子,仿佛又闻到了那股清香。

  我丝毫不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因为这就是开封人的性格。

相关标签:
宋徽宗 开封人 智利 苏轼 茶文化 茶道 苏东坡 雪水 东京城 之风 汴梁 金人 东京 郑州 艺术 茶艺 文化 淡竹 沥水 皇帝 果农 两地 土布 萨特 怪力乱神 智强 坝糯 康明 天道 失火 舒张 民俗 真趣 激扬 柏柏尔 邯郸 程千帆 能登 周庆 刘毅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