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温州茶痴的1600把紫砂壶

时间:2025-02-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温州茶痴的1600把紫砂壶

  谢麟祥(右)与蓝雪玲正在"千壶居"仔细端详宝贝壶儿色泽、光彩的细微变化。

  我们在蒙蒙细雨中走近"千壶居"。"千壶居"位于市区机场大道一侧,两间铺面,在一溜各色铺面中一点也不显眼。我们叩开装饰得古色古香的木质门扉,木门"吱呀"一声开启,一位姑娘笑容可掬地请我们进入。

  我闻到了清幽的檀香、醇厚的茶香。姑娘轻轻地"吱呀"一声闭上门扉,霎时感到自己身处一种妙不可言的环境之中。木质门扉将都市的喧嚣完全地堵在了门外……

  "千壶居"不大,也就60来平方米。里头陈列着一橱橱一架架的紫砂壶,这些紫砂壶大小不一款式不一色彩不一,凝视之下,这些壶仿佛都活动起来……难道这些壶果真拥有了生命?

  主室门楣上方有一横匾题着"紫玉金砂",一架古筝静静摆在下方,那炷檀香燃出一缕缕袅袅上升的青烟。

  居室里只有姑娘孤身一人,显然,她便是本文的主人公之一--养壶人蓝雪玲。

  每天用近50把紫砂壶泡茶,1600把"养"遍要花一个多月

  今年25岁的蓝雪玲来自山城重庆,小小年纪却已有近四年时间的养壶经历。蓝雪玲身材适中,举止文雅,谈吐得体。我怀疑穿越到明朝或者更加遥远的年代,因为蓝雪玲给我有那么多的陌生感。

  "我在养壶,壶也在养我,养壶经历使我完全改变了性格,从前好动活跃的我不见了,有人说我拥有了紫砂壶般的性格。"这是蓝雪玲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蓝雪玲于2007年10月27日来到温州,她在大学里学的是电子商务,首选是寻到一份公司办公室文员工作,阴差阳错,最后居然却是与电子商务毫无关系的养紫砂壶。而聘用她的,是台商谢麟祥。

  谢麟祥收藏了数量庞大的紫砂壶,总数逾1600把。谢先生租用两间铺面陈列紫砂壶,名为"千壶居"。

  养壶过程无疑是单调的刻板的。养壶不需要深奥的学问,养壶只需要细心耐心。谢先生简单传授给蓝雪玲养壶的操作流程:每天在30至50把紫砂壶里泡上茶叶,浸泡24个小时后,用茶水互浇壶面,然后冲洗紫砂壶,擦拭壶表面。1600把紫砂壶"养"的周期为一个半月至两个月之间。

从厌恶到亲昵,她闲暇时就对着紫砂壶"耳语"

  养壶貌似简单,但这是一项颇见心性的活儿。

  工作伊始,蓝雪玲面对一排排紫砂壶就仿佛面对一道庞杂凌乱的数学题,显得揪心和无奈。每天泡茶、倒茶、擦拭壶表面,一天下来,浑身酸痛。而一想到第二天又要重复同样的工作,蓝雪玲望着那一排排小巧玲珑构造精致的紫砂壶,不禁顿生厌恶之感:你们这些只配盛茶水的容器,怎地娇贵成由专人伺候的小姐?

  "机械养壶自然令人疲惫和厌倦,因为你心中没壶,你心中只有'工作'。"蓝雪玲颇有感悟地说,如果你手中有壶进而心思在壶,你面对的就不单纯是紫砂壶了,而是一个个有生命的小精灵。

  一天傍晚,蓝雪玲在擦拭一把八瓣壶,她清楚记得这是第五次擦拭这把最有特点的紫砂壶,她感到手感有些异常,她有些兴奋,将八瓣壶举到台灯下凝视,发现这把壶无论光泽、色彩都有进步了。她的养壶工作有收获了,谢先生向她传授的有关养壶经验和理论得到了验证。她欣喜若狂。

  蓝雪玲终于领悟到养壶的妙处。她成了一名合格的养壶人。谢麟祥对蓝雪玲的感悟颇为赞赏。他说,养壶只有在养的过程中感悟到成就,养壶经验是没办法传授和灌输的。

  蓝雪玲面对这1600多把紫砂壶,从此甘之如饴,就仿佛面对形态各异的小精灵。她可以与紫砂壶"交流和沟通",她熟识每把紫砂壶的"毛细血管"。她给多把紫砂壶起了小名,闲暇时就与它们"耳语"一番。

  蓝雪玲的性格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变得沉稳变得淑静。紫砂壶那红色高贵典雅的品质在蓝雪玲身上时有体现。

  她为我们泡茶,动作稔熟,身姿自然,绝无一丝茶馆里茶女泡茶时散发的商业气味。

  养壶居然能陶冶人的性格到这步田地,这是在我采访之前无法想到的。
玩壶人人壶合一,养壶女技艺日精

  养壶和茶道是孪生姐妹。

  蓝雪玲在工作之余,便翻阅一些茶道的书刊。浸淫在紫砂壶的世界里,闻香辨茶对蓝雪玲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谢麟祥几乎每天下班后就带着茶友到"千壶居"喝茶,蓝雪玲为他们续水,如遇极品茶,谢先生也会请蓝雪玲喝几杯。耳濡目染,蓝雪玲便慢慢悟出茶之道。

  谢麟祥喝茶对茶壶的选择极为讲究,他进"千壶居"的第一件事便是选茶壶。他对有一把壶情有独钟--这把壶也是他自己拥有的第一把壶,这是一把水平壶,全手工捏制,他父亲送给他的,已有40多年历史。

  谢麟祥选这把水平壶泡茶时,会默默注视良久,然后玩起茶道。

  蓝雪玲说,谢先生用这把水平壶泡茶时,那可是人壶合一,将茶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谢麟祥鼓励蓝雪玲学习茶艺,考茶艺师资格,这是一门生存技能,他还为蓝雪玲选好研究课题:关于台湾乌龙茶存放时间与品质的关系。

  乌龙茶从台湾运过来,因保存时间、地点和气候的不同,泡出的茶水天差地别。蓝雪玲选定一个星期为一个周期,对同一品乌龙茶进行冲泡品别,通过闻香口品等程序,详细记录下对同一泡茶的不同感受,得出存放期多少才可喝到茶叶精华的结论。

  蓝雪玲于去年考取中级茶艺师资格,今年在筹备考高级茶艺师。

  从去年10月开始,蓝雪玲练习古筝,每星期一节课。她现在会弹奏《绿岛小夜曲》等多支名曲。

  在淡淡的檀香青烟中,面对小精灵的紫砂壶,缓缓弹奏着古筝,哪里还有都市的浊尘?

  蓝雪玲从养壶始,相继学会茶艺以及与茶艺相关联的弹奏古筝。"我在温州这近四年的时间没虚度。"蓝雪玲说。

  "养紫砂壶的最高境界是'紫玉金砂',将壶养得温润如紫玉,色彩若金砂。我为谢先生养出一把真正的'紫玉金砂'后,就辞职返回重庆,在家乡办一个以养壶为主的茶馆,将养壶这项有意义的事带给家乡父老。"蓝雪玲微微一笑,说:"炒壶完全偏离了赏壶的初衷。"
"千壶居"主人看淡"紫砂风云"

  "千壶居"主人谢麟祥健谈。

  他对蓝雪玲的养壶技术表示高度肯定。他说,小蓝从一个刚出校门的黄毛丫头到成长为一名养壶高手,在速度上来说是惊人的。

  养壶在台湾很盛行,有些人养了一辈子的壶。谢麟祥说,养壶并不单纯是爱好,而是固守传统文化的情愫。

  他到温州创业后,也将台湾自己收藏的一些紫砂壶运过来,但"千壶居"里的大部分紫砂壶却是从祖国大陆淘来的。

  大陆收藏紫砂壶热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台湾则先走了一步。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台湾商人到紫砂壶的故乡宜兴淘壶,将老厂仓库里堆积的紫砂壶一集装箱一集装箱地廉价买走,想不到几十年以后,这些紫砂壶又纷纷返回宜兴被人高价收藏。

  "大陆人收藏紫砂壶不够理性,炒名人茶壶炒出天价后,又开始炒旧壶,动辄以万元乃至数十万元计。"谢麟祥说。

  在2002年宜兴举办的紫砂论坛上,有一名大陆老板从台湾人的手上花近千万元天价买下两把紫砂壶,令台湾人瞠目。而更令人震撼的举动还在后面:这位老板当众用两把壶泡茶,耍起茶艺。这令在场者心惊肉跳:若稍有闪失,其损失就无法弥补,因为这两把紫砂壶虽由你掏钱购得,但本质上说不是你的,而是中国的。"连最基本的敬畏都没有,就枉谈收藏紫砂壶了。"谢麟祥说。

  近年紫砂资源的锐减导致紫砂壶价格飙升,但谢麟祥却不认为从此以后紫砂壶就奇货可居,因为人们可玩的东西太多了。

  温州有许多人收藏紫砂壶,也有壶友与谢麟祥切磋收藏心得。谢麟祥知道他们以炒壶为主。"炒壶完全偏离了玩壶的初衷,收藏紫砂壶还是理性一些好,要规避风险,免得投放巨资只剩一些砂土捏制的盛茶器皿。"谢麟祥诙谐地说。

  □记者 徐贤林/文 李立/摄 刘浩/制图


相关标签:
紫砂壶 金砂 紫玉 台湾 温州 小精灵 茶道 宜兴 茶艺师 茶艺 古筝 工作 铺面 先生 一名 乌龙茶 檀香 这是 紫砂 茶壶 佛学 真好 如鱼得水 中国歌剧舞剧院 吴明 黄春 段家 七里山 同义字 武强 承办方 弛缓 仙坛 搅拌机 浮石 李新华 康特 监督检查 建设工程 滥觞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