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左宗棠与安化黑茶

时间:2025-05-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左宗棠与安化黑茶
左宗棠在安化小淹居住8年,与陶澍又是亲家,熟知安化黑茶。
左宗棠原是一位私塾的教书先生。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第二次赴京会试落第后,只好仍执教鞭。道光十六年,他25岁就任醴陵渌江书院山长(校长)。这年9月,陶澍到江西检阅军队,顺便取道萍乡经醴陵回安化省亲。醴陵知县得知两江总督陶澍要路过,特意准备了馆舍,还请主持渌江书院的左宗棠写了一副对联,表示欢迎和敬仰。陶澍一到馆舍大门,就被那副鲜红醒目的对联吸引住,他停步一读,只见对联写道: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乡,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上联说的是道光皇帝去年(道光十五年)12月召见陶澍,询问他家庭和他年轻时在安化故乡读书的情况,还特意给陶澍读书的印心石屋御书题赠"印心石屋"四字匾额的故事;下联借晋代陶渊明之曾祖父陶侃曾督八州军事的典故,一方面对陶澍阅军归来,家乡子弟正以颂扬和敬仰的心情盼他荣归。陶澍看了对联,大为赏识,就问知县这对联出自谁的手笔,知县告知为渌江书院主持左举人宗棠所作。陶澍既托知县请左宗棠一见。陶澍见了这位年轻的教书先生,谈吐不凡,视为奇才,他们谈至深夜……。以后,遂定忘年之交。
道光19年(1839年6月2日),陶澍逝世后,左宗棠没有辜负陶澍之托,于次年从湘阴老家赴安化小淹陶澍府第来教陶澍之子陶桄的书,一连教了8年。陶桄16岁了,左宗棠又携他到长沙深造成才,并与左宗棠长女结秦晋之好,传为佳话。
左宗棠后来成为了中国晚清军政重臣,湖军统帅之一,督师甘肃。
明清时,安化黑茶运抵陕西泾阳压制成茯砖,再转运甘肃、新疆等地区,但在清咸丰、同治年间,陕甘回民掀起抗清斗争,战乱10余年,致使经营黑茶官茶的陕、甘、晋商逃散,安化黑茶引茶运销几乎停顿,仅由私人少量运去。战事平定后,持引至湖南安化采购,运至兰州。每年运销量黑引茶低于咸丰以前3~4万担。
早年在安化小淹陶澍家教书,已身为陕甘总督的湖南籍人士左宗棠,对安化黑茶熟悉,甘肃又恰是引茶商采购湖南安化黑茶的中心,于是上书奏称:

"国家按引收课,东南唯盐,西北唯茶。茶务虽课额甚微,不足与盐务相比,然以引课有无为官私之别,与盐务固无异也。道光年间,两江盐务废驰,先臣陶澍力排众议,于准北奏改盐票,鹾纲顿起,且有溢额;曾国藩克复金陵,犹赖票盐为入款第一大宗,其明验也。盐可改票,茶何不可?……今拟仿准盐之例,以票代引。"

以上书奏就是说,左宗棠看到茶引制,不改革不行了,援引老朋友,也是老东家原两江总督陶澍在官盐经营上发放盐票的办法,要在茶叶经营管理中也实行茶票制度,革除以往茶政之弊。朝廷准奏后,1873年(同治末年)"改引为票,增设南柜。"
当时茶票发放的具体办法:一是把茶商以前所欠的茶税全部免掉,而且不准再乱收其他杂费,二是不分省域定额,只要想经营者都可以领票,不论多少。凡是在陕西与甘肃两省经营的茶商,一律要在领票时把税上了。一时缺钱的,可以在当地找担保;三是还税按所得税缴纳,杂课按营业税缴纳。分两种:内销的一引(票)缴纳白银一两,至多不超过二两;出口的茶叶,则要加一倍缴纳。
左宗棠为了鼓励茶商运茶,与湖南巡抚协商,凡是领有陕甘茶课的茶商,运茶过境,只缴纳税额的20%,其余的80%由甘陕负责补贴。
左宗棠这一改革措施的实行,1873年试发放835张茶票,没想到竟被茶商一抢而空,1875年发票一案1462票,茶商领票后,直接到湖南安化等产地贩茶,从水路或陆路运到西安西北的泾阳压制成泾阳砖,包装成封,运到兰州销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左宗棠这一茶事制度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安化黑茶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黑茶边销和出口俄国的贸易问题,亦为以后边茶供销政策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相关标签:
左宗棠 安化 黑茶 茶商 盐务 泾阳 醴陵 两江 对联 知县 甘肃 湖南 陕甘 石屋 咸丰 总督 馆舍 书院 兰州 陕西 发展史 疱疹 朴实 乌德 陕北 严父 国民政府 气势恢宏 天堂鸟 最高处 四川省政府 导带 错过 园子 国平 享誉世界 现场花絮 咸涩 间接经验 虎头崖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