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新闻

昆明也有一条“茶马古道”?

时间:2025-02-03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一块光滑的青石板,两个深深的马蹄印,也许承载了一段千年的记忆。现在,这块青石板正静静地躺在碧鸡镇长坡村排联村小组村民夏正荣家的院子里。发现这块青石板的是《华夏人文地理》杂志社特邀记者曹黎明。

 昨天下午,曹先生带着记者来到夏正荣的家里。

 青石板勾起老人的回忆

 夏正荣说,大约在半年前,村边的石板路铺成了水泥路。为了留作纪念,在修路期间,他和妻子及女儿将离家不远处的一块青石板用推车推回了家。

 这块青石板周身光滑,长约1米,宽约50厘米,两个大大的马蹄印集着一汪浅浅的水。这块石板唤起了夏正荣儿时的记忆。

 63岁的夏正荣记得,他曾见过一本老旧的云南地方志上有记载,这条被村民称作"马路"的青石板路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没有出现现代交通工具的年代里,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马路"--常年都有各种着装怪异、操着本地人听不懂的语言的马帮来来往往。夏正荣的记忆中,这条马路可容两匹马并行通过,来自大理、西藏、波斯、印度等地的马帮每天都从此经过,"那些印度人看上去黑黑的,盘着大大的头巾,有的还背着火枪,胡子拖到胸口那么长。"

 一旦有马帮经过,夏正荣就会沿着马帮走过的路捡马粪当肥料或点燃熏蚊子。经过村子的马帮有时会在村里稍作休息,夏正荣通常会用家中的蚕豆、苞谷换取来往客商的茶叶、针线等,"大家语言不通,靠比划沟通。"

 现在新修的水泥路已将当年的青石板路完全覆盖,唯一还能看出石板路痕迹的是连接排联村和长坡村二组的一段乡间小道。小道上铺设着砂石,隐约可见马蹄印。

 在长坡村二组,一间破旧的土房被村民们称作"马店"。70岁的张玉英大妈记得,从她记事以来,这间马店就存在了,相当于现在的旅馆,是村子里一姓张的人家开的,"大理人会在这里拴马、住店,而那些穿着古怪的人只会把马拴在马店,人却住在外面。"

 昆明的茶马古道?

 对于老一辈人所说的"马路",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不知道。曹黎明在这个村子住了3个月,挖掘这条"马路"的历史。

 他从村民口中所称"村子有2000多年历史"来判断,这个村子应该出现在秦昭王时期。当时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时,还建了一条从宜宾经昭通入昆的五尺栈道。他推测这条路应该就是那个时候修建的。

 据曹先生考证,这条路是滇西入昆的唯一必经之道。四方客商从大理入昆,换购物资之后返回大理,分别向南、北行走,向北进入丽江、西藏、印度,向南进入越南、缅甸,"元朝时马可·波罗进入昆明时也是从这里经过的。"

 曹先生认为,这条"马路"在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以前,作为滇西乃至东南亚地区入昆物资交易的大动脉,可谓真正的茶马古道。滇西铁路、滇缅公路开通后,这条路的物资运输功能逐渐减弱。到成昆铁路开通,这条路才最终失去了茶马古道的功能。再加上昆安高速公路的开通,基本很少有外人会闯入这个平静的村落了。"这条路在那个年代相当于现在的昆安高速公路,滇西客商入昆不经此道,则别无它途。人们只知道大理、丽江有茶马古道,殊不知昆明也有一条茶马古道,只不过已经逐渐被后人淡忘了。"

相关标签:
茶马古道 黎明 昆明 夏正 滇西 青石板 马帮 大理 马店 村子 马路 村民 向南 马蹄 长坡 青石板路 客商 水泥路 石板路 印度 如醉 色彩斑斓 南汇县 华北区 平乐 高教 水帘洞 郎溪 出口贸易 粗放经营 精简版 分册 米树 去声 这山望着那山高 黑虎泉 大沣乐 消防车 燕语莺声 关庄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