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新闻

新茗上市飘香南京

时间:2025-02-04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日前天气转暖,新茗上市,南京又出现茶香沁人的清新气息。南京历来是"青、石、太"(青阳、石埭、太平)皖茶专销市场,特别是太平尖茶曾在南京茶叶市场盛极一时,"太平猴魁"就是在南京定的茶名,荣获大奖。现在交通运输发达,市场开放度高,全国各地茶商都来南京开店,各地名茶在市场都有销售,改变了过去某一地区某一品牌称雄茶市的状况。但是,当年茶商讲究信誉,勇创品牌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和传承的。

南京茶商70%来自皖南太平县

皖南是重要的产茶基地,对外地销售有南北两路。南路经屯溪沿新安江销往杭州、上海等地,北路经泾县沿青弋江到芜湖,下长江抵南京,销往扬州、北京等地。明清时,南京是徽茶重要的集散地。

太平县(现黄山区)地处黄山北麓,太平湖畔,盛产茶叶。当地产的茶两抱一芽,芽尖与叶尖长度相齐,称为"尖茶"。明代即有此茶在南京销售,《儒林外史》有"上好的雨水毛尖茶"的描写。光绪初年(1875年)太平县桃村有位精通武艺的人,曾到南京参加三次大比武和内试,中武举人。他发现南京人久知太平茶质高味醇,求购殷切,萌生了办茶行的心愿。他以每年向县衙缴三百大洋为条件,取得请柬(执照),在当地开了七家收购茶叶的茶行,同时在南京开设了十家茶庄。一时,桃村被称为"小南京",而南京人则以喝到太平尖茶为时尚。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更多的太平茶商来南京开设茶庄,最多时达50多家,当时就有"十个茶商九徽商,七个来自太平县山乡"的说法,南京市场上,年销售太平茶叶两万多担。太平茶商在南京茶叶市场十分活跃,以太平茶商为主成立了南京茶叶公会,还设立了太平会馆,《白下琐言》载:"金陵五方杂处,会馆之设甲于他省,太平在甘雨巷。"太平茶商中,不少人跻身南京商界名流。有"南京茶市台柱子"之誉的苏锡岱,在夫子庙、下关等处开设多家茶庄,资本雄厚,还办了通汇钱庄和安徽旅宁公学,他曾出任南京商会总会会长。号称"太平第一茶商"的刘敬之,在家乡开三门茶庄,他帮助新四军,周恩来、叶挺、史沫特莱等人住过他家。他在南京开设规模较大的茶栈,曾被公推为南京茶叶公会主席。

太平人开茶庄店名多用"春"字

太平人开茶庄,其店名很有特点。太平茶商在家乡有业儒耕读的传统,他们来南京开茶庄,从"泰和茂盛元丰祥,仪德同吉裕隆昌"这类的吉利字中,取一两个字眼作店名,以祈求茶客远悦近来、茶庄生意兴隆、资本年年充裕,如"泰昌""同裕""天祥""德生",都是南京知名茶庄。他们还特别爱用"春"字作店名,如"大福春""同福春""生春"等。船工出身的叶任安常年往返于太平、芜湖、南京之间,在黑廊街(三山街旁)开茶庄,取名"叶长春",寓意买卖像长江流水不断,生意若春光普照永驻。因为生意好,在南京又开了两家茶庄,取名为"叶和春""叶同春"。茶商苏锡岱借贷给同乡苏德鑫在中华路开茶庄,为明示销售的是太平尖茶,也为感谢太平同乡热心扶持,苏德鑫把茶庄取名为"太平春"。太平三门乡人郑心州在新街口开茶庄,取名为"江南春"。在品茗中,让人领略到南京山灵水秀之气。

一排排锡罐,茶庄的显著标志

太平尖茶新鲜香嫩,也极易吸潮变质。太平茶商十分注意茶叶的储藏和保管。一般店堂货架上放着一排排锡罐,这是茶庄区别于其他商号的显著标志。锡罐材质较软,密封性强,茶叶不易被氧化。店员把茶叶分别包成整齐漂亮的纸包,包装纸上盖好了品名等级店名的长方戳子,每包重约三钱(16两制),每个锡罐存放近300包。老板严格要求店员不得吃有异味的食物,不准抽烟喝酒,以避免茶香逸散和异味侵入。

"太平猴魁"在南京定茶名获大奖

太平县产茶,最有名的是"太平猴魁"。此茶与南京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上世纪初,南京叶长春茶庄到太平县三门村猴坑一带收购茶叶。他们派人从成茶中挑拣出幼嫩茶叶单独包装。运回南京后,以"奎尖"茶名高价销售,获利甚丰。家住猴坑的茶农王魁成(王老二)从中受到启发。他改为从采摘鲜叶起就选出一芽二叶进行加工,以"王老二奎尖"茶名投入南京市场,深受茶客欢迎。

"奎尖"在南京热销,引起了刘敬之的注意,他即收购了数斤,经品尝,此茶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头泡香三泡浓四泡沁人心,确是绿茶中的精品。1910年,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刘敬之即请好友苏锡岱帮忙,将此茶放到会上展出。他俩还商量,为区别其他尖茶,用产地猴坑的"猴"字,取茶农王魁成名中的"魁"字,定名为"太平猴魁",在南洋劝业会上一举获得优等奖。1915年,刘苏二人再度联手,将此茶送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次年,江苏省办展会,再获金奖,"太平猴魁"盛名远播,被列入全国名茶。

张恨水拉老乡上茶馆喝毛尖

太平尖茶滋味鲜醇甘甜,香气高爽持久,汤色清绿明净,有较好的澄神净虑的作用。著名作家张恨水是皖南人,1935年他从北京来南京办报纸。他爱喝家乡的毛尖茶,经常泡上一杯以解乏驱劳。他在《窥窗山是画》一文中写道:"我每当工作疲倦了,手里捧着一杯新的泡茶,靠着窗子站着,闲闲地远望(紫金山),很可以轻松一阵,恢复精神的健康。"
张恨水有时还拉上一两位茶商老乡,到茶楼泡毛尖,看风景聊聊天。他在《江冷楼前水》一文中写道:"下关很有一些安徽商人,我随便找着一两位,就接了他们到江边茶楼上去喝茶,找临窗的坐下,泡一壶毛尖,来一碗干丝,摆上两碟五香花生米。隔了窗子,看看东西两头水天一色,北方吹着浪,一个个地掀起白头的浪花,却也眼界高阔得很。"轻松的文字,形象的描写,流露出他那浓浓的乡情,表现了他紧张工作得到放松后的高远旷朗、意绪飘消的愉悦之情。在他写的《丹凤街》《秦淮世家》等长篇小说里,都有人们在家中或在茶馆喝毛尖茶的情节,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南京地方特色

相关标签:
太平猴魁 王老二 春茶 天一 上茶 绿茶 雨巷 下关 南京 太平 茶庄 茶商 太平县 茶叶 毛尖 皖南 店名 三门 苏德 张恨水 研讨会 内啡肽 清点 明干 不轨之徒 祯祥 丁家寨 家具店 东方歌舞团 服务大众 墨色 万世 功法 双溪 不费吹灰之力 灰姑娘 叙事诗 浙江省工商局 演出者 寒钟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