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接一座的山围合成的地方就是普洱,是前一段被炒得价比黄金(现在也不便宜)的普洱茶之乡。据说茶是上天对中国人的恩赐。当航海民族还在坏血病的可怕诅咒中苦苦挣扎时,我们的祖先早已在惬意的啜饮这种清亮可口的饮料。横跨明清两代的对外贸易中,茶叶为中国人带来了巨量的财富。经济史对于这一段时间中国对外贸易的研究表明,茶叶和瓷器贸易引发的出口贸易大大加速了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崩溃;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发回下院的报告中着重指出,非引入鸦片贸易不足以抵消这样巨量的贵金属流入中国。下院在反复权衡辩论之后,为了买鸦片决心开战,伟大的不列颠就此正式走上了武装贩毒的"光辉道路"。浮海远去的茶叶,在历史的深处发酵出一股浓浓的血腥气。 与海路茶叶贸易同样著名的陆地茶叶贸易通道,"茶马古道",相较之下就少了许多血腥气,更多的是肇源于地区间物资的交换流通,依靠中国人的智慧和毅力来建立和维护。这条古老的通道,正发端于我们此刻所在的普洱,江苏中烟在此地的基地乡镇中有一个叫"那柯里"的村子,据说就是当年万里滇藏茶马互市的出发点。笔者曾在标绘着古道路线的地图前仔细观察过这条路线在普洱境内的部分,也曾多次跟随本地县公司领导一起在古道描述的山水间颠簸上下。即使在现代技术武装起来的越野车的帮助下,我们一车人仍然颠的是七荤八素,更不要说路况之差,地质条件之不稳定。勉强可以称为路的通道两侧多半是悬崖峭壁,时不时还会从山上掉下一点石头大树一类的零碎,沿路可见被雨水掏空的悬空的巨石,时常有泥石流截断某处公路的报道。据说,这还是这几年基础建设投资到位之后的比较好的情况,此前我们的同志下乡,车后常备着砍刀铲子,客串工兵就地开道的情况是家常便饭。 很难相信,迤逦蜿蜒的茶马古道就在这云遮雾绕、视线经常被山间水气遮断的状态下一路延伸到丽江,到藏区的香格里拉,最远直到印度的孟买。遥想当年,山间马帮铃响叮当的盛景,矮小耐劳的滇马驮起散发着茶叶清香的驮垛,绵长的队伍犹如群山间一道流动的风景。想来这一路漫长的旅途擎着风马旗的旅人,定也曾像我们一样,无数次的虔诚凝望这壮丽的群山。 许多次傍晚的时候,笔者确也曾驱车在这样的山道上颠簸奔驰:山路崎岖,车跑的很慢,却正好可观晚霞夕照,山间雾气腾涌,光影迷离,飞鸟时起,山峦滴翠,宛若随意点染的水墨。山色如此,观之的确使人忘俗。仅仅是旅游的话,这里纯粹原生态的景色诚然是美丽,前提是如果只做走马观花的游览的话…… 走下泥泞不堪的道路,立即是与浪漫思古情怀无缘的另外一个世界。仔细看,山间小块的坝子,路边坡下的空地……甚至坡度接近90度的山崖上。到处都种满了烤烟和茶叶。记得第一次看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的烟田的时候,我被深深的震撼了,这样的地形地貌,即使是徒手攀登上去尚且非常困难。那些面色黝黑无奇的烟农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在这里耕耘植烟,我们的同事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在这样的条件下推广科学种烟,贯彻散叶收购、订单生产和GAP规范的要求。起先仅仅是听当地的同志讲笑话一样说起部分基地基层烟站条件的简陋,后来多次亲身体会才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茶余饭后的笑话。房舍简陋,四处透风(幸亏此地不像东部每到冬天就寒风刺骨),几块木板铺一铺就是场地,石头垒一垒就是灶台。 许许多多终身在基层工作的的烟草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工作了好多年,甚至于直到退休还是如此。岁月流逝和恶劣的环境剥夺了他们生命中的许多光彩。可每当看到我们中烟人,每当说起烟草事业,说起他们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他们总好像突然间恢复了久违的神采,滔滔不绝,如数家珍。顾盼之间,我们都可以强烈的感觉到那种经年累月的坚守,持之以恒的奉献,此处无声的淬炼。即使是面色的黝黑,体态的佝偻也不足以掩盖这份满足和骄傲。 或许我们可以仅仅满足于烟叶金黄的外观,香气完美醇厚的表现,沉浸于或清甜或飘逸的享受。但请记得,一条条、一包包、一支支卷烟的背后,是许许多多烟草人普普通通、但却朝圣般坚持前行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