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新闻

谢丕立:砍盆箐茶

时间:2025-02-05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人们都知道,勐大是镇沅的鱼米之乡,其实勐大还是个古老的茶乡。不为外界的现代人所知,是因为它的历史太久远了,已经沉淀于千百年的森林中,埋得很深,乃至有些与世隔绝,蒙了一层厚厚的封尘,好久好久没有被揭开,让其彰显诱人的魅力。

勐大的砍盆箐茶就很好吃,不仅在当地很有名,而且是历史上云南的名茶之一。砍盆茶因产地而得名,产地又因茶而扬名。产茶地砍盆箐在镇辖的文况村。其实砍盆箐就是文况小河的河头。在镇政府的东南面,村委会的正东面,距村委会近20公里,距镇政府也不过30来公里。这里属于无量山向东南延伸的支脉。是恩乐、按板、勐大三镇的交界地带。

砍盆箐是个很小很小的地名,地图上很难找到。但这里山很大很高,海拔2000多米的山峰很多,箐很深,想翻过一山要一天,想走出一沟也要一天。这里的林很密,都是原始森林,所有的高山沟壑都长满挂着胡须的参天古林。脚下是树根编织成的地,头顶上是枝叶叠盖成的天;水很清,不论春夏秋冬,大沟小壑里的水,都透亮,翻着小白花,映着清晰的树影和枝叶间筛下来的光斑;雾很多情,四季亲睐,春晨朦胧飘渺,夏里随雨云来去,秋天潮湿清凉,冬夜厚重凝滞。

砍盆箐是个偏僻的地方,阻隔的交通印证出历史上的荒芜;稀疏的村落住户,诉说着砍盆箐人及砍盆箐茶的悲壮历史,茶和人都将千百年的风雨沧桑碾进古茶树的年轮中。正因为偏僻阻隔,才是先人的世外桃源,才是先人避乱求存的宝地,也才成其为砍盆箐茶的发祥圣地。

砍盆箐茶有悠久的历史,据茶主人介绍,砍盆箐茶为祖上所传,古茶园当初有数万株,近500亩,到解放时的祖父份上就已经传承13代人,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茶园已经不同程度损毁,古茶树只保存1000多株,保留古茶园200多亩。现存最大古茶树根部最大直径50多公分,其他古茶树根部直径大多在40多公分以上。根据2000年的古茶树资源普查,砍盆箐编号为2006-037号的古茶树,树幅58×43m、最大干圈105m。砍盆箐茶有优良的品质。1978年全省外贸系统进行名茶品质评定,砍盆箐茶被认定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与马邓茶、海棠茶同登誉榜。1989年再次参与名茶品质评定,砍盆箐茶的品质在全省的群茗中仍立于不败之地,荣获全省名茶证书。并且在勐大带出了桂花甲茶、文雷茶两个小兄弟,编入了《云南名茶录》。尽管砍盆箐茶到目前没有形成生产规模,没有构成集约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但已引起一些识茶人士的注意,有不少人已将砍盆箐茶不断作为制作私人纪念茶饼的首选材料。

砍盆箐茶,至今虽然老而不大,但在数百年的风雨历程中,融入了当地世居民族的生产、生活,形成了独有的茶与人共荣的历史文化。

砍盆箐全寨共10户人家、总人口32人,全是倮族,是一个大家族分开的,没有外族外姓,都为茶传陈氏后裔。陈忠良是砍盆箐茶的第十四代传人,现年已83岁,仍能讲流利的彝家话。砍盆箐人世代尊崇古训,极其敬重茶,茶山不准放牧,茶树不准挂不洁之物或晾晒实物,采头茶要祭茶神,制茶不用脚踩揉,成茶不骨夸,否则视为不敬不道德。

历史上,砍盆箐茶除制成散茶外销外,还加工成竹筒茶、碓窝茶和茶膏外销、朝贡。砍盆箐人不仅爱茶敬茶,而且以茶论人品,不同品德的人待以不同的客茶:烤茶为上茶,待贵客;热茶为礼茶,待亲朋;满杯为欺茶,待无能之辈;冷泡为鄙愚之茶,待无德小人;白水无茶为无敬无礼之茶,专待仇怨之辈。不知是砍盆箐茶本身有灵气,还是砍盆箐人对砍盆箐茶的无尚崇拜,当地人总以茶卜胎性,择吉凶,观客喜。一但有男婚新娶,婚孕报喜,就要专泡一罐卜胎茶:让新媳妇亲手拿茶,新郎亲手烧水,婆婆端茶罐,公公烤茶,待茶香水沸时,将滚水冲入茶罐。迅速沸涨四溢是男胎,慢慢沸涨是女胎,不满不溢是智障胎。虽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当地人都说很准,很是信服。另外若有家人要出远门或外出办大事要事,家中掌事人也要专门泡一罐平安茶,让要出门办事的人拿茶,交由掌事人烤香后,置玻璃杯中或大碗中,将开水慢慢地倒入其中,然后静观茶叶、茶花的沉浮变化,说是里面的玄机很多,可以预知前去路途的凶吉、办事的顺利与否,心里好有个准备。若察有大凶大难就要取消行程,另选行期。

也许是历史传承的缘故,或许是有讳口,当地人很少直接说砍盆箐茶好吃,只说砍盆箐茶很缘人,瘾重,喝了次砍盆箐茶,喝到别的茶就不顺口,也不解茶瘾。当地有个彭秀芬,有女儿远嫁安徽,说地方好,家境好,也很孝顺,总说要接老人家去久住尽孝心。长说短说,年年说,老人家总算动了心,说好去住一年,也好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上路时,还带了大袋新茶在身边。到了女儿家,东家亲戚给一包情,西家亲戚给一包意,结果所剩无几,不到一个月老人就把茶给吃完啦。彭秀芬是不吃饭三天行,不喝茶三顿就不行,又是头疼又是不想吃饭。这可急坏了女儿、姑爷,赶紧到市集上去买,提了一大袋回来,老人手忙脚乱泡了一大缸,想解茶瘾。结果,猛喝一口,味道不合,整缸喝下去,头还是疼。起初,女儿姑爷还以为怕是刚买的茶叶不好,又去买了碧螺春、铁观音,结果轮换泡,轮换喝还是不管用,没办法,一年的行程只好改为一个月。回到老家,一缸老茶水下肚,老人的一身不舒全消了,自此,彭秀芬再也不出远门,左邻右舍的老人也听此一说,都不愿出远门,终身与砍盆箐茶相守相伴。

进砍盆箐的山路好长好长,演绎的历史好久好久,缘生的故事好多好多。砍盆箐茶,饱含先人的血泪汗水,历经风雨沧桑数百年,曾把茗香承载在马背上飘出很远很远,一条细小绵长的古道让几片春芽老叶连通山外的大千世界,感觉时代的温度和社会的阴晴雨雪。当人世变迁的烟尘弥漫了马队的行迹时,也把砍盆箐茶尘封在幽幽的深谷间,只好用年年抽发的树签悉数秋风泣怜的细语,让不知停息的年轮记载从芽枝梢头上拂过的春风细雨。砍盆箐,于今还是一个尘封的世界。砍盆箐茶,于今还是一个带闺百年的丰韵少女。春风总有进山时。砍盆箐该拂尘开封啦,砍盆箐茶也该抽新枝、发新芽啦!因为山外到处在涌动着普洱茶的大潮。

作者单位:镇沅县政法委。

相关标签:
碧螺春 铁观音 无量山 古茶园 古茶树 普洱茶 上茶 碧螺 普洱 散茶 茶膏 茶树 名茶 历史 事人 还是 茶园 远门 云南 先人 青原 严重者 豁达 骨质 促销 翩翩少年 镇子 水通 包被 布龙 氯化铵 凉友 清华美院 昭通市 尔等 孙思 香榧子 联合办学 曲池 诸子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