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新闻

王红葵:故乡茶情

时间:2024-04-2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我的故乡叫梅子箐,是一个位于永德县小勐统镇的小山村,很小,很偏僻,四面高山,坡面狭长,两百来户人家拥拥挤挤地摆放在狭窄的山谷里。记忆里的故乡没有梅子树,因何而得名梅子箐,不得而知。这里却有茶,而且是好茶。

故乡的人爱喝"雷响茶",尤其是老人。时代的车轮滚滚,手机、电脑升级了又升级,老家人的这种习惯仿佛被时光定格,依然没有改变。老人们每天早早起来用砂陶罐,放几片茶叶进去,慢悠悠地在炭火上转着烤,又轻轻上下反复抖动,待茶叶香气扑鼻,把滚烫的开水冲进去,小茶罐里就"咕碌碌"地响起来,其声颇似远处隐隐作响的春雷,故名"雷响茶"。真是,喝"雷响茶",风吹不变,雷响不改。老人们不但自己爱喝,待孙儿们起床后还会让他们也喝几杯才出工做活,这种喝茶方式对还是不对无需评论,但却一直得以传承。

老家人还兴吃一种茶菜。小时候,母亲摘茶时常带着我。大人们忙摘茶,孩子们就在茶地玩耍,爬上茶树捉茶虫,爬在地上捉蛐蛐,或玩捉迷藏,或玩老鹰追小鸡,或掏鸟窝,有时一身土一身汗,有时一身雨一身湿,笑声满山,快乐满园。累了,饿了,大人们就用一些较为鲜嫩的茶叶,拌上从家里带的"水豆果",就着一大块冷饭下着吃。天下食物,唯其最甜最香。长大了,每每想起,还意犹未尽。不久前回老家,还专门做了这道茶菜吃,但已没有那时的感觉了。

据记载,梅子箐村东经九十九度,北纬二十四度,海拔一千六百米,坡度约十九度,东坡向,红土壤,土壤PH值四点五至五点五。按现在作物学分类,这里的茶属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采用茶仔育苗方法由人工种植形成,距今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茶汤黄浓明亮,留香悠长,口感饱满,舌底生津明显,喉韵鲜爽顺滑,微苦不涩,甘厚持久。

多年一直在故乡之外生存生活,唯有喝茶习惯没有改变。喜欢喝茶,我却并不精通其中的奥妙,好像是眷恋着茶的滋味,其实是眷恋家乡的味道。在周末,在午后,在晚时,没有任何心思的一觉睡醒,自由自在的泡上一壶故乡茶,无需太多的繁杂,无需过多的心思,一桌一椅一卷书,把滚沸的清水倒进清澈的杯子里,望着微绿的茶叶在水中展示优雅舒展姿态,开口并唱"美了美了美了,醉了醉了醉了"曲儿。老家的大哥每年都会亲自采摘茶的鲜叶,当天炒制,守着一天晒干,带一份给我。淡淡的、清清的、融融的,泌人心脾,茶香让我陶醉,那份情怀更是让我感动,让我温暖。

梅子箐村虽小而且偏僻,但并没有被改革开放的春风遗忘。3月,小勐统镇梅子箐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解决传统茶叶产业产销脱节问题,突破散户手工制作质量参差、效益不高、销售困难的发展瓶颈。这对我来说很欣慰,我一直觉得,应该为故乡做点什么,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茶能从产品变为产业,也算了了我的一桩心愿。真心祝愿,故乡的茶突破自己,走向外界。

不久前,一位广东的客人到梅子箐喝茶后,在他的微博这样描述:"第一次喝梅子箐茶就很难忘记,梅香青郁,甜美。茶气高扬,入口圆润饱满,馥郁芬梅,妙在其中,喝茶就喝自己喜欢的,哈哈……开心喝茶。"这段文字形象在"哈哈"省略处,可以想像得出他的情不自禁,可以感受到他的快乐源自心底。  故乡人人喝茶,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白天黑夜,这份情缘恒古不变。做活汗流夹背,天干口干舌燥,夜晚稍有冷寒,泡上一杯浓浓的茶,所有的疲惫、辛苦、怨言转眼之间都会随腾腾热气飞到九宵云外,化作幸福快乐,化作和谐安康。

繁忙工作之余,偶有小聚,餐桌小饮。尔后好友围案而坐,时而高谈阔论,时而无声无语。只一壶梅子箐茶相伴,一杯喉润、二杯微热、三杯解忧、四杯舒怀、五杯通灵…… 一时间尽纳了天宇之气,一时间尽解了侠骨柔情。我们喝茶,是为了醒酒。酒醒,却又被茶醉。朋友散去,我更是醉卧故乡的梦里。

相关标签:
古茶树 上茶 梅子 故乡 茶叶 老家人 一身 人们 一杯 茶树 二杯 罐里 高扬 大叶 偏僻 春雷 满园 土壤 饱满 满山 塑料容器 南街 梦忆 嫩竹 熊轩 报名电话 烧酒 蛛网膜 上市量 厚型 公司 琥珀 西塞 天泽 细胞株 裁判员 红红 科苑 小摊 青帝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