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新闻

三评世界茶人节:茶与时间

时间:2025-02-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时间,是岁月的流逝,是历史的年轮,是时代变迁的记录,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符号,也是天地人三位一体而诞生的文化元典。

几大文明古国,因时间之悠远而輝煌,却因经不起时间的磨炼,出现文化断层而衰落。中华民族却与时俱进,因时间之推移为成就五六千年文明,因文化之根生生不息而令人自豪。何谓历史,何谓文明,何谓乾坤,皆因时间的积淀而成立,皆因与时俱进而灿烂輝煌。

《管子》曾指出:"时者,事之会也。"是说历史,人物,事件,朝代更替,社会变迁等等,都是构成时间的元素。一部时间简史,就是人类进化史,文明进步史,生命成长史,事物发展史。茶史亦然。作为中国南方之嘉木,茶树生长的历史,也许悠远绵长,无法以时间来推断。但是诸多地下考古,如湖南城头山和浙江余姚古文化遗址出土的古茶树,并非无时间意义,它足以说明中国是茶树的发源地,是茶的故乡。悠悠茶史,以时间的推移而写成;中华茶文化,因时间的积淀而变得博大精深。

然而深圳世界茶人节《倡议书》开宗明义地说:"时间对于茶来说,是毫无意义的。"错误时间观念,引出错误的判断,得出错误的结论,指导着错误的行动。

世上一切事物,人和社会,无不与时间无关。茶叶亦然,得天地之灵气,积日月之光华,感春光而发芽,择时节而采摘,赶时日而制茶,随季节而品茶。茶是灵芽,是灵叶,是嘉木之英,是天道地道人道之和,何以茶与时间无关?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之为经,始于陸羽;茶之为道,成于僧皎然;茶之为仙,笃于卢仝七碗茶;茶之为佳人,妙于苏东坡;茶之为画,肇于西汉仕女捧茶图……古往今来,中国茶人以对间为序,使茶树由野生实现了到人工栽培的飞跃,使茶实现了由宫廷到寺院到民间的普及,使华茶实现了由国内到国外的发展,使中华茶文化实现了由简单浅薄到博大精深的蝶变。这都是时间的积累,岁月的磨炼,时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饮食文明的累累硕果。

近一百多年以来,华茶在国际茶叶竞争之中处于劣势,究其原由,乃时势也,国势也,非华茶也。切不可归咎于中华茶人,也不要在国际茶叶竞争中自惭形秽,因为这种现象是暂时的,阶段性的,非本质的。中华,必须建立在中华民族之觉醒,中国综合国力之强大,中华茶人高举中华茶祖大旗,弘扬茶祖文化,发展茶叶产业的自信力之基础上。

世界茶人节《倡议书》之错谬,首先在于时间与空间之误。

时间之谬,以12月18日为世界茶人节,既不符合节日确立的三大原则,即历史依据和文化内涵,约定俗成与法定原则,又以其随意性愚弄茶人,如同西方文化批评学派所斥责的"大众欺谝性"。中国茶人不是要追求文化吗,世界茶人不是要认祖感恩吗,话语权在我们手中,世界茶人节定于何日,我们一锤定音,管他有无历史依据和文化内涵。

其实,节日的创立,非个人团体行为,乃亿万大众意志。我们为人为事,都要严谨求实。倘若非要来个"世界茶人节",到不如定在"谷雨",既可让世界茶人认祖感恩,又可品尝谷雨新茶,自娱自乐,像湖南那样,每年四月举办中华茶祖节系列活动,搞个全民品茗思祖感恩月,"茶人节"也就名正言顺了?

当然这是歪点子。然而事实上,世界茶人节的发起者们的确漠视了节日的时间特性,失去了应有的文化色彩和社会意义。同时,让世界茶人与茶祖神农平起平坐,更折杀茶人也。

二是空间之误。空间本来存在于时间之中,但作者无限扩大了其赖以生存的空间,将中华茶人之主体移至世界,则显得南辕北轍,适得其反。原来他们创立世界茶人节,目的为实施一个"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从字面来看,计划之新,动机之好,无可非议,然而立足点和方向性却出了问题。

按照国情与时势,承担中国者,主体乃是中华茶人,首先应该立足中国,以面向世界。以世界茶人节来面向世界,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希望日韩欧美各国茶人都来帮助你实施中国的雄伟计划吗?显然不是。茶人是有国别性和民族性的,此等意愿未免一厢情愿。

《倡议书》提及华茶之衰的历史,原因固然多样,但茶叶市场的国际竟争激烈,西方列强无情打压乃是关键。历史真象和教训不能忘记,实施华茶复兴计划,你不面向中华茶人,反依靠世界茶人,莫非要画饼充饥。

茶叶原本灵叶,当中国茶叶走出国门,世界茶叶版图赖以形成,世界上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参与与中国的茶叶竞争。当今之世,国际茶叶竞争如此激烈,硝煙迭起,即使是世界茶人,也有为友为敌之别。

有人会说"天下茶人是一家"。不错,但是这太天真了。要搞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依靠谁?团结谁?况且创建一个世界茶人节,就能实现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这是国际空间而言,就国内空间而言,处于云南边陲的计划实施者,面对不同地域的湘茶,闽茶,浙茶,赣茶,台茶,粵茶,桂茶,皖茶,汉茶,川茶等和不同类别的六大茶类,没有国家部委的指导和全国的参与,就凭着几位茶商的赞助和中华茶馆联盟的支撑,就能实施中国茶业新复兴吗?也许这是一种欺世盗名的做法,也许是因为这个"计划"实在太新了,才令诸多茶人百思不得其解。

(作者:蔡镇楚 来源:西湖龙井资讯平台 责编:游太思)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

相关标签:
古茶树 品茶 川茶 龙井 浙茶 民品 嘉木 时间 世界 中国 中华 茶叶 历史 茶树 文化 茶业 复兴 倡议书 国际 文明 康宁 书屋 赞歌 高潮期 一点一滴 随机性 医书 按理说 小子 纸壳 上区 微带 而居 七家 市场调查 甲午战争 骰子 小号 赈灾 傅园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