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知识

银生古城——景东

时间:2024-05-0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1】,这是普洱茶也是云南茶见诸于史籍最早最确切最可靠的记载。普洱茶已名扬天下,景东无量山、哀牢山是茶起源的摇篮,是普洱茶的古老故乡,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其茶资源丰富、环境生态、品质优异、前景辉煌、前途无量。


无量山溪

一、景东茶历史悠久

"茶"的古字是"荼",又称"苦菜"【2】,如"采荼薪樗,食我农夫"【3】;又如《本草、菜部》【4】所载:"苦菜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茶的祖先是古木兰。古木兰是被子植物之源,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祖先。我国的木兰有宽叶木兰、中华木兰两种。

景东茶具有悠久历史。景东县花山乡境内田心发现的中华木兰化石,正好与哀牢山、无量山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分布重叠,这是景东茶起源的物证。哀牢山、无量山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是"活化石"的物证,是一个活的茶树品种资源演化的自然博物馆。


无量山茶王树

打开史籍,景东茶的历史可上溯到商周时期。《华阳国志·巴志》【5】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钢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文中的"黔涪",即今天的四川、贵州两省及云南部分地区。这一记载说明:商周王朝时期,巴蜀地区包括云南部分地区的茶已作贡品向商周王朝进贡。《史记·周本纪》【6】载:周武王公元前1066年讨伐纣王,友邦和南方八个小国率兵相助。南方八国即庸、蜀、羌、髳、微、籙、彭、濮八个部族国。其中濮族世居云南,分布面广,周秦时期称为百濮,其后裔分支很多,历代称呼为苞茫、闽濮、朴子,朴子蛮、布朗、蒲蛮、古刈、哈瓦、德昂、崩龙等,是今天布依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汉许慎《说文解字》说:这些称呼都是由"濮""蛮"二字的音源而来,只是译音取字不同而已。《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南域处邛(qiong)笮(zuo)五夷之表,不毛闽濮之乡",说的正是"闽濮"和"鸠僚"(傣族)共同杂居在西南边疆。《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诸葛亮定甫中后将永昌郡濮民部落数千移至云南郡和建宁郡囤田。由上可知濮人祖居云南的历史长久,分布面广。当地有适宜种茶条件,故有濮人为云南种茶始祖之说。这与上述商周时期云南以茶为贡品是吻合的。景东西汉属益州郡、东汉属永昌郡所辖,世为"濮""蛮"之地。唐《蛮书》卷四载:"扑子蛮,……开南、银生、永昌、寻传四处皆有"。又载:"茫蛮部落,并是开南杂种也。""开南"位于今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开南村,"扑子蛮",即"闽濮"的分支,也是布朗族的先民。《元史·地理志》【7】载:开南州与威远州也有扑子蛮与"金齿百夷"、和泥杂居。"开南州"即今景东,"威远州"即今景谷。清嘉庆《景东直隶厅志》【8】载:"濮蛮:男女体貌深黑,居深山,婚丧如白倮倮,女织棉布,唯沿江(澜沧江)一带有此种"。这些记载说明:今景东境内历来是"濮蛮"(濮人)等少数民族的居所,他们是种茶训茶祖先。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蛮书》),这是普洱茶也是云南茶见诸于史籍最早最确切最可靠的记载。"银生城"是唐初南诏国"银生节度"(唐代南诏国七节度之一)府所在地,即今景东彝族自治县城。"银生城界诸山",即今景东彝族自治县城附近一定范围的各山,应该是景东县城西边的无量山和东边的哀牢山各地。"蒙舍蛮"系唐代以洱海为中心的"六诏"之一的"南诏"居民,居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境内,广义讲今景东也在其列。这一记载不但明确了茶的主产地,而且还记载了茶的收集方法和饮用方式。至于南宋·李石《继博物志》【9】中记载的"茶出银生诸山",其所包含的范围与前者不同,记载中没有"城界"二字,"银生"应是"银生节度",辖今普洱、西双版纳各地;"诸山"二字,应是"银生节度"辖区的所有山区,既今普洱、西双版纳镜内各山。两相比较含义显而易见,然而很多作者把唐代樊绰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与南宋李石的"茶出银生诸山"混为一谈,这是不准确的。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载,"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10】说:"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盐茶相互贸易。"景东自唐以来傣族逐渐强大,元明清已成为统治民族,茶叶已成为傣族等兄弟民族的重要商品。清·阮福《普洱茶记》【11】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西番指今西藏、四川等地的藏族。清嘉庆《景东直隶厅志》【12】载:"蒙乐山间产野茶,然味涩苦,人少采食。民间所见之茶大都卖自普洱"。"蒙乐山"即今无量山。以上史籍记载说明唐以来景东的茶已很有名,而到清代,景东茶叶(散茶)大都卖自普洱,沱茶已盛销西藏等地。


据2006年古茶树资源普查表明【13】:景东无量山、哀牢山野生茶树群落分布面积286280.6 亩,位居普洱市之首,其中无量山234681.6亩,哀牢山51599亩;群落分布面积2000亩以上片区19片(1万亩以上8片)。在野生古茶树中,树龄约1500年的野生古茶树分布面积达35000亩。

花山芦山石婆婆大茶树:位于哀牢山西坡花山乡芦山村大石房大湾箐口,该片区是景东范围内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片,面积达40765亩,海拔1800至2540米之间。此群落选择了3个样株进行普查。样株2006-003号是此群落中最大的一株,位于石婆婆山,海拔2450米处,北纬24度17.712′,东经101度14.100′。此样株最大基部干围3.10米,最低分枝1.6米,树高26.5米,树幅7.2×7.7米,周围50米样方植株分布密度为18株/亩。这是目前发现无量山、哀牢山中最高的野生古茶树。

锦屏磨腊秧草塘大茶树:位于无量山东坡锦屏镇磨腊村秧草塘。磨腊秧草塘大茶树所在的茶树群落面积3450亩,是县境内植株分布密度最大的一片,达28株/亩。基部干围在2.6米的茶树植株分布数量较多。样株2006-050号大茶树是分布在此群落中最大的一株,基部干围3.5米,树高24.5米,树幅13.9×15米。群落保护完好,植被栎木,茶树基本为优势树种,属无量山自然保护区。

锦屏龙树曼状特异"山字型"野生大茶树:位于无量山东坡锦屏镇龙树村曼北小组凹路箐,群落面积13230亩,海拔分布在1600-2600米之间,植被以栎木为主,共普查植株3株。样株2006-131号特异的大茶树,最大的基部丛围7.83米,树高14米,树幅10×7米,生长在海拔2470米的无量山东坡。其基部根围4.86米。连体基部长出的三个树干,最粗的一枝基部干围1.9米;第二枝1.8米;第三枝1.3米。枝干上长满瘤状突起,显得十分古老。形状象株倒植后长起来的树,但又没有明显的树根树梢的长像,在无量山上长出一株标准的"山"字形奇异野生大茶树,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在全球也是绝无仅有的。以上野生古茶树的数据和后文栽培型古茶树的大量数据证明景东茶历史悠久。

以上所述中华木兰化石--哀牢山无量山野生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古茶园以及大量史籍中关于茶的记载,可清晰看到普洱茶的历史线索:景东无量山、哀牢山不仅是普洱茶的根、是普洱茶的源,而且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二、景东茶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是经济政治历史的反映,是经济政治历史的灵魂。景东深厚独特的茶文化底蕴来自于茶的悠久历史,它是"茶出银生"的积淀和反映。银生茶(普洱茶)是物质的、精神的,也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正如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是最美的。"银生茶(普洱茶)文化产生于无量山、哀牢山的先民对茶的认识、栽培、驯化、利用、发展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无量山、哀牢山的先民用道教学说把茶与无量山、哀牢山的山神联系起来,创造了"茶神",随即无量山、哀牢山的先民(各民族)把茶和传统民族文化、中原儒学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文化艺术精华的"兼容"思想指导下,又以艰苦的民族茶文化艺术实践开创了我国的银生茶(普洱茶)文化。

打开历史画卷,可清晰看到"周武王伐纣"--"茶出银生"--"蒙乐山间产野茶"--"国际博览会金奖"的历史轴线,创造了从古至今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茶神、茶俗、茶礼、茶市、茶艺、茶歌、茶曲、茶剧、茶诗、茶舞等大量的茶文化样式,他们从自然中撷取"美",从生活中挖掘"真",注重自然,注重生活,符合自然规律,有地区和民族的气质与特色,独树一帜,在当代茶文化艺术世界里留下了征程的印记,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艺术表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瑰宝--财富。

《蛮书》:"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与无量山、哀牢山的千年古茶树、茶马古道、茶市古镇、驿站拴马桩、古道风雨桥留下了千年茶文化的历史记忆。清光绪年间,云南诗坛著名诗人景东郡守黄炳坤和儒学训导周学曾的《采茶曲》和《茶山四季歌》【14】开创了普洱茶诗之先河,是普洱茶文化的升华。景东郡守黄炳坤的《采茶曲》通过细致观察,准确叙述了景东从正月到腊月十二个月不同的采茶节令和茶叶生长特点,写出了采茶人、拣茶人、买茶人、饮茶人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感及其心理特点,诗中情感真挚、细腻、感人,富有哲理。景东儒学训导周学曾的《茶山四季歌》分《茶山春日》、《茶山夏日》、《茶山秋日》、《茶山冬日》四部分,一个部分为一首七律诗,也是难得的佳作。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和传播,祭茶神等习俗得到传承,茶礼、茶艺、茶歌、茶曲、茶剧、茶诗、茶舞等传统茶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播。景东县文化局表演的"彝家糊米罐罐香"(茶艺),曾在2003年中国茶叶协会、云南名茶业协会、思茅地区行政公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民族茶艺表演大赛"上荣获大赛金奖。目前银生茶(普洱茶)文化已逐渐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三、景东是普洱茶主产区之一

景东属普洱茶古老茶区,是普洱茶主产区之一。"茶出银生城界诸山"(《蛮书》),"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15】"西番"指今西藏、四川等地的藏族。《云南志略》【16】载:"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盐茶相互贸易。""金齿百夷"即今傣族等兄弟民族。以上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以前,景东就盛产茶叶,到元代茶叶已成为景东境内主体民族傣族等兄弟民族的重要贸易商品。清嘉庆《景东直隶厅志》【17】记载更明确:"蒙乐山间产野茶,然味涩苦,人少采食。民间所见之茶大都卖自普洱。冬春之间,入山采茶者甚众,或转卖于弥度、昆阳,故景东商贩生意以茶花二项为大宗"。"蒙乐山"即今无量山,"茶花"即茶叶和棉花。这一记载说明早200多年以前,茶叶已是景东两大经济主产业之一,大量的景东茶叶被商贩销往普洱、弥度、昆阳(昆明)等地。特别值得注意是"冬春之间,入山采茶者甚众"的记载,无异于今天我们所见的盛况。民国年间的记载更翔实,据民国9年(1920年)《景东县地志征集资料》载:锦屏区南攀箐原有茶树6千株,新植2千株,前所新植1.2万株;文井区清凉原有茶树9万株,新植15万株;安定区中仓原有茶树20万株,新植30万株;者干(大街、花山)新植茶树12万株。唐南诏设银生节度后,景东茶叶名声盛极一时,宋代以后到清代,茶叶生产和销售不断增加,景东散茶、沱茶已远销大理、昆明、青藏高原等地。

据2006年古茶资源普查表明:50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园面积约为3.7万亩,100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园面积约0.44万亩。花山蛮岔大茶树是目前发现境内最大的一棵栽培型古茶树,位于哀牢山西坡花山乡蛮岔村上社,考查编号2006-005,主人说:栽大茶树至今已十一代人了。按每代25年计,古茶树龄至少275年了。此茶树俗名"家茶",位于海拔1860米,最大基部丛围3.14米,树高11.5米,树幅6×8米。目前每年还能摘几十斤干茶。大街乡气力村灵官庙大茶树是目前发现境内最高的一棵栽培型古茶树,位于哀牢山西坡,当地人称"家茶"。考查编号2006-026号,位于海拔1940米,北纬24度23.525′,东经101度06.743′,最大基部干围2.12米,最底分枝2.6米,树高14.8米,树幅6.6×7.6米。树龄当地人没有讲清,说:他们世世代代就吃这棵家茶。太忠大柏村垭口古茶树,位于哀牢山西坡,当地人称"大树茶"。询问茶树的主人,说:"不知何年所载?好几代人都喝这棵茶"。此株大茶树考查编号2006-032号,位于海拔1940 米,北纬24度23.548′,东经101度00.154′。该茶树基部干围2.85米,最底分枝0.2米,树高8.9米,树幅7×6.6米,树心已空,可容得下一个大人。无量山芹菜塘栽培型大茶树,位于无量山西坡勐令村大村子小组,考查编号2006-090,海拔1922米,北纬24度15.991′,东经100度43.980′,最大基部干围1.75米,树高7.5米,树幅5×4.8米。公平栽培型大茶树,位于无量山西坡景福乡公平村芦山小组,考查编号2006-086,海拔1850米,北纬24度23.649′,东经100度38.882′,最大基部干围2.16米,树高9米,树幅6.8×4.4米。《景东县古茶树资源普查工作总结》说:"人工栽培的大茶树,分布较广,株数较多。从普查的96株样株看,直径在3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在景东县80%的村子里都能找到,多的几百株,少的几十株,十分普遍。"这些事实说明:景东茶不但历史悠久,而在几百年前就有丰富的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得到重视。1953年在安定乡成立茶叶收购组,1958年在安定文龙交界的芭蕉河建第一个县办茶场(1965年迁县城改茶试站)。1964年景东全县掀起改造老茶园,开辟新茶园热潮,首先大街区大街公社办了一个千亩茶场,接着三营公社也办了一个千亩茶场。1974年,全县共办茶场124个,茶园面积23493亩,后来多数茶园已承包给种茶专业户经营。1985年全县茶园面积48831亩,产茶600.75吨。1990年茶叶种植面积77837亩,产茶1041吨。2006年全县有茶园面积12.66万亩,茶叶产量0.4万吨,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居普洱市第2 位和第5位,成为全市茶产业大县。茶叶销售稳步上升,效益逐步提高。2006年,全县茶叶总产值8792万元,茶农收入6153万元。茶产业在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优势和特色日愈凸现,已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和部分乡村的经济骨干。全县拥有106个茶叶粗精制厂,年加工茶叶1800吨,其中普洱茶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普洱茶300吨。目前,景东已进入云南省34个茶叶扶持重点县和九个10万亩以上茶叶基地县。

四、景东茶环境生态品质优异

普洱市的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普洱茶的最大优势是由普洱茶产区一流的环境决定的。景东无量山、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中无量山山势雄奇险峻,是地球同纬度带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综合体,在不到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上,保留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物种,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认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级的生态名牌,堪称"天然物种基因库"。生物链条环环相扣,生物多样性特征突出,所以,景东具有世界一流茶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条件。珍稀动物黑冠长臂猿和珍稀植物的存在,证明景东无量山、哀牢山是全世界生态最好的地区之一。茶和其他植物一样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产生什么样的茶叶。

景东境内的无量山、哀牢山地处纬度偏南,即在北回归线以北附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中无量山山高谷深,峰峦叠嶂,江河纵横,坡向各异,海拔高差悬殊,地貌复杂,气候垂直变化异常明显。雨量集中,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干凉同步,无明显冬季,寒潮影响微弱,年温差大,兼有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无量山群是典型的山原地貌。哀牢山顶虽地势较平缓,但丘陵起伏、雨量充沛、植被良好,两山分别和红河水系的川河者干河与"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组成羽状水系。年平均气温为18.3度,降雨量1086.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743.3毫米,日照年平均为2131.6小时,年均霜期为12天,是最适宜生长茶叶的地方。无量山和哀牢山丰富的野生茶树群落,充分说明景东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合云南大叶种茶树的生长。

由于生态环境良好,茶园中不会发生灾害性、突发性的茶树病虫危害,不需用药防治,也不修剪,不施肥,完全放养,保证了品质;由于景东无量山、哀牢山的茶"清香如荷,回味甘甜,沁人心脾",深受世人喜爱,早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景东无量山出品的"老仓茶",因"品质优良,加工精细"荣获云南省国民政府颁发的优质奖,并获奖章一枚。

1978年,景东县茶试站"速成高产茶园"实验成功,获云南省人民政府三等奖。1982年,景东县茶试站"茉莉花栽培技术及花茶生产技术推广"成果,获思茅地区行署三等奖,景东县茶厂生产的茉莉花茶获省优部优产品"茶中佳品"之称号。1984年,景东县茶试站"低产茶园归并改造"成果,获思茅地区行署三等奖。20世纪90年代,大街联营茶叶公司"东叶"牌的橄榄茶、三七茶、云雾茶、玉环茶、银毫茶等,大部分产品销往浙江、上海、广东、广西、江苏、山东、湖南、福建等8个省市。曾连续3年荣获云南省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2001年11月,荣获国际(天津)发明专利及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2004年景东县招商引资引进的龙头企业"云南省普洱市银生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银生古茶"品牌--散茶、无量熟饼、哀牢青饼三个产品,于2005年11月25日同时荣获第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暨第六届茶文化博览会金奖(由广州市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广州主办)。

五、景东茶前景辉煌前途无量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景东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茶园种植面积由解放初期的0.2万亩发展到2006年的12.66万亩,茶叶产量0.4万吨,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居普洱市第2位和第5位,成为全市茶产业大县。茶叶销售稳步上升,效益逐步提高。2006年,全县茶叶总产值8792万元,茶农收入6153万元。目前景东县委、政府为进一步完善茶产业发展体系,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新亮点,决定把茶叶培育成支柱产业。计划到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保持在15万亩左右,其中新植茶园2.34万亩,茶叶采摘面积13.6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7万亩;茶叶产量达9294吨,产值达5.16亿元,其中一产业产值1.86亿元,二、三产业产值3.3亿元。

但是景东茶业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目前,景东虽拥有106个茶叶粗制厂,但这些厂家由于资金、技术、管理、思路等诸多问题,只能维持简单生产,发展受限,没有大型普洱茶精制厂,没有响亮的品牌,没有品牌企业。景东茶市场化程度低,茶农市场意识淡薄,茶叶流通渠道狭窄,90%的茶原料被外地低价购买。对于普洱茶加工、茶产业的发展来讲,可以说景东茶是待嫁的深闺佳人、待雕琢的深山璞玉。虽然传统的"普洱茶"有了新的发展,"老仓茶"、"东叶"、"银生"牌的产品远销国内外,"黑冠王"、"华腾"等品牌茶也崭露头角,但凭景东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一流的生态环境、优异的品质、可观的茶叶产量以及普洱茶价格继续上涨的必然趋势,随着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认识,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景东茶产业商机无限、前景辉煌、前途无量!

景东茶历史悠久,无量山与茶哀牢山茶资源丰富、环境生态、品质优异、前景辉煌、前途无量,是商家投资,成就财富的理想选择。

注:
【1】唐·樊绰。《蛮书·卷七·管内物产》(公元861)。《蛮书》:又称《南蛮志》、《云南志》等。
【2】汉·许慎。《说文解字》。
【3】《诗经·国风·七月》。"荼"(tu,途),苦菜,茶;"樗"(chu,初),臭椿。意为采茶为饮,砍伐臭椿作薪,用这办法养活我农夫。《诗经·邶风·谷月》有:"谁为荼苦,其甘如荠"。
【4】三国时魏·吴普。《本草·菜部》。"益州"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辖今云南所属之地。
【5】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公元347年或稍后)。
【6】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7】宋濂等著。《元史·地理志》。
【8】【12】【17】清·程月川等人续修《嘉庆景东直隶厅志》。
【9】南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七》(约12世纪中期)。
【10】【16】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
【11】【15】清·阮福。《普洱茶记》(1825年)。
【13】景东茶产业办公室。《景东县古茶树资源普查工作总结》(2006年)。
【14】知县周汝钊监修,侯应中总撰。《景东民国县志稿·卷十八·艺文志》(民国年间)。黄炳坤:清光绪年间景东郡守,字笛楼,广东新会人,当时云南文坛著名书画诗人,在景东任职期间创办"稻香吟诗社",对景东文学艺术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周学曾:清景东儒学训导,景东著名诗人。
【18】赵兴学。《无量魅力无量茶--景东无量山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6-08-15 )。

相关标签:
景东 茶树 无量山 哀牢山 普洱茶 茶叶 普洱 云南 基部 茶园 面积 茶文化 栽培 群落 茶山 万亩 木兰 傣族 海拔 国志 宣纸 孕妇 未名湖畔 玄想 西子湖 金山区 传销 叛军 石渠 古典文学 正负 尿酸 皇上 中国香港 村落 凌人 外交部 发发呆 农牧渔业部 官庄镇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