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商茶农

郑世璜:中国茶业出国考察第一人(三)

时间:2024-04-30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目前世界各地产茶国,茶树均由中国直接或间接输出。1833年,英国殖民者从中国购买大量茶籽,聘请中国种茶、制茶技工去印度指导传经,后又移种锡兰(今斯里兰卡)。1870年后,印度、锡兰茶叶在英国殖民者扶持下,蒸蒸日上,大有压倒华茶之势。清光绪卅一年(1905),清政府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周馥,派江苏道员、宁波慈溪人郑世璜,赴印度、锡兰考察茶业,是为中国茶业出国考察第一人。
  考察报告曾印发各地
  除了考察日记,郑世璜回国即向上司周馥和清政府农工商部呈递《考察锡兰、印度茶务并烟土税则清折》(郑培凯、朱自振主编、香港商务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将此文标题改为《印、锡种茶、制茶考察报告》)。该折开头叙述了英国扶植印、锡茶业制约华茶现状:
  查英人种茶先于印度,后于锡兰,其初觅茶种于日本,日人拒之。继又至我国之湖南,始求得之,并重金雇我国之人,前往教导种植、制造诸法,迄今六十余年。英人锐意扩张,于化学中研究色泽、香味,于机器上改良碾、切、烘、筛,加以火车、轮舶之交通,公司财力之雄厚,政府奖励之切实故,转运便而商场日盛,成本轻而售价愈廉,qīnqīn乎有压倒华茶之势。
  文中对印、锡的植茶历史、气候、茶厂情况、茶价、种茶、修剪、施肥、采摘、产量、茶机、晾青、碾压、筛青叶、变红、烘焙、筛干叶、扬切、装箱、茶机价格、运道、奖励、绿茶工艺以及制茶公司程章等等,逐一作了具体介绍。可以说,此前我国对印、锡茶业的实际情况,仅知一鳞半爪甚至是误传;通过这次考察,不但得到了一个完整的真实印象,而且对我国茶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无借鉴作用。
  在详细陈述印、锡茶业的基础上,郑世璜坦陈了印、锡茶业超越华茶的优势、担忧和对策,力陈我国茶业必须改革:
  印、锡所产红茶虽不能敌上品之华茶,而视下等者则已觉较胜,故销路颇畅。且可望逐年加增,彼中茶商皆谓,中国红茶如不改良,将来决无出口之日,其故由印、锡之茶味厚,价廉,西人业经习惯,华茶虽香味较佳,有所不取焉。而印、锡茶业之所以胜于中国者,半由机制便捷,半由天时地利所致,且所出叶片较大,获利亦厚,而茶商又大半与制茶各厂均有股份,故不肯利源外溢。返观我国制造,则墨守旧法,厂号则奇零不整,商情则涣散如沙,运路则崎岖艰滞,合种种之原因,致有此一消一长效果。近来英人报章借口华茶秽杂有碍卫生,又复编入小学课本,使童稚即知华茶之劣,印、锡茶之良,以冀彼说深入国人之脑筋,嗜好尽移于印、锡之茶而后已为。我国若不亟筹整顿,以图抵制,恐十年之后,华茶声价扫地尽矣为。今之计,惟有改良上等之茶,假以官力鼓励商情,择茶事荟萃之区,如皖之屯溪、赣之宁州等处,设立机器制茶厂,以树表式,为开风气之先。
  随后,郑世璜又呈递了另一篇禀文--《改良内地茶业简易办法》,提出择地设厂、进口或制造茶机、收购青叶供茶厂加工、编印宣传资料、兴办专业茶校等建议。
  当年十月,《农学报》将《考察锡兰、印度茶务并烟土税则清折》标题改为《陈(郑)道条陈印、锡种茶、制茶暨烟土税则事宜》,进行连载。1906年,清政府农工商部将上述郑世璜两文及日记,以《乙巳考察印、锡茶土日记》为题,印发各地,川东商务总局也翻印发给川东各县参考。民国以后,仍有单位校勘发行,以供社会需要。
相关标签:
茶业 锡兰 中国 印度 烟土 我国 青叶 川东 税则 清政府 英国 茶厂 英人 茶商 殖民者 茶树 农工商 运道 而视 制造 可塑性 伊朗 父爱 士大夫 永固 中头 怡魂 适生 东野 洋务运动 白蜡 对此 熙宁 洗涤剂 易感 小鹿 尼古拉 竹枝词 减灾 尾山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