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商茶农

蔡昌敏:再访易武,不考察,只喝茶

时间:2025-02-0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2016年4月13日,傍晚,六大茶山公司董事长阮殿蓉女士与茶界知己何作如先生相聚易武,幸运的是我也在。记得阮殿蓉女士在《我的人文普洱·易武考察记》的记载:"时光如水,沧海桑田。曾经声名显赫的易武,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跟中国所有乡村并无区别的小镇。没有统一规划过的街道,贴满瓷砖的水泥房子,一家挤着一家卖着廉价日用品和五金制品的商店,飞舞着苍蝇的小饭馆……历史,似乎真的只是一些发黄的书卷和枯燥的文字了。"当然,今天再访易武,环境大概也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我们穿梭于易武各村寨中,探寻研讨易武茶叶初制工艺、传统制作工艺,直视茶叶制作的工匠精神,体验茶叶原料工艺间的关联,感受茶叶初制工艺和号级茶、印级茶之间的关联。





  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天生是产上等茶的地方。易武产的大叶种茶,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制成普洱茶后汤色褐红,陈香活现。尤其是陈年的易武春芽,汤色更是红润,且耐泡,是普洱散茶中的极品。从越陈越香的角度讲,易武的大叶种茶,天生丽质,实属最佳。原先来易武,主要是看茶山,而今到易武全是为了瞻仰老茶庄喝古董茶了,不过那些"老字号"的茶庄呢?那些曾经的繁华呢?我举目四望,心海茫茫。

  第二天(4月14日),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分享了两批古董茶,第一批是红印、红铁、蓝铁、无纸红印、小黄印,寥寥十几片,价值500万;第二批是七子茶饼系列、价值又是数百万。古茶堪称古董,有缘者得以饮之,很有幸能在易武喝上大红印,大红印的好,好在强烈的体感,纯正的陈香。体感致脸微红、精神气爽、浑身通透、酣畅淋漓、我欲乘风归去之感受。我忽然明白阮殿蓉董事长在《陈年普洱茶·时间的重量》写的:我总是想哪个为我在几十年前准备普洱茶的人,我跟他是否有着一种命定的机缘。陈年普洱茶,这"能喝的古董",时间尤如那些沉默的普通而平凡的制茶人,默默地就参与了创造。在光阴的手掌里,一切都显得自然而平实。那作为普洱茶灵魂的后发酵过程,就在茶的内部静悄悄地实施着革命和创造,这一切,没有刻意,一切都循着时间的过程。



  在易武镇喝大红印是对普洱先辈的一种敬重,是对普洱文化的一种体现,喝到大红印实属幸运难得,能喝到何作如先生亲泡的大红印更属难得!听了一句幽默的话"钱是个王八蛋、花了可以再赚"。今天听两位大咖一会谈初制、采摘、一会跳到香港南天公司,一会儿又说贺开、一会儿又说陈云号、一会刀子边、一会蒸气眼,我呀,真想变成录音机!


  虽然易武已经不是当年的易武,但是好的原料、好的工艺,要有正确的宣传以及正确的传承,才能成就一片真正意义的普洱茶,才对得起先民们对古树茶的传承,对得起普洱茶爱好者的收藏。



  这两天,探究老茶庄、老字号、老工艺,又喝印级茶、又梳理七子级产品,我似乎明白这两个茶界大咖想什么了。


相关标签:
普洱茶 普洱 红印 工艺 大叶 茶山 古董 茶庄 茶叶 陈年 武山 老字号 陈云 时间 尤如 微红 多雨 小黄 南天 乘风 贫血 血压 沱江 地东 鹅卵 新郎官 大漠 满意度 闯王 押韵 圆弧 洗洁剂 错失 一程 静若处子 干柴 旱灾 油画家 正桥 世务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