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商茶农

四川茶客的“三花”龙井茶经

时间:2025-02-06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作为一个男人,喝酒脑壳痛,抽烟又没瘾,实在有点"英雄气短"。好在我爱喝茶,还可以抵挡一下。俗话说"久病出良医",喝了几十年茶,也喝出了一点小经验,尤其对于"泡茶",不是自吹,至少南充多半茶楼茶馆的服务员应该喊我"老师"才对。
    
  我每次和朋友们上茶楼,都是"自我服务",叫服务员把茶叶、茶杯和开水瓶送来,由我自己冲泡。我这绝不是不相信服务员,而是担心无知的她们把茶叶糟蹋了。我曾经猜测,南充茶馆的服务员,可能大多是径直从街头招来就"上班"的。如果她们也经过"培训"的话,恐怕记住的只是一杯茶几元钱,茶客可以临走付款,也可以"茶到即付",还有就是必须笑,等等。至于最重要的怎样才能把一杯茶冲泡得"恰到好处",也许从来没有人教过,或者说茶客们很大方,从来没有要求过。
    
  要说我的"喝茶史",应该从我当"产业工人"时算起。那时候年轻,又是光棍,业余时间除了到大北街图书馆阅览室和文化宫阅览室看看本就不多的报刊,其余时间就喜欢和朋友到茶馆喝茶摆龙门阵。那时候不像现在,"正人君子"是绝不在茶馆里"泡"的。但我坐茶馆的习惯,却传自于父亲。父亲年轻时先上学后教书,课后喜在茶馆里看书或会友。1949年后又常常带我们几兄弟到茶馆"休闲"。所以我年轻时爱坐茶馆,估计是一种"家学渊源"。
    
  我当工人那时候,吃饭要粮票,吃肉要肉票,买茶叶也要每月一张的茶叶票,南充人叫"号票"。我用此票买得最多的是"三花",即简称的"三级花茶"。此茶一是便宜,二是商店里这种茶最多,是当年的"主旋律",三是南充人当时也普遍爱喝花茶,受其影响,我自然不能"免俗"。花茶的确很香,可惜那是掺杂其间的梅花、桂花的香气,不是茶香。从现在的"专业"角度视之,"三花"其实是相当不高级的。但当时不管这些,反正茶馆里的茶不要"号票",从工厂下班后,就直奔茶馆而去。有时候朋友先到了,朋友一边招呼我落座,一边遥向柜台高叫"一碗三花",热气腾腾的盖碗马上就端过来,摆在了我的面前。那时候不计较茶的好歹,主要是"摆龙门阵"。几个臭味相投的朋友一通天上地下这里那里中外古今的神吹乱侃,直吹到肚皮饿了,要么一起到隔壁面馆吃一碗"臊子面"(一角三分,二两粮票),要么分头回家"各吃各"。
    
  "三花"就这样喝了大约二十年,其间偶尔还喝过"一花"(一级花茶)、苦丁茶和沱茶之类,一直喝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只是听说过的各种名茶也"纷至沓来",于是我放弃"三花",转而喝开了其他茶叶。
    
  告别"三花"以后,我喝的主要是绿茶。据我观察,多数南充茶客在喝茶方面也上了一个不小的档次。
    
  喝绿茶,头等重要的是冲泡。恰恰在这方面,很多朋友马虎了,结果冲成了一杯"糊汤",看得人心痛不已。有的人把上好的绿茶放在漂亮的保温杯里,滚沸的开水冲进去,马上旋紧杯盖,其下场也等于"焚琴煮鹤"。正确的泡绿茶其实非常简单,决不能有任何形式的盖子。最好是敞口玻璃杯(其他杯子也可以),先倒入开水(95℃左右),占杯子的三分之一,再放茶叶。少顷(冬天10分钟夏天20分钟),待杯里的水温低下来了,再倒开水于杯内至杯子的大半部分,这就可以慢慢"品茗"了。如此冲泡,就不会把每公斤1500元的茶叶泡成和每公斤15元的茶叶一个味道。
    
  现在的市场,茶叶的价格高低差别大得惊人,乱七八糟的规格也叫人眼花缭乱,不太容易搞清楚。仅以龙井为例,从一百多元一斤的低档货,到上千元甚至几万元一斤的"极品";从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狮峰、梅家坞等地所产"西湖龙井",到近些年遍地开花远至长江中游地区出品的"龙井",全靠各人的经验和眼光,当然,更凭各人腰包的胀或瘪。我的经验,像我们这样的一般百姓,买龙井的话,400元(一公斤)以下的就可以了,买竹叶青,不必超过300元(一公斤)。
  
  最后还想再说说普洱茶。此茶的名声原来并不大,后来据说可以延年益寿,对高血压等十几种疾病有疗效,而且耐保存,室温状态搁十年二十年都不成问题。不像娇惯的绿茶,放到第二年就"跑味"了,所以普洱茶前几年突然像房地产那样陡然升值,引来一阵爆炒,然后又大降。普洱茶虽然遐迩闻名,但对喝惯了绿茶、花茶、红茶、乌龙茶的茶客而言,它却没有什么"香气"和"味道"。因此我从不买这种"富贵茶",我喝过的普洱茶都是朋友送我的。

相关标签:
茶馆 茶叶 龙井 茶客 绿茶 花茶 南充 朋友 普洱茶 一杯 南充人 服务员 摆龙门阵 时候 杯子 开水 开水瓶 粮票 阅览室 竹叶青 滇南 大分子 五大洲 终点站 一抢而空 特里 经济部 普安 骗子 创兴 小组 短浅 温文尔雅 土埂 升迁 大营 对接会 发票 物理性质 方以智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