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产品

大益1601徽之韵开汤品鉴

时间:2025-04-1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1061-徽之韵品鉴

  --汤厚水滑,古韵具焉

  拿到这个茶,包装很让人惊艳:徽派宅院之外,青山叠翠,云蒸霞蔚。"徽之韵"的视觉冲击力,明确告知我"这就是徽派建筑":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马头墙、小青瓦,特色鲜明。

  那"徽之韵"三个大字旁边的一行竖排的小字,像极了徽州名人,"我的朋友胡适之"的写法:文言文没写好,白话文也不够彻底。我学着来写个副标题,连自己都忍俊不禁。

  --很徽州!

  这个茶,隔着包装纸就能嗅出典型的勐海味,糖香令人舒适,轻微的发酵堆味使人食指大动。

  打开包装,金黄的芽头撒面,看着尽显高贵;中壮的梗叶包底,想来滋味厚实。这,正如徽州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

  泡开一试,第一个感觉就是:汤好厚!

  所以,"徽之韵"的"厚",是有理由的,因为它很好地反映了徽州文化的深厚!

  徽州文化,出色当行的,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整个中国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

  所以,"徽之韵"有着正宗的"勐海味",那是必须的!

  感慨了好多题外话,下面正式汇报口感。

  试茶时间:2016年7月14日,下午。

  试茶环境:天气晴好,室温宜人。

  冲泡茶具:大益盖碗,110cc;大益公道杯;文艺些的品茗杯。

  冲泡水质:市政自来水,用我目前最信赖的英国滤水器过滤过。

  冲泡水温:刚刚沸腾

  投茶重量:8.6克

  冲泡次数:一共泡了10泡。

  开泡!

  巅峰状态,1~6泡。

  由于撬散醒茶一天,再于洗茶后静置10分钟,茶品直接进入巅峰状态,且维持了6泡之多。

  第三泡汤色

  第五泡汤色

  第五泡叶底

  第一泡,出汤时间6秒。

  第二泡,出汤时间10秒。

  第三泡,出汤时间15秒。

  第四泡,出汤时间25秒。

  第五泡,出汤时间40秒。

  第六泡,出汤时间60秒。

  总体印象:

  1、堆味不明显,入口醇厚。辨其味,明显就是三两年的老料压制。

  2、水路细,厚度好,黏稠度高。糖香显著,勐海味十足。

  3、甜度明显,看包底更多可以猜到了。

  4、汤色橙红,透亮,每一泡之间的过度衔接自然,没有突然变色。

  5、放凉后,茶汤微有苦感。这是发酵偏轻的明显标志。看茶底即知判断无误。

  6、每一泡都是水滑汤厚,六泡之间无落差,有轻微回甘。

  7、吞咽后,口腔到喉部,似有一层茶汤形成的粘膜,饱满度出乎意料。

  衰减状态:7~10泡。

  第七泡茶底

  第七泡,出汤时间60秒。

  茶汤粘稠度明显衰减,茶味厚度稍有下降。

  第八泡,出汤时间100秒。

  茶汤粘稠度再有下降,茶味厚度明显下降。

  第九泡,出汤时间180秒。

  茶汤清甜,茶味尚可,还有很弱的回甘。

  第十泡,出汤时间240秒。

  有明显熟茶味儿的甜水。

  整体品感综述:

  1601-徽之韵,真正体现了徽州文化而量身定做的茶。

  徽州,其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徽州的传统特色相对稳定。

  徽之韵的滋味,亦正是如此。

相关标签:
徽州 时间 茶汤 勐海 明显 文化 思想 儒家 粘稠度 厚度 中国 徽派 胡适之 婺源县 休宁县 屯溪区 徽州区 黟县 状态 道家 窘境 翠竹 石子 小云 青口 堰塘 黄宗羲 浙师大 伊万诺维奇 大相岭 坡地 半球状 眼袋 月牙形 南宗 明泉 湖州人 无可非议 梯子 唐昭宗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