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周重林:求书名,一本茶书。书名定后赠书阅读

时间:2024-05-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周重林:求书名,一本茶书。书名定后赠书阅读

  茶书以前的题目是《茶精神--茶的性格以及观念》,太学术鸟。

  内容介绍:茶从魏晋以来,就赋予这个多民族国家太多太漫长的精神特质,此后历经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茶成为一种中国式乃至东方式的精神代表,活在历史最长久的话语体系之中。

  第一个阶段,茶学诞生。这一阶段无疑是由陆羽、皎然等人完成的。陆羽把唐之前中国各派的思想,比如农家、儒释道的一些思想注入茶之中,不仅把茶从药品范畴中剥离出来,还把茶从其他饮品中一道剥离出来,单独构筑了一套与茶有关的饮食美学。

  第二个阶段,茶雅文化。这一阶段是李白为代表的士大夫登场,全面塑造了茶的雅文化德行,在这套言辞里,"喝茶便雅"成为中国文化里最富有活力的符号。雅茶文化还有一个更大背景,传统的琴棋书画,也许还要加上文言文创作,不是每个人随便付出就能收到成效;但喝茶可以,一喝就雅。

  第三阶段,茶格文化。欧阳修、苏轼、范仲淹、沈安老人等等这些人把茶具体到人格上,塑造了"茶德即人徳,茶格即人格"的精神特质。

  第四个阶段,茶空间广泛出现。明初,朱权、文徵明等人空前地创造出了一个茶空间,让茶无处不在。此后,茶文化在日本凝固,在清代 衰落,反之,却在全球引爆,可以说,我们现在的茶氛围,正在努力回到明代之中。

  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在不可知的历史里,茶吸收天地宇宙之精华,与雨水、云雾为伴,从自然中脱颖而出,它无法复制,无法模拟,它自成一个系统,是自然天赐之礼物。过去已有无数人受益于茶,未来还有更多的人将继续受益。

  在中国的传统里,茶神秘莫测的身世一直隐藏在皇家深宫大院与名山大川之中,被当作罕见的礼品往来于皇亲国戚、机要大臣以及外国使节之间。那些年的文人、工匠、官吏一度被告知,要守护茶制作的秘密--皇家企图用秘而不宣的方式来维护 茶的身份与尊严,这导致在漫长的历史里,茶的品饮一直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最高饮食形态。

  18世纪,迷恋上茶的英国人还不知道,红茶和绿茶居然长在同一棵树上。茶的盛行带来了贸易的巨大逆差,觉得甚为不公的英国发动了震惊世界的"植物战争",用有毒的鸦片换走了有益的茶叶。然而,世界因茶而发生改变不止这一桩,美国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则引发了一个国家的独立。

  我们的情感体系里,总离不开那部绵延悠久的《诗经》,"草木如诗,美人如织",打动我们的是植物的秘密,自然的秘密,也是人的秘密,发生过,还在发生……。

  人与自然的关系,枚乘《七发》说是"原本山川,极命草木"。山川永远横亘在人的视野里,我们要尽力认识它上面生长的植物。所幸,我们发现了茶。与茶相关的器皿,则丰富了许多民族的生活。

  在这里,要说的,就是与茶有关的人和事。了解了茶,至少可以了解这个民族的大部分文化。茶的精神,是中国人精神中最重要的那些部分之一。

  在这些文字里,我试图用茶与人、茶与生活的关系,发现茶的精神气象。对茶的追求,是一种对洁的追求。与西方的酒神文化不一样,中国的茶文化,保持了克制与清醒。而茶的精神到底是什么?许多人用道来解释,他们引用了一些很干巴的词语,而对这些词语本身的解释也容易引起人们的困惑,比如什么是"和","和"的精神到底是什么?什么又是"清",要怎么去理解茶的"清"与汉语里的"清",二者又是什么关系?

  我也会澄清,告诉你茶叶书写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从陆羽、李白到欧阳修、苏轼,他们为何那么高蹈地书写茶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张振云老师给的是《茗闻见记》,名字和他的释意都好。

  他说:

  给你一个题目仅供参考《茗闻见记》。其意:茗则,茶也;闻则,高雅之人品茶时的常用方式,先闻其香,再哑一口茶;见记一词可以很好的诠释你"茶的性格以及观念"的思想,而又不俗。《茗闻见记》虽通俗易懂,又不落俗套,且有仙风道骨,风雅之仕。这几个字也算是有了考究,亦可体现云南大学学者的大家风范。且名字、动词有机结合,相映成趣(道理好比原来的百度经梁冬再其后加了"一下",变成"百度一下"妙趣生辉。),又以"见记"来纪实描述茶的性格以及观念,言简意赅,做到书名有味道又不沉长。

联系邮箱:zhuizizhou@qq.com

相关标签:
陆羽 精神 阶段 欧阳修 文化 中国 秘密 茶文化 山川 之中 书名 历史 茶叶 释道 观念 苏轼 性格 植物 民族 思想 金古 声哑 果汁饮料 大哥 喜悦 皮子 填色 柯桥 归化城 出资额 柔滑 酒香 英山 图样 妙用 上行 阿玛 损人利己 武松 依依不舍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