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余秋雨|品鉴普洱茶(珍藏版)

时间:2025-04-17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一
  一个人总有多重身份,往往,隐秘的身份比外显的身份更有趣。说远一点,那个叫做嵇康的铁匠,还能写一手不错的文章;那个叫黄公望的卜者,还能画几笔淡雅的水墨。说近一点,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其实是一流厨师;一个天天上街买菜的邻居大妈居然是投资高手。

  辛卯年秋日的一天,深圳举办"新生代普洱茶"品鉴会,近二十年来海内外各家著名茶场、茶厂、茶庄、茶商提供的入围产品经过多次筛选,今天要接受一批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专家的终极评判。一排排茶艺师已经端坐在铁壶、电炉、瓷杯前准备一展冲泡手艺,一本本品鉴书也已安置在专家们的空位之前。品鉴书上项目不少,从汤色、纯度、厚度、口感、余津、香型、气蕴、力度等等方面都需要一一打分。众多媒体记者都举起了镜头,只等待着那些品鉴专家在主持人读出名字后,一个个依次登场。
  品鉴专家不多,他们的名字,记者们未必熟悉,但普洱茶的老茶客们一听都知道。突然,记者们听到一个十分疑惑的名字,头衔很肯定:"普洱老茶品鉴专家",却奇怪地与我同名。仔细一看,站出来的人竟然也长得与我一模一样。
  不好意思,这是我的一个秘密身份的无奈"漏风"。本来,我是想一直秘而不宣偷着乐的,没想到这次来了这么多"界外记者"。这次和我一起"漏风"的,还有我的妻子马兰,她在文件上标出的头衔也是"普洱老茶品鉴专家",但她觉得我们两人既然一起"漏风"就不必一起亮相了,便躲在茶桌、茶客的丛林中低头暗笑。其实,几乎所有的高层专家都知道,她在普洱茶的品鉴上,座次还应该排在我的前面。
  人们一旦沉浸于自己的某一身份,常常会忘了其他身份。每当我进入普洱茶江湖,全然忘了自己是一个能写文章的人。当然也会看一些与普洱茶有关的文章,那也只是看看罢了,从来没有以文章的标准去要求。这次在深圳"漏风"之后,就有朋友希望我以自己的文笔来写写普洱茶。
  这就要我把两个身份交叠了,自己也感到有点唐突。我说,本人对文章的要求极高,动笔是一件隆重的事。但是,隆重并不是艰深。文章之道恰如哲学之道,至高与至低"首尾相衔",终点必定潜伏于起点。如果谈普洱茶谈得半文半白、故弄玄虚、云遮雾罩,那就坏了,禅宗大师就会朗声劝阻,说出那句只有三个字的经典老话:"吃茶去。"这就是让半途迷失的人回到起点。因此,如果由我来写一篇谈普洱茶的文章,一定从零开始,而且全是大白话。
 
相关标签:
普洱茶 身份 专家 文章 普洱 记者 茶客 深圳 朗声 半文半白 卜者 黄公望 排排 茶艺师 茶桌 头衔 名字 茶商 起点 三个字 体积 必要 年秋 全集 门楣 陈岗 劳伤 皇茗园 四名 国家体委 橘汁 史册 好想 中光 公家 抗震救灾 鹤岗 小杰 巴利语 古道热肠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