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石昆牧的普洱茶情结

时间:2025-04-2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石昆牧的普洱茶情结

  石昆牧的行迹总是捉摸不定,因为他总是在找茶、品茶的路上,能够和他面对面静静地饮茶非常地不易。他的头衔很多,能耐很大,茶人所知就是一个"全球十大杰出普洱茶人",实际上按他所说这只是他的"第四职业"。2007年3月,他的一句"普洱茶已经成为股票"一语惊天下,他喜欢别人称呼他为"石老师",而他经常看着一饼老茶慢慢地对你说:这个茶全世界可能只有我能说清楚……



  "2008年什么茶会涨,我说了算"

  2007年的普洱市场和中国股市一般跌宕起伏,一切仿佛还历历在目。对于"普洱炒作"一词,石昆牧很不以为然,他说道:"什么叫贵?LV(路易威登)的塑胶皮一片值1万,劳力士手表都走不准、丧失手表的基本功能了还值3万,铁观音随随便便一斤要2000元……对于这些来说,普洱的价格应该是价值的正常回归。严格地说,应该是普洱的价格合理,但涨幅不合理。因为出现了有利可图,一下子被社会关注,很多不正常的资金和人进入普洱这个领域,问题终究要爆发,越早爆发越好,这样就把很多不正常的东西过滤掉了。"

  石先生说他从来不同情因为炒茶而被套牢的人,因为做普洱的门槛太低了,目前按他估算真正懂茶的茶商不到10%,其他都是跟风进来炒作的。因此,石先生提醒要进入这个领域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基本功,具备一定的水平,懂茶、爱茶,这样的经营风险就能降到最低。

  对于茶人最为关心的2008年普洱市场什么饼要升值,石先生笑道:"其实这些都在我们的掌控中,未来5年、10年,市场怎么走,都已经在我的脑海里了。每个年份茶的好坏、数量直接决定这个年份茶的升值空间,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还有一个规律是茶经过七、八年的陈放后,最形成最佳的口味,因此对应年份的茶会出现极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今年,肯定是2000年和2001年生产的茶会出现大幅上涨,涨幅应该在50%以上,不过这些茶早几年就已经集中在部分人的手中了。"

  这几年茶质量状况,石先生说,奇数年普遍较好,具体说就是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这个与气候适合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2007年是2003年后最好的茶。目前,老茶的升值空间非常大,而新茶好坏需要甄别。因为市场空间大,茶树有限,一方面采摘过于频繁影响质量,另一方面不够采摘了一般都是拼配,因此新茶的数量可以放得很大,质量也不稳定。

  普洱茶最终能走出怎样的曲线,石昆牧语重心长地说:"云南普洱茶,只有走出云南才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正确理性地看待茶市,而不是哄抬,要规范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目前,普洱茶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普洱,茶人的最后一站"

  酷爱普洱的石昆牧对于普洱的发展一直坚持乐观的态度。目前普洱占六大茶类品饮总量的5%,按石先生的估算,未来普洱市场有6倍的增长空间,达到茶叶市场的30%,它的发展也将远远超过其他茶。而普洱最先吃到的应该是铁观音的市场,因为这是两种口味最重的茶叶,目前铁观音占据着40%的茶叶市场。

  在石老师看来,普洱茶品质厚重,与其他茶汤一样,可以有视觉、味觉的享受,但普洱更突出的是身体的感觉,有更多层次的身体感受。而这就为普洱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用石昆牧的话说,普洱是茶人的最后一战。

  对于如何选购普洱,石先生介绍道:如果是新手,我推荐你们买大厂的茶饼,因为大厂产品的质量比较均衡,不高不低,比较好掌握。只要是茶身工整、密实、无杂质、无粉末,均是好茶。而如果是入行的茶人则不建议走大厂路线,更多的好茶需要道各级厂商中去找寻。

  对于老茶的选购,石昆牧一语道破:找一款老茶,不如找一个好人。老茶的学问非常高深,滋味的变化也很奇特,一般的茶人根本无法判断,因此这时候一个有经验人来带一带,对与新手喝茶的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外观、年代、厂家、仓储状况、口感综合地去评判一款老茶,这些都是需要经验的传承。

  石昆牧说,普洱的茶性变化多端,气温、气压、海拔、水质都会对茶的制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活性越强的茶受气候影响就越大。在冲泡过程中,因为地域不同产生的不同气压,对于水温的控制就越发严格,水温上不去,茶就不会好喝。而仓储状况也是影响普洱质量的重要因素,林林总总,可以说,对于普洱的判断,有这很高的学问。

  在近二十年与普洱结交的过程中,石昆牧天天泡茶,不停地去感受茶、水、茶具、气候组合的奇妙变化,慢慢去感受,去体验那种意境。放在空调房一天的茶,石先生就能闻地出来,就是在长期的品饮过程中练就这样的功夫,而他更愿意把普洱比喻成一面镜子,下了功夫的好茶就是专注、精致生活的体现。

  "花同样的钱,我可以让茶变得更好喝"

  与石昆牧的言谈,自然少不了喝普洱,拿出一块七子茶饼时,石先生讲解道:"从包装纸的包装手法就能看出一个饼的真假,像88青饼就是标准的两个动作,纸张摊开,饼放中央,左手沿着饼沿压过来,右手再压过来,两个动作,就结束了。"

  当我们要从茶饼上取茶时,石先生道:取茶也是有点功夫的,同样的茶取得不对,味道也会差很多。因为茶的芽头都在茶面上,所以茶应该是一点点掰下来,而不是在背面一直挖。因此我常说普洱的味道应该是"掰出来"的。

  在石先生看来,开出来的茶就应该喝掉,而不是舍不得一直留着。而泡茶的手法直接决定这道茶能不能泡出最佳的口感。石先生常跟茶人说的那句:不是茶不对,是你的泡法有问题。标准的手法应该是,水壶的高度要低,缓缓地将水注入杯中。水壶拉太高,茶马上"死",出来的茶会锁喉。而应该根据茶杯的大小要觉得一次投入的茶量,放多了就顶盖,泡少了又不香。最佳的的量应该是茶遇水膨胀后,能够达到杯子的七八分满,泡时水,水温100℃最好,要完全淹没茶,以免香气跑掉。

  茶人朋友一直非常关心茶的卫生问题,一般都认为第一泡茶应该先洗茶,第二泡开始再喝,更有茶人洗茶还不止一次。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石昆牧时,他却反问我道:"洗茶,你想洗掉什么?"我便答道:灰尘,还有化肥农药的残留。石先生大笑道:"灰尘怎么不能吃,天天呼吸都在吃灰尘,至于化肥和农药是根本洗不掉的,喝了十道茶,还会有。那些说要洗三次才能喝的茶,根本就不要喝。说白了,洗茶根本就是心理作用,按我的理解应该叫'醒茶'。"

  石先生常说,好茶难求,一泡好茶可以坚持一小时的回甘,越喝越热,喝到毛孔都伸张开。而以泉水冲泡的茶香气最足,因为泉水的PH值是碱性。很多初饮普洱的人都不习惯普洱的苦涩,石先生却道:茶不怕苦,不怕涩,因为普洱的味道在喉,而不在口。而茶能冲泡的次数也很讲究,每次泡一泡停一下,可以泡16道,每次连续泡两道,茶可以坚持12道,如果是每次连续泡3道,那只能坚持9道了。

  对于茶性的把握,石昆牧说:泡茶应该是项细腻活,你泡茶的动作越粗糙,出来的茶就越差,同样的茶完全可以泡出不同的结果。因此,对我来说,茶没有好坏之分。

  链接:博学多才性情人

  石昆牧,实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学老师。他涉猎范围之深,为茶人所测目,用他的话说"玩"得很广。当他谈及自己的专业特长时,他列举了他的专业特长,首先是伤害医学,其次是篮球、保龄球等技术学门,第三是植物学、中医药学,可以识别1000多种药用植物和200多种可食用植物,最后才是茶。1973年,6岁的他第一次接触茶,13年后接触普洱,1988年开始研究普洱,从此一发不可收。2005年4月从高校离职,全心投入普洱茶经营与推广。

  1999年9月与夫人慧琪共同创设台湾普茶庄茶业,2003年与友人在广东省东筦市共同创立大陆普茶庄分店,2004年于深圳市设立普茶庄大陆总公司,2006年底前大陆普茶庄直营加盟快速成长十余家。2006年10月为实现推广普洱茶文化理念,毅然退出大陆普茶庄经营,着手与大陆集团公司、协会等办理普洱茶培训、文化宣传、茶品鉴定、网络等实质文化扎根工作。

  1999年投入茶业经营开始,在网络与杂志上发表多篇个人心得引起广泛讨论,2001-04年间发表「普洱茶大事纪」、「滇绿与滇青普洱辨识」、「普洱茶制作古今与迷思」、「普洱茶年份与断代」、「如何选购新制生饼」、「普洱茶储存与陈化」等等数篇文章,在大陆普洱茶市场与文化起步阶段,对业界与市场,甚至产区云南省都有实质性的影响。2005年2月出版「经典普洱」,2006年8月出版「经典普洱~名词解释」二本普洱茶相关专著。

  结识石昆牧,总是掺杂着很多的情愫,他既有年轻时尚的狂野不羁,又是内敛深厚的行业高手。跟他谈茶、喝茶,轻松愉悦中你可以深刻感受他学者的气息,一种严谨、专注的行业态度,更多的是一颗为普洱痴迷的心。去年宁洱县发生地震,石先生一方面捐款捐物,同时携家人亲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地震灾区,察看震后情况,受到了茶人的极大拥戴。

相关标签:
普洱 普洱茶 先生 市场 茶庄 茶会 大厂 就是 大陆 质量 年份 影响 铁观音 水温 问题 很大 根本 空间 经营 文化 科班出身 达县 双溪 来自台湾 师范 贝多芬 柳湾 宝利 李沛 魂灵 原因 小方 虎邱镇 丝路 细嚼慢咽 极北云岫 闽红岩 方圆标志 醉翁亭记 云际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