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名片 姓名:李晓军 年龄:29岁 身份:全国最大网络茶叶销售商 学历:本科 血型:没测过 星座:白羊 爱好:品茶、上网(其实这两个活动就是工作,除此,我几乎没爱好了) 商业模式:茶叶、茶具生产及网络售卖 安徽是个不南不北的省份,皖北呈现地道的北方景象,皖南则属江南,孕育曾独占中国总资产4/7的徽商。 杭州艺福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军,家在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峨桥镇,地处 皖南,这个29岁男人延续着清代徽商的基因,书写了从150元变成7000万元的传奇;他天庭饱满、周正阔脸、身形魁梧且行走如风。他豪迈地把公司会议室命名为"作战指挥室",他也会细心地在员工搬运货物时搭把手。 峨桥不产茶,但因四方茶叶在此集散,得名"江南第一茶市"。爷爷贩茶,父亲贩茶,李家在此做茶叶生意已有35年。 李晓军说,自己的创业轨迹几乎不可复制,"若没有钢筋混凝土般的意志,谁能忍受这般苦?"这位立志做一辈子茶叶生意的男子,把茶叶和附加在茶叶上的文化融入了事业、生活和血脉。 闻着茶香长大。中学时,李晓军就在思量一个个有关茶叶行业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喝不上价廉物美的茶?为什么家里10年前一天卖500斤茶叶,10年后还是这么多?年轻人越来越爱果汁、咖啡、可乐,茶市和茶文化会不会一天天枯萎? 中国茶行业病了么? 众所周知,全球喝茶历史最悠久、饮茶人数最多的是中国,然而,世界第一茶叶企业却在英国的苏格兰。这家名为立顿的公司,年产值200多亿元,曾有媒体这样评价,说中国7万家茶企不敌一家立顿,一年茶叶总产值不过约300亿元。 一边是中国茶厂的销量和销售额上不去,一边是百姓抱怨茶叶越来越贵,一盒礼品茶更是动辄卖成千上万。中国茶行业病了么? 专卖店、超市的散装茶价格稍低,即便如此,卖价一般已是从茶农手中收购价的5倍以上。茶农收获茶叶,炒制后卖给收购商,收购商将其卖给茶厂,茶厂加工后卖给中间商,中间商转售给商场、超市,最终来到消费者手中--5道环节中,每个经手的商人要赚取至少三成的利润,茶价上涨5倍就不足为奇了。 更贵的是礼品茶,一位福建茶企老板曾向李晓军抱怨,逢年过节,为了卖礼品茶,每天不是陪客户喝酒吃饭就是唱歌泡澡。他的公司,今年预计能卖出6000万元礼品茶,其中1000万元是采购、加工费,4500万元是各单位采购人员的回扣,剩下500万元,除去工人工资、租金,才是利润。这样算下来,一斤礼品茶从茶农到消费者,涨价至少十倍。 充满着灰色利益的茶叶销售链条,被拿来与药品类比,一片药丸,出厂价几毛钱,到了医院能卖数十元。所不同的是,得了病,你不想吃药也得吃,而茶叶非必需品,既然价格偏高,那就省着喝,由此导致中国茶叶销量总是不温不火。 其实,中国的茶叶产量本可以高出眼下数倍,茶叶也可以卖得更便宜。一株茶树,一年可采摘5到6次,可因为销量低,到了夏天,春茶还没卖完呢。即便是最金贵的春茶,为了造成物以稀为贵的景象,可采可不采的叶子被放弃。 破第一个行业规则 茶商世家网络卖茶 生在乡镇,上了大学,李晓军也没能接触大城市,他就读的安徽科技学院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县,那是中国唯一地处县城的本科院校。 爸妈期待着儿子凭借学历跳出农门:全家起早贪黑卖茶,一年不过赚七八万元,不是啥有出息的活,毕业后考个公务员,进家国企,才是正道。 违逆父母意愿,没有大城市生存经验的李晓军在毕业后的第二天来到杭州,那是2006年7月1日,他落脚闸弄口新村一间8平方米的出租屋。 在李晓军眼中,杭州是茶叶创业的不二选择:那是中国茶叶之都,那是中国电子商务之都,那还是大学生创业之都。 网络卖茶叶,是打破中国茶市困局的一条路。网商采购茶叶后,直接快递给消费者,省去了诸多中间环节,能让茶叶廉价多销。 他入行时,全国已有1000多家网络茶商。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李晓军还是打破了一个行业规则,出身传统茶商世家的创业者转战网络卖茶,在5年前,他是第一人。 那个时候,传统茶叶销售方式依然是主流,精于茶道的老把式不懂电子商务,而网上卖茶人多数疏于茶道。李晓军特殊的家庭背景为其之后的成功打下注脚。 尽管选对了路,但李晓军还是度过了人生最艰辛的夏天。没有家人的支持,他手头只有1200元,900元买了台旧电脑,房租还要300元,他苦求房东,暂交半月房租,留下150元,成为做生意的本钱。 骑着自行车,到转塘,到佑圣观路进货,吃2元一碗的面,4元一份的盒饭。买来1毛2分钱一粒的普洱茶,网上卖两毛。李晓军和同行最大的不同是,他能在批发市场看准地道的好茶,他还能在卖茶之时传授喝茶养生之道。就这样,他的铁杆粉丝多了起来。 3个月后,150元变成了5000元。父母觉得,这行当能吃饱饭,决定向李晓军供应茶叶。 于是,一间8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上了货架、储存茶叶的冰箱、烘烤茶叶的电炉、包装茶叶的真空机、床和电脑桌。 到了年底,李晓军带回了4.2万元。 2007年,是李晓军疯狂租房的一年,为了存放货物,他先租下对面20平方米的一间民房,再租下第二间、第三间……直到第十二间。 未注册公司,他无法合法地到人才市场招聘,靠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介绍,他拉起了一支七八个人的队伍。 他没把顾客单纯当赚钱的主,而与他们在网络论茶中结下友谊。一位山东的公务员来杭旅游时,还特地到闸弄口新村拜访,为他的执着打拼所感动。 破第二个行业规则 免邮费无理由退货 打破不能免费退货的网络卖茶行业潜规则,李晓军说这是"换位思考使然",在这一破一立当中,他甩开了绝大多数竞争对手,奠定了开办公司的根基。 从一天卖几包茶,到2007年底一天卖几十包,李晓军成天琢磨怎样把这个数字变成几百元、几千元。网络购物,买家最大的担心是看不见实物,更无法品尝,一直以来不能免费退换茶叶的潜规则压制着行业的发展。 李晓军的换位思考是这样演绎的:比方我到商场买衣服,试穿了七八件,服务员不能发脾气,也不能强迫我买。同样道理,消费者网络买茶叶也该享受这样的服务。 他在淘宝率先宣布茶叶网售游戏规则:买我的茶叶,货物送到后可以试泡3杯,若对口感不满,或发现比商场超市卖得贵,或是其他一切不满意的理由,可申请退货,不仅全额退款,邮费也由卖家承担。 此招一出,大批没有底气做出该承诺的网络茶商死去,剩下的,被迫陆续向李晓军看齐,如今,这条规则已是不成文的行业通行准则。李晓军说,"不经意间,自己成为了行业规则制定者。虽入行晚,但由于在新的游戏规则中抢得先手,生意进步有了加速度。" 2008年,年销售茶叶430万元的李晓军已在行业里排得上号,"是时候注册公司,把游击队变成正规军了。"恰好此时,杭州推出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政府帮他在滨江区物色了办公场地,还补贴了一半租金。 破第三个行业规则 建生产线搞质量安全认证 2009年,一项国家新规在茶叶行业施行,任何在商场、超市销售的茶叶,都要经过QS(质量安全)认证。这意味着传统的从农民手中收茶,随意烘烤包装的茶叶将在实体店被淘汰,想做茶叶生意,必须拥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线,每道工序都要通过检验。 此时,网络售卖的茶叶尚没有执行此项新规,对于薄利多销的网商而言,租厂房、招工人,买生产线都是头疼的事。李晓军再一次判断了行业前行的方向:这是大势所趋,晚动不如早动,早动手早受益。 租下一层楼的厂房,18万元一年的房租几乎是公司全年纯利的一半,再加上一条生产线,9万元一台的喷码机,李晓军又成了两手空空的穷人。他获得的回报是:成为了第一个拥有生产线,并通过安全认证的茶叶网商。 果如李晓军所料,两年之后的今天,没有QS认证标志的茶叶,在网上已卖不动,借助这一招先手,李晓军登上了中国第一茶叶网商的宝座。150元起家的李晓军,2011年将卖出7000万元茶叶。 就在此时,李晓军注册了自己的茶叶商标艺福堂。他雄心勃勃:这个商标今后一定是堪比立顿的世界茶叶名牌。于是乎,他同时注册了45个国内商标,涵盖所有商品门类,也就是说,今后哪怕是一家洗衣店,也不能使用艺福堂三个字做招牌。他也在世界25个主要茶叶消费国注册了这个商标,"我坐等侵权诉讼大战的到来。" 平均每天发货车间有4000件快递发往全国 破第四个行业规则 网络卖茶用上本科生 多年来,中国茶叶行业一直不是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加工茶叶的方法千百年少有革新,龙井、铁观音、毛峰包装越发华丽,但口味年复一年,农民工稍加培训,就能胜任茶厂的活。 新式的网络卖茶同样不需要高端人才,会打字、上网、收发邮件就能搞定网络订单。但李晓军朝思暮想的事情是:我的公司一定要有大堆本科生、研究生,越多越好。 2008年,当他获得营业执照的第二天,头一次合法地走进了人才市场,招到6个大学生,并用事业把他们挽留到了今天。 李晓峰招本科生,是想把他们培养成茶叶文化大师。每一天,他的公司都有人在接受茶叶培训,传授如何储存茶、鉴别茶、品茶,制订喝茶养生计划。 让他得意的是,一位有本科学历的销售员和中专学历销售员同桌,因为每天能为200位网友传授茶道,本科生的销售额高出中专生一半。 招来的研究生,他不指望靠他们赚快钱,高薪养着他们,让一群对搞研究有兴趣的人潜心呆在实验室。他们的努力,或许就是公司明天的动力源泉,就是中国茶行业复兴的希望所在。 破第五个行业规则 为什么不能让茶变得潮一些 历经数千年,中国茶已显老态,李晓军不希望中国茶文化如戏曲一样,日益远离人们的生活中心。他希望,造出时尚的茶饮品,让茶叶成为80后、90后、00后的新宠。 在中国的传统中,花花草草的根茎叶都可以成为茶叶的选材。李晓军的企业研发了五谷杂粮茶,原料分别是苦荞、玄米、生姜、牛蒡、大麦。他还把荷叶做成了茶,他说,经过细心加工后,荷叶茶能喝出绿茶的味儿来。 他的玫瑰花茶已推向市场,这种茶据说有美容功效;12个硕士生组成的团队正在苦苦研发一种解酒茶,造福不胜酒量而不得不应酬之人;他也希望把茶变成可乐、果汁一般的方便饮品:奶油绿茶、飘香红茶等时尚茶产品均在考虑之列。 除了梦想让国人花不多的钱喝上方便、新潮的茶,李晓军也在憧憬着自己的茶产业王朝:在中国每个茶叶主产地附近建茶厂,产出的茶叶运往全国7个大型仓库,实现就近向消费者发货。在大城市建1000家茶叶体验店,不仅能配送网络订单,还是茶友品茶、学茶的课堂。 问题一:80后大学生创业 李:作为前辈,您对我们80后大学生创业有哪些寄语? 宗:现在是80后、90后创业的时机了,年轻人朝气蓬勃,有理想有冲劲,能够熟练运用网络等新兴科技手段,是今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新时代需要网络,也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些传统产业。无论你选择电子商务还是传统行业,还是两者的结合,创业者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要不被外界所诱惑,要有艰苦奋斗的决心和面对挫折的勇气。 问题二:市场营销怎么做 李:作为食品消费品生产企业,想请您给指导一下,市场营销应该怎么去做? 宗:还有一个月就是春节了,我现在就在一个销售分公司考察市场。市场营销要紧跟市场的脉搏,因时而动、因势而动,每年过年前,我们的研发、生产、销售各部门都做好一切准备,人家还在过节,我们的销售人员已经在前线为开门红忙碌了。我想市场营销没有捷径,企业必须在按产品特点布局营销网络的基础上,通过脚踏实地工作,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赢得先机,市场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还有就是要有与经销商共赢的意识,让经销商和你一起发展壮大,娃哈哈由小到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奉行"要想自己赚钱,先要让别人赚钱"的营销理念。 问题三:企业发展规划 李:艺福堂创业到现在经历了不同阶段,从4个人到260人,以后将会有更多人加入,作为前辈,想请教您在企业的发展规划中,每个阶段最应该注意和抓住什么? 宗:企业快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环境与市场需求,作为管理者,第一应该始终关注产品的研发、品质与服务、市场的拓展,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要匹配好、衔接好,既不能产品研发出来卖不出去,也不能市场打开了却没有好的产品来跟进。 第二要注意各环节人才队伍的培养,人尽其才,与企业共同发展。 第三要不断创新,永远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掌握市场主动,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结合自身的实力和市场的需求,在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创新。 创业者说 宗庆后(左),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杭州人,1945年10月出生,浙江大学MBA特聘导师。2010年9月,宗庆后以财富800亿元成为2010年中国首富,这是中国第一次有"饮料大王"成为全国首富。 李晓军(右),杭州艺福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最大网络茶叶销售商,今年预计售茶7000万元,公司拥有260个以85后为主的员工。 这些天,宗庆后正在国外考察市场,他与李晓军通过电子邮件做了交流。 创业者要能抵挡外界诱惑 研发生产营销都要先市场一步 杭州市青年 就业创业服务卡 服务项目:导师带徒 项目特色:以青年企业家与创业大学生结对帮带为载体,向创业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帮助创业大学生解决创业实际困难和问题。 主要服务对象:在杭青年(大学生)创业者。 联系方式:电话87076810,QQ1040376614,邮箱hzyea@vip.163.com。 拒风险投资 走自己的路 艺福堂做火了,风险投资者看好这个行当的未来,纷至沓来,希望提供资金,帮助艺福堂飞跃。 我吩咐前台,每来一家风投,都笑脸相迎,登记在案,但告诉他们暂时不需要支持。如今,已有33家风投榜上有名。 我心里很清楚,艺福堂想实现5年后年销6亿元茶叶的目标,肯定需要大笔资金注入。若是此时答应了风投的请求,资金雄厚了,在全国各地建新厂,招员工,拓展销售网,艺福堂的快跑或许能早日抵达终点。 但我也很明白,天下的风险投资公司,大多怀揣一个终极目标存在,那就是投资入股一家有潜力的企业,依靠这家公司的股份赚取数倍于投资额的利润。 我创业的初衷不是为了钱,是出于颠覆现今茶行业规则,实现中国茶业复兴的雄心。一旦风投公司成为我的大股东,他就对公司的未来有了重要发言权。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不希望风投公司因为赚钱而逼迫我做违背初衷的事情。 有位创业路上的好友,历经数载研发出了新产品,立马把公司作价1000万元卖给了风投套了现。我告诉他,我不会这样做,茶叶这行当,我要干一辈子。 员工买房可向公司借30万 前几天,我到福建签下一笔采购订单,按照行业潜规则,供货商要请我吃饭,但我拒绝了,他说我是第一个采购了大宗货物而拒绝吃请的人。 我想,一个人做企业,如果只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压榨供货商,剥削员工,供货商有怨气,不用心造货物,员工有怨气,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最终,谁也不会是赢家。 公司没有太多钱,可我向手下这群主力是85后的兄弟们承诺: 你想在杭州结婚,首付款没攒够,30万元以内打张欠条就能拿钱,无需抵押;你想回家盖房子,缺钱也可以写欠条;若是在杭州租个宽敞的房子结婚,房租可以向公司借。 想买辆车的人,车款10万元以内,公司提供无息贷款。 在你结婚那天,公司的所有商务用车都是免费的婚车。 公司有个摄影摄像部,器材和拍摄水平不比一般影楼差,免费为你拍婚纱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