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郑炳基:潮汕男儿打造普洱龙头企业

时间:2024-05-0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国学大师文怀沙赠送礼物给郑炳基

  茶人记事

  普洱山下、龙潭池畔,郑炳基的云南普洱茶集团便坐落在这山清水秀之地。作为一个企业家,郑炳基无疑是成功的,从事贸易、酒楼和建筑开发等多栖起家的潮汕男儿,经过数十年的打拼累积了丰厚的身家,本可以安享清福,但萦绕在他的心头还有一份茶叶 的情结未曾解开。为此在事业的高峰阶段他趁势而上,开启了云南普洱王朝的新篇章。

  用重金将人才"迎"进来

  1960年,郑炳基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市葵潭镇的一个农民家庭。通过艰苦创业、郑炳基先后从事过许多领域的投资与开发,如贸易往来、餐饮酒楼、建筑工程等。取得辉煌成就后,郑炳基致力于农业领域的投资,这一方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财富。随后长泰绿苑(深圳)旅游休闲观光区、揭阳风景园林种植区、惠来大型鲍鱼养殖加工场相继建成,这些产业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2004年10月,郑炳基成功收购了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普洱县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并于2005年9月成功将其更名为云南省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直属六个生态茶种植基地,是集茶叶种植、粗精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大型茶业企业,为当地解决了近3000个就业岗位。

  公司成立之初,郑炳基就敏锐地意识到,生产出好的普洱茶,原料是根本。因此,重新打造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一步必须是规范六大基地的运营。为此,郑炳基专门派人到外地聘请有经验的茶农,用专车把他们接来,并连同解决家属居住问题,给每位茶农盖新房,为的就是能让他们安心地在基地工作。

  公司成立至今,集团茶农人均年收入从当初的不到3000元到增加到现在的近万元,有些茶农年收入高达2万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在云南省的产茶区是首屈一指的。

  员工眼中的好董事长

  深入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对郑炳基先生最一致的评价是:"董事长人好!"这样的评价源于他在整个集团的运营管理中始终不渝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是靠人来经营的,郑炳基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因此,他不惜提供优厚的待遇,四处招聘优秀管理、技术人才。他重视公司团队的建设和员工素质的提高,不断创造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此外,郑炳基还关心员工的生活、家庭,如员工子女考上高校,集团都定额给予资助。

  与此同时,他投入大量资金,改造生产车间,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制定严格的卫生、安全标准,在很短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原有的落后面貌。如今,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能力达10000多吨,产品品种从40多个增加到200多个,其中"普秀"牌金芽贡品、宫廷普洱茶、板山毫峰、普洱玉芽茶等不少产品都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金奖、银奖、名优奖。公司特制的19.9公斤的金瓜贡茶更是成为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国家民委等重要部门的珍藏。

  卖消费者喝得起的好茶

  郑炳基以人为本理念的最终着眼点是普洱茶的广大消费者。他历来主张,作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一份子,茶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一种大众消费品。因此,在普洱茶被疯狂炒作的那个时期,他从不跟风,而是一如既往地坚持生产他称之为广大消费者"买得起,喝得好"的普洱茶。他也从不在普洱茶价格疯涨时,顺势调价以牟取暴利。

  郑炳基称自己最痛恨假冒伪劣成品。在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员工铭刻在心的一句话叫"义重情深真普洱",这句话重情重义,而关键词是真。郑炳基历来推崇做人要真,做事要真,做普洱茶更要真。收购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不久,有一个商人来求购10几吨的普洱茶,这对于刚步入新台阶的企业可不是一个小订单。但是,郑炳基了解到对方买这一批茶叶是为了进行某种加工制作所谓的老茶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笔生意。同时,质量和卫生,乃至包装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正是这种建立在以消费者为本和以真为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的的质量标准,让郑炳基带领下的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走上康庄大道。(常思雯 张彪)

相关标签:
普洱茶 云南 集团 普洱 茶农 有限公司 云南省 员工 消费者 企业 公司 生产 茶叶 国家民委 惠来 金瓜 钓鱼台国宾馆 理念 绿苑 长泰 即溶 佛陀 一抢而光 南帝 学长 管理工作 厦门市人民政府 石窟 一箭 品族 激动 唐宣宗 烯醇 塔塔 一马当先 字头 以销定产 古木参天 溃不成军 润正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