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司徒颖茵: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感知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茶人列传」

时间:2024-04-2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家里做茶十多年了,小时候不懂,觉得它不过是一门生计。真正让这颗种子在心里生发芽,生长,始于2014年的"华茶青年"活动:来自天南地北的100多号人,我们素未谋面,我们不曾相识,却因为茶,共聚一堂。

我觉得它有一种魔力。一种在浮躁的青春年华里不曾有过的,能让我由衷地平静下来的神奇力量。茶汤一层一层的浸润,茶气一寸寸的渗透,我发现原来人可以如此调整自己的呼吸,控制自己的心绪。曾以为脑子每天的运转便是思考,然而我何曾把思绪引回自己身上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物之习,源于自身。在一盏茶的时光里,我学着祛除杂念,真诚面对自己,去感受平静。

当我平静下来的时候,我听到水流注入茶壶,看到空中的尘埃在阳光里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感受到微风轻拂汗毛,舒缓着我的皮肤…平静的内心让我明白,自己所爱为何物,所想为何事,明白该如何前行;平静的内心,也让我得以细品所有际遇,感恩那些美好,只因这一切并非理所应当,唯有保持善心才能回以福报;更感恩那些不完美,因为这是上天在告诉我,我该学习这门功课了。

这些都是茶让我懂得的。感谢茶以它悄无声息的力量引导我,让我懂得回归自己的内心,自省,感恩,并平和善良。我对于茶,是期待,是向往;是恭敬,是投入。

我一直在想到底是怎样的形态方能算得上"融入":是十年前旗袍的婀娜多姿,还是如今茶人服禅意淡雅;是功夫茶的复杂讲究,还是干泡席的精简主义。其实,又有谁能描绘出茶最真实的样子呢?在我看来,茶叶,茶器,茶服,都不过是茶之载体,用以传递茶的力量;而茶,更像是一种意态之物,是一种精神,于无形中渗透到每位茶人当中。

到后来我明白,待茶,用心便好。茶何曾对我们有过什么要求呢。它没有说过什么茶才能称之为好茶,用什么器具才能称之为合适,穿什么衣服才能称之为茶人

一如同样的茶,十个人泡出十种味道,千人千味。有的人喝茶不浓不淡最好,浓到不苦淡到不薄也行;有的人只喝浓茶,醇厚如岁月的历练,韵味自在;而有的人就只喜欢,淡淡的清香,浅浅的雅致。姿态万千,何以评断好坏。归根结底,所有的不一样都不过是心的不一样。

只有当我们用心的感受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茶的温文尔雅,润物无声;它以它博大的胸怀包容了世人全部的评论,始终甘之如饴。

这是我从茶中明白的,茶人的姿态,便是包容万物的宽阔胸襟。自我放松尤易,让身边的人都感觉舒适自在才是更重要的。

更加爱上茶,是在逐渐的学习当中,发现茶,是不朽的传承。

自幼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我,以往只是停留在习古筝,修书法的层面。近几年致心于茶,方知原来中国茶文化是如此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上古时期到繁华盛世,从为药用,到食用,到饮用;从朝廷进贡佳品,到百姓待客日常;从王公大臣,文人僧侣,到商家绅士,黎民百姓,我看到的不仅是茶的普及,更是茶文化作为一种瑰宝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中保存了下来,熠熠生辉。

纵然当今科技确实便利了生活,发达国家也有其可取之处。而当我驻足回眸,细看这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不得不为之惊叹,为之着迷!茶作为其中重要的纽带,引领着我们对传承中华文明的关注。以此为点,我阅读大量资料和书籍,去了解中华文明的兴衰,去了解各个朝代的饮茶方式,饮茶器具,茶在当时的发展状况,以及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着装发饰。本来只是出于一时的好奇,没想到开始了就不想停下,让我受益匪浅。感谢茶的引领,让我把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落到了实处:"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不经心的涉足,却再也无法抽离

茶,让我懂得的实在太多,那些美好的品质成就了现在的我,也必定会在往后的时光里让我终生受益

无论如何,我都会以我最虔诚的态度,在习茶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始终谦卑。

文图提供|司徒颖茵

相关标签:
文图 内心 文明 力量 中华 福报 十个人 传统文化 器具 中国 司徒 万物 一堂 人千 姿态 自在 地平 时光 美好 只是 肺腑 安舒 云水 金质 沙琪玛 莎翁 胶版 坡顶山 树影 公车 厚实 胃酸 闲工夫 释文 拉萨人 片子 内府 取证 出口贸易 读书人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