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以后,在云南与西藏、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马帮驮运云南普洱茶的通道,经云南大学木霏弘教授等研究,定名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系统研究正在展开。 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普洱,历史上长期为府、道、专署治地,是思普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明、清以来,普洱茶以普洱府治所生产加工集散的茶,称普洱茶,名扬天下,香飘四海,长盛不衰。在1729年,思茅、普洱茶叶很兴盛,清朝廷在思茅厅设总茶店。历史上的普洱茶产于普洱辖区(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思茅厅之古六大茶山,即江内枚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这古六大茶山至今犹存,有的还在生产普洱茶。此外,江外励海、澜沧,也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而今,江外的南糯山和景迈尚存千年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万亩古茶园。这些地方,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传统加工工艺生产、蒸压加工成各种紧茶和散茶,用笋叶和竹箩包装,经茶马古道运往内地、西藏和东南亚诸国。一时,普洱茶名震京师,驰名海内外,成为藏胞口常生活之必需。清顺治十八年,西藏派使臣到胜州(永胜)请求,在胜州与云南进行茶叶贸易,获准当年做成生意5万担。清政府实行配额专卖,征收茶捐。1744年,普洱茶被朝廷列为贡品,由思茅同知承办贡茶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