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宋代斗茶的讲究

时间:2025-05-1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宋代斗茶之风极盛。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是斗茶的最好时机。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斗茶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参与斗茶者,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里,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以便煮茶。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先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
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一斗汤色,二斗水痕。斗茶首先要看煮好后的茶汤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者为负。汤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艺,茶汤纯白,表明所采之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汤色偏青,说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说明蒸茶火候已过;色泛红,说明茶的烘焙过了火候。其次看汤花持续时间的长短。宋代主要饮用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烤炙碾细,然后烧水煎煮。如果茶饼研碾细腻,点茶、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茶汤就匀细,并且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效果就叫"咬盏"。
点茶、点汤,是茶汤煎煮沏泡技艺。点汤时,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称为击拂。若汤花不能咬盏,而且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会露出"水痕"。斗茶以水痕晚出为胜,早出为负。
斗茶时,如果一方所选茶质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斗茶斗的是茶性、水质及煎后效果。
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行的茶令。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
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宋代,人们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们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宋人杨万里有诗咏茶百戏:"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茶百戏能使茶汤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或若山水云雾,或状花鸟鱼虫,或如水墨图画……
宋代,喝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此难度较大的茶百戏,流行的范围比较窄,一般只流传于宫廷和士大夫阶层,普通百姓掌握这种技艺的少之又少。

相关标签:
百戏 茶汤 士大夫 火候 技艺 茶叶 茶道 雅洁 杨万 恰到好处 临水 水云 泛红 匀细 诗咏 若山 先将 之风 场所 肥嫩 殚精 火坑 灵丹妙药 晓雪 裁判长 祝英台 古井镇 剩余物 羌笛 如梦初醒 张宝 清清 之风 美颜 浓汤 风砚 保密 新星 安龙 小水井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