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铜官窑与黑茶的邂逅 演绎湖湘茶道复兴新起点

时间:2025-04-16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铜官窑与黑茶的邂逅 演绎湖湘茶道复兴新起点

著名茶陶大师彭望球先生与客人煮茶论道

彭望球先生设计烧制的陶制茶具

一炉新炭,配以铜官陶茶具,烹一壶黑茶

  华声在线11月7日讯(记者 李昆励)用千年盛唐炽烈窑火打造的铜官粗陶茶具,搭配被反复踩揉紧压的黑茶,"豪迈"与"倔强"两个元素交汇相融后,竟能从中品出一份甘甜绵长……11月7日,湖湘茶文化高峰论坛组委会相关专家特地前往千年陶都长沙铜官窑拜访民间制陶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望球,通过铜官茶陶与黑茶的完美结合,找到了湖湘茶道复兴的又一新起点。

  自古以来,凡言茶必谈文化,作为湖湘文化之地,湖南人对茶文化的追求一刻也未曾停止。10月19日,首届湖湘茶文化论坛在长沙岳麓书院举行,省内外的茶文化大师云集,共话湖湘文化中"茶"的基因。专家们认为,湖南茶文化有其地域特色,但缺乏一款既能代表地域文化特色又能将湘茶中黑茶茶性发挥到极致的器具。铜官窑自古产陶,所产器具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倘若能将具有文化符号意义铜官窑(长沙窑)的与湘茶中的黑茶结合,将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茶陶文化 源远流长

  陶器的制作起源早于茶的发现,而茶的发现早于瓷的发明。茶文化与陶瓷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明中的精髓,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古籍记载"神农耕而作陶"。作为中华陶神的神农氏,尝百草时遇毒,就用茶叶解毒。《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时遇七十二毒,得荼(荼即指茶)而解"。

  来自湖南湖湘文化研究会学者黄守愚介绍,茶早期为药用,约在秦汉之际开始作为饮料用。为饮茶而配备专门的茶具则始于西汉,当时茶主要是供给王公贵族享用。至唐代,我国文化极为发达,由于禁用铜器和生活需要,陶瓷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瓷器的使用变得普遍,陶瓷茶具的釉色温润,显茶色,不烫手的优点使之深受文人雅士的欢迎。

  在历经宋、明、清三代的发展,茶陶文化得以发展扩大。明清后一改宋代陶瓷茶具只重盏,不重壶的情况,加之制瓷业的极大发展,茶具的材质、造型及装饰手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安化是中国黑茶的原产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炎帝神农氏在湖湘,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表现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茶祖精神,而这茶叶就出自于湖南的野生茶树。安化黑茶的制作,必须经过七星灶的烘烤,将日月星辰纳于灶里,将天地山川容于茶叶,吸天地之精气,聚日月之灵光。因此,安化黑茶被赞为世界茶叶中的"泰山北斗"。

  "陶文化与黑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湖湘文化的一个特质:倔强,豪迈!"黄守愚说,"以黑茶为例,一片小小的茶叶,经历捶打揉压各种'折磨'后,锻造出'苦化为甘'的特性,这与湖南人倔强,'吃得苦、霸得蛮',忍辱负重的特性是一致的。"

  粗犷陶器 融汇湘茶精髓

  北起铜官镇,沿湘江东岸河滨往南,直至石渚湖一带,是一千多年前的古铜官窑(也称长沙窑)的十里窑场,唐时湘籍诗人李群玉在《石渚》中记录了铜官窑最鼎盛时期的场景:"焰红湘浦口,烟触洞庭云。田野煤乱飞,遥空爆响闻。"石渚湖是昔日湘江码头所在地,一船船陶瓷由湘江入长江,经扬州、靖江、宁波口岸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

  漫长的制陶岁月成就了这里独特的陶都风情,连饮茶都是如此。铜官镇上的老人告诉我们,老铜官人喜欢一种特殊的茶,将茶叶、黄豆、芝麻、生姜同盐一起冲泡,聚成一大杯,用当地的陶杯盛着喝,"喝起来有种特别的味道。"

  彭望球大师生于陶艺世家,早年在福建、东莞一带从事陶艺产品创业。长沙铜官镇政府规划打造铜官镇为文化旅游特色古镇的时候,邀请彭大师回家乡二次创业。在他的工作室内,最多的是茶陶器具,高矮方扁,形态各异。"湖南有着悠久的茶历史,可惜却没有与之相应的茶文化以及配套的器皿。"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彭望球专门为茶做陶器,并形成了茶陶器产业,给予陶器新的生命。

  彭望球对黑茶有种偏爱,在他看来,陶器的粗放正与黑茶的倔强相搭配。"黑茶一定要用陶器煮,而且要用炭火,在沸水中反复翻滚后,你才能品尝出黑茶文化的精髓所在。"而粗陶与黑茶,二者的"倔强"共性,正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之一。

  同大师一起围座陶炉炭火边,陶罐煮茶竹勺舀水,品茗论道。这一团产自铜官十里窑场的陶土,经过揉、搓、压、塑,以及时光的洗礼、火的锻烧、水的冶炼,配上历经压、滚、槌、晾、晒的湖南黑茶,小小一杯红色茶汤里,竟能喝出阳光与泥土的味道,更能品出千年湖湘的人文气息、风光水土。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伟大人物是玩儿出来的,这是一个个性极致的时代"。玩泥巴的老彭崇尚纯天然不上釉的茶陶,只利用铜官当地陶土含的矿物质,烧制出天然色泽,好陶配好水,架木炭,生明火,可谓金木水火土五元素的完美结合。

  茶文化传播助推茶产业发展

  今年2月,湖南省提出了建设茶业强省,打造千亿(元)茶产业的口号和目标,预计"十二五"期间,湖南省茶产业目标为建设200万亩高产优质茶园,打造绿茶大省(10万吨,其中花茶2万吨)、中国黑茶产业中心10万吨(安化8万吨、临湘2万吨)、建设一个黄茶、红茶强省(各1万吨)、茶业出口创汇2亿美元、茶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到2020年实现千亿元。

  在湘茶产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湘茶文化如何为更多人所熟悉并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成为湖湘茶产业新的突破点。

  为此,湖南先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今年10月承办了以中国茶道文化为核心,结合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的"湖湘茶文化高峰论坛"活动,活动中,包括蔡镇楚、丁武将、万里、曹文成、尧小锋、黄守愚等多位国内知名茶道专家和文化学者,围绕中华茶道发展起源和湘茶产业与文化发展前景等话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讨论。

  湖湘茶文化高峰论坛组委会秘书长李炜先生本次与彭大师共同探讨铜官窑陶器与湘茶中的黑茶的专用茶具,正是想通过提升其天然的、历史的、独具的、有意味的、悠远的湖湘文化产品的价值,试图将湖湘茶道文化的特性淋漓尽致地展示给大众,也为湘茶复兴寻找一个新的承载体。
本文原文来源:http://365.voc.com.cn/article/201211/201211120850091763.html



相关标签:
湖湘 黑茶 官窑 文化 茶文化 陶器 茶具 安化 茶道 湖南 长沙 湘江 守愚 茶叶 产业 百草 神农 大师 倔强 发展 淡薄 秋水共长天一色 昼夜兼程 云腴 旧梦 决战 方外之人 民间性 缺水量 电价 三年五载 古朴典雅 编带 踏得 火色 丝线 他用 王稼祥 列万 初级班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