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闪动在银屏上的茶产业

时间:2025-05-1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茶电影"热播的背后

  近两年来,"茶"正成为中国影视界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形成一个以茶文化、茶历史、茶人故事为表现领域的电影类别,我们姑且称之为"茶电影"。

  2011年,由张纪中导演,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参演的反映黑茶故事的电影《菊花醉》热播;同年,首部以弘扬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纪实电影《南方嘉木》摄影组拍摄的纪实片已走入6个国家的电视荧屏;2012年4月21日,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参与出品的电影《大碗茶》在京举行首映礼;即将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普洱茶节活动中,展示云南普洱印象的电影《阿佤山》先在首都举办了首映式;就连近来火得一塌糊涂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也把茶元素展现其中……

  茶电影热播的背后

  那么,茶电影为何能够频频出现在银幕和荧屏,并且在网络上热播?推动茶电影发展的内在因素又有哪些?

  依托历史悠久的产业、底蕴深厚的文化,茶领域得到影视界的关注,并形成一股热潮,应该说是早晚的事。目前的国内电影市场可以说是成果丰硕,各个主题、各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如2011年适逢辛亥革命100周年,电影《辛亥革命》领跑去年的国庆档;年轻人是影视市场的主力,众星出演的励志片《奋斗》可谓不火都难。导演们在适合自己风格的电影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拓展领域。这其中张纪中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张纪中是一向被人们称作"武林盟主"的金牌电视节目制作人,去年他弃武从文,拍摄了首部文戏《菊花醉》。这部影片以安化黑茶为线索,展现清朝湖南黑茶鼎盛时期的辉煌历史。这当然让茶人们感到欣喜,金牌导演的首部文戏落到了茶叶的头上。有观众说,张导首次尝试文戏,有可能是挑战自己一成不变的"武林盟主"形象,或是在寻找新的影视亮点。可以说,茶电影的兴起首先是电影业本身不断寻求突破、不断扩大表现领域的行业趋势。

  第二,从经济角度上看,拍茶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是电影界在寻找新的契机,同时也是茶企打造品牌的内在需要。《菊花醉》中有关黑茶专业的剧情与细节,都有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的指导,戏中安化黑茶采茶女、茶庄掌柜也由怡清源专业茶艺师扮演。怡清源董事长简伯华出演了戏中评茶师的角色,他说:"我在剧中出演清朝皇帝的安化黑茶评茶官,为清朝皇帝选安化黑茶贡品天尖,并且配合戏中需要还要剃光头,在万般'威逼'下我剃了光头。为了不仅是安化黑茶,也是为了我们怡清源品牌的打造,所以一定要专业。"《菊花醉》是成功的,优秀的导演加上专业的演员,上映后,火了的不仅是电影,还火了安化黑茶和怡清源,茶电影的拍摄同时也为怡清源茶业公司来了次强有力的品牌打造。

  第三,从文化角度来看,茶产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深挖的东西有很多,这也是它能够成为一类电影题材的基础。《南方嘉木》摄制组执行制片人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录制茶文化的纪录片,其中有很多体现出老北京味道的镜头,例如老舍茶馆门外的大碗茶,20多年过去,人们发现生活中物价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也大幅度提升,而2分钱的大碗茶依然在老舍茶馆门外。我们计划这个纪录片6月底杀青,争取年底上映。"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赵葆华在评论《大碗茶》这部电影时说:"《大碗茶》是一部感动人的精品,是一部能够传后世的力作,就像它所表现的故事本身一样,平凡、普通却逐渐成为时代的记忆、时代的见证。茶产业的电影目前并不多,但这正是我们国家的精神宝库,应当宣传出去,打造出属于中国的茶业形象。"

  茶电影的传播会带来什么?

  以电影的形式将茶文化展现给受众,往往比文字来得更直接、更有说服力,而茶电影的传播会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首先,茶电影的拍摄、公映非常好地传播了中国茶文化。《春茶姑娘》的导演陈远良告诉记者,"这是我拍的第一部与茶有关的电影,我并不是资深的茶人,只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我想要把家乡的六堡茶推出家门,希望通过这部微电影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六堡茶。"世界首部以弘扬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纪实电影《南方嘉木》在业界反响很大,王伟杰说:"我们的初衷是为了将中国茶带出国门。目前,我们已经和美国、泰国、德国等6个国家的电视频道签订协议播出,为的就是宣传本国的茶文化。"

  第二,茶电影的拍摄带动茶企投资、品牌的建设。电影拍摄的背后必然需要企业资金的支持,而茶电影的出现带来了茶企投资品牌建设的时代。简伯华告诉记者:"《菊花醉》这部经典的电视剧中,怡清源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为的是安化的黑茶也为了怡清源在荧屏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事实上我们做到了。"可以想见,未来会有更多像怡清源这样的茶企业投资电影制作,大家为的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品牌的打造。

  第三,茶电影的拍摄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陈远良导演对茶电影的未来表示很有信心,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在网上搜集信息,而读书、看报纸的时间很少,所以,我们拍摄茶微电影的目的是带动喜欢在网上看电影的年轻人也走到茶中来。"记者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影迷的留言:"一直以来我都不能正视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长毛的问题。看了《舌尖上的中国》,原来有这么一种食物也包括茶通过发酵、呼吸、转化完成了她华丽的变身,成为了另一种被人钟爱的美味。"

  艺术水准决定发展潜力

  茶电影的作用和影响无论是对茶产业还是影视行业都是深远的,但是这还要取决于茶电影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茶叶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内涵,就需要茶电影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首先,要将茶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起来,达到一种和谐共赢的境界。茶电影既不能越来越依托商业的存在而忘了其本质特点,也不能一味阳春白雪。从影视和茶叶消费大众的需求看,他们注重的是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统一。事实上,在高度物质化的现代社会,即使是一部艺术电影也必须或多或少地考虑到自身的商业化效果,完全的商业和完全的艺术是不现实的。其实电影艺术性本身就是大有文章的,拍摄技巧、拍摄手法、电影故事性、思想性,甚至演员台词、服饰,电影背景音乐、电影插曲……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章法可言、文化可言、艺术可言。

  其次,茶电影贴近百姓生活,满足大众观影需求。茶业离不开茶人、茶事,所以,茶电影的拍摄要用贴近百姓生活体现其艺术性。《大碗茶》的导演潘镜成表示,在拍摄中我们重现了当年的社会环境,从细节入手,尽量做到真实并贴近生活。我们着重表现他们在胡同里玩耍的画面,希望通过细节影像让观众了解、熟知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我们的首要目的不是收视率和票房,而是怎样把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记录下来。生活类电影贴近生活最重要。

  目前的茶电影还只是初具模样,以茶为表现主题和故事背景的影视作品能否成为影视界的一大类型,无疑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人财物投入。目前的茶电影有纪实片、情感片、励志片、历史片等等,希望未来的茶电影会呈现出更丰富的形势与内容,在一批爱茶和爱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茶电影能够奉献出艺术佳作,并成为票房市场的主力。这无疑对我国的茶产业、茶企业都是一件大好事。

相关标签:
电影 清源 黑茶 安化 大碗茶 中国 茶文化 拍摄 艺术性 茶业 导演 艺术 文戏 嘉木 人们 陈远良 品牌 菊花 影视界 辛亥革命 集韵 阴柔 临夏市 郭静 多个省市 永年 七龙珠 元勋 南特 光启 干果 龙身 城堡 清流 余年来 游民 民风民俗 吉福 杜蘅 号子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