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墨趣写茶字 茶香沁墨缘

时间:2025-04-2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中国传统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茶味香,字形美,品茶赏字相得益彰。茶道与书道是老百姓最为熟悉的艺术形式。从古至今,以茶为题材的作品更是享誉中外。饮一杯好茶,赏两幅好字,以平常之心从容面对生活,自然会生出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

  2011年1月17日,北京王府井的吴裕泰茶庄将举办北京书协秘书长、中国写茶第一人田伯平写茶书法展。届时,您将见证一场茶与墨合奏的交响曲和文化盛宴。田伯平墨笔写茶,茶沁墨香,将自古以来人们对书道与茶道的追求提升到茶墨载道、探寻真一的境界。田伯平有着"嗜墨才子"和"中国写茶第一人"的美誉,是一位多才多艺而又平易近人的艺术家。他不但"嗜翰墨、通六艺",而且为人温润如玉、淡泊似茶。田伯平的书法书势端庄,运笔流畅,沉静秀雅,姿态多变,充溢着天真飘逸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之美。

  这次写茶书法展中的作品全是和茶有关的。无论是陆羽的《茶经》,还是唐宋的茶诗,甚至是书法家自编的《贯口说茶》,都让我们徜徉于茶香墨艺的艺术世界之中。本次展览,田伯平书写的2011个姿态迥异的茶字,代表了他对2011年中国茶事兴旺的祝福和期待。从各种不同的字体中,我们可以品味到各种不同的茶性:清新俊秀的楷书犹如一杯淡雅的绿茶、古朴厚重的隶书似一口浓浓的普洱、婉约平稳的宋体像一壶清香的花茶、遒劲刚毅的魏碑堪比那刚烈的大红袍、率性奔放的行书映射出铁观音的卓尔不群、富贵收敛的瘦金体好似平和的白茶……不同人都能从田伯平书写的不同字体中品味到不同的茶香,从而共同体会到茶的文化底蕴,感悟茶的玄妙禅机。

  在展品中,田伯平手书的六尺六条屏7804字的《茶经》堪称精品。这件作品一气呵成,方寸之中顾盼生情,俯仰之间错落生险。看后令人赏心悦目,荡气回肠,美不胜收。作品中上百个茶字有着不同的体态和美感,让人想起昔日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20个不同"之"字的佳话。不过,田伯平这幅作品中的"茶"字的数量可是远远超过了古人。田伯平说,《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重要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这次写茶盛事上又怎能少得了它的身影?

  最令人惊奇的还要数田伯平自己创作的《贯口说茶》。中国的茶有多少种?恐怕很少有人能说得出来。田伯平借相声界中常用的表现形式"贯口",一气呵成地把中国各种各样的茶数了个清楚。这不仅考验了田伯平的书法,也是他对茶文化的理解表达的过程,彰显了田伯平深厚的才学智慧。

  此外,展品中还有书写古代文人墨客的茶诗。像李白的"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荡气回肠,如饮普洱;苏轼的茶回文诗"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雅致淡然,宛如小酌花茶。数不清的好诗佳作与不同风情的茶香茶性相映生辉。田伯平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中撷取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茶诗,把茶、书法、历代茶诗结合在一起,为本次书法展赋予了悠远的历史文化纵深感,让今人和古人一起共同感受茶文化的无穷魅力。

  由个人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写茶书法展,在我国尚属首次。这不仅展现出了田伯平的书法功力,更体现出了他作为 "中国写茶第一人"的美誉名至实归。谈到在吴裕泰举办的这次展览,田伯平说:"我爱书法,也爱茶,更爱茶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书法是书法家精神劳动的产物,也是心灵境界的体现;茶道是以茶为知己,在心灵上进行交流沟通的精神产物。它们两者的结合是书法文化与茶文化的碰撞,是书法艺术与茶艺术的呼应。它们完美的结合,绝不是书法与茶的简单相加,而是艺术的提炼,精神文化的升华。"

  (韩青)

  田伯平,1958年出生于河北。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任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会员,北京市委党校成教院艺术总监,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

相关标签:
伯平 中国 不同 茶文化 书法 书法展 普洱 茶道 一人 茶香 书法家 作品 吴裕泰 文化 书道 艺术 协会会员 一杯 一气呵成 展品 除湿机 地带 神剂 中国新闻奖 沉船 顾群华 扎拉 里昂市 天马行空 青史留名 大幅度 苦瓜 怡神 赫哲族 城里人 通报会 武松 熟字 拉耶娃 无浪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