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戏说御茶

时间:2024-04-2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其中有一部叫《茶叶记》,康熙让众爱卿品尝贡茶,众臣都说好,唯有一位高大人唱了反调,说:"此茶看不错,但闻而不香,饮而不妙,与御茶二字相较,实与臣之想,相去甚远。"此言一出,一片哗然。连皇上也惊讶,御茶难道也有掺假吗?原来是内务部管御茶的从中使了手脚。贡茶中也有品质的差异,看管茶叶的不让皇上喝极品茶,只让皇上喝一般的茶,甚至喝隔年的陈茶。且听这位管家还有一番高论:"这伺候万岁爷呀,最主要的就是不能让他口味上去,尤其是这个茶叶,他喝惯了好的,过些日子你给他递上稍差一点的,他就不答应。这贡上来的,什么猴魁,什么大红袍,还有天尊啊,您喝我喝就是不能让他喝。好茶也给它搁陈了,就这样还得告诉他,这是天底下最好的贡茶。他哪儿知道好不好,你说好,他还不也跟着说好吗?"虽说是贡茶,好的新鲜的不让皇上喝,看来这御茶也是空有其名。

电视剧大概是"戏说"康熙不懂茶--好蒙吧。其实康熙帝也不完全不识茶,碧螺春由来的传说,就跟这位皇上有关。据《苏州府志》记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时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得名"吓煞人香"。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 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巡抚宋荦张罗着迎接圣驾。宋荦是著名诗人,精于书画,也善于品茗。他深知康熙不喜铺张,眼下正是仲春时节,便令手下去买"吓煞人香",而且指明要朱元正家的。康熙来到太湖,欣赏洞庭秀丽风光,宋荦便进献了"吓煞人香"。康熙帝见此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显露,银绿隐翠,煞是可爱。冲泡出来,恰似白云翻滚,清香袭人。品饮下来,更觉鲜爽生津,滋味殊佳。康熙便问此茶何名,宋荦奏曰:"此乃当地生产,产于洞庭东山碧螺峰,百姓称之为'吓煞人香'。"康熙有点闹不明白,宋荦解释说,就是香极了的意思。康熙说:"茶是佳品,但名称却不登大雅之堂。朕以为,此茶出自碧螺峰,茶又卷曲似螺,就名为碧螺春吧!"(见清王应奎《柳南随笔》)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皇上乾隆皇帝,他可是封建帝王中一位真正爱茶懂茶的茶人。"君不可一日无茶",便是出自他的御口。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涉及到种茶、饮茶、取水、茶名、茶诗等。 乾隆六十年(1796),他是在这一年让位的,举行的千叟宴,设宴八百桌,与宴者三千零五十六人,赋诗三千余首。被誉为"万古未有之盛法"。品茶鉴水,乾隆独有所好。他品尝洞庭中产的"君山银针"后赞誉不绝,令当地每年进贡十八斤。据说福建安溪"铁观音"也是他赐的名,影响至今。由此,我想御茶的另一层意思还应该包括皇帝赐名的茶,比如碧螺春、铁观音、龙井那十八棵茶树。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产茶区出于对毛主席的热爱和尊敬,而把当地名茶寄往中南海,送给毛主席喝。毛主席把茶收下了,但却把茶钱给寄来了,并且还让办事人员写了信,明文告知,今后不要再寄茶叶了。这件事后来在茶区成了佳话。我以为,毛主席此举,表明了共产党执政与封建王朝统治有着本质区别,人民公仆与皇帝老爷也截然不同。因而,不仅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而且还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关标签:
洞庭 乾隆 皇上 碧螺 碧螺春 茶叶 东山 皇帝 主席 内务部 铁观音 爱卿 就是 之想 君山 苏州府志 安溪 中南海 六人 龙井 秀拔 眼睛保健 京剧 西游记 傲霜 七缘香 澄高 党史 爽直 倚云 娇小 扬州 紧张性 尔蒙 计智 物业 归人 列国 动画片 太博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