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万里茶路”上的河南商业重镇

时间:2025-05-0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万里茶路"上的河南商业重镇

引子
 
  在清代到民国初年长达两个多世纪时光里,有一群山西商人通过一条古商道,往俄国运送了25万吨以上的茶叶,其价值至少有100万两黄金。

  这条古商道,叫"万里茶路"。

  "万里茶路"是从福建武夷山到俄罗斯恰克图的茶叶贸易路线,总长5000公里,纵贯中国南北方,与"丝绸之路"齐名,是重要国际贸易通道。

  这是一条堙没已久的古商路,是一段曾辉煌的国际商业传奇。晋商以茶马互市为发端,把商业触角伸向俄罗斯及欧洲其他国家,跨越区域之大、经营时间之久,世所罕见。

  站在大历史观角度下横向比较,我们发现,茶路两端中与俄,共同创造了两百年的繁荣。之后,由于两国对商业经济的态度,各自沿着不同轨道向前运行。正如法国历史学家加斯东·潘恩所讲:"19世纪将决定两个帝国哪个可以得到领土扩张的胜利,20世纪将显示出谁占经济优势。"两个世纪之后,他的话得以印证。18世纪俄国开疆拓土,中国则失去数百万平方公里国土。19世纪后半叶开始,中国备受西方列强欺凌,俄国则跃升大国行列。

  当面对世界和俄国时,晋商非晋商,他就是中国人。
 
  从经济地理学角度来看,茶路跨中国九省市,晋商用庞大商事拉动沿途经济,用强大财力震慑沿途市场。同时以"诚信为本、以义致利、和而不同"的儒商理念,影响着全国商号,使之公平有序。

  当面对国内诸省时,晋商非晋商,他就是"商业理念最先进"的中国商人。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剖析,晋豫两省生活相近,水土相连。晋商扩张南下,首选河南。晋商至豫,"感觉一半回乡了"。万里茶路取道河南,与此大有干系。茶路在豫境绵延,沿途串连起多个重要商业城镇,并通过次商道辐射全省,影响深远。

  当面对河南时,晋商非晋商,他是与我们长期友好交往、关联度很高的芳邻。

  本系列将沿万里茶路河南段行进路线,走访主要商业城镇,看茶路自汉水经唐白河道入豫,在南阳赊店起旱,在洛阳势力大张,再渡黄河登太行越孟津济源入晋,展示晋商在河南怎样将茶路商事辐射到周家口北舞渡、朱仙镇开封城。

  当下,市场经济大潮滚滚而来,商家伪劣欺诈之事层出不穷。《厚重河南》打捞古商路,重读古晋商,看他们物质精神层面曾给河南带来了什么?留存了什么?有哪些值得承继?又有哪些需要反思?旨在找寻茶路上的"商魂"--诚信,这是晋商鼎盛之秘,也是当下豫商立足之本,更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走近"茶路",且看它怎样香飘万里,芬芳百年!

 康熙邂逅彼得,中俄边界诞生第一座国际商埠
 
  "万里茶路"像"丝绸之路"一样,是重要国际商贸通道。

  丝路因其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文化政治影响,充满了绚丽的浪漫主义情调。茶路不同,它是近代商品经济催化下的直接产物,是有组织的政府行为(俄方主动中方被动)。这种打上浓厚政治烙印的经济行为,被严格限定在规定时间、地点进行。其商业运作由贸易双方稳定组织把持,双方政府机构有严格税收管理。"这条在17世纪末,在世界上最大的欧亚大陆上兴起茶路,自始至终,洋溢着可贵的现实主义精神。"著名作家、学者邓九刚道。

  "万里茶路"两端,是两个超级大国的"PK",是两个帝王彼得和康熙的遭遇。

  康熙与彼得,都是少年执政,都坚忍奋发,并取得巨大成功,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伟大君主。

  所不同的是,康熙虽然安邦定边,治国有为,但目光自始至终只盯在国家版图内;而彼得执政时,将俄罗斯引向变革图新之路。

  俄国的扩张,陆地上走到了世界尽头,北达北冰洋,东到白令海峡,东南方遇到了中国。彼得一接触中国,就将其视为潜在大市场,希望与其建立商业往来。

  两个大国一次次"鸡同鸭讲"的接触碰撞,流血难免。在经历战争与误解后,1689年,两国终于坐到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的谈判桌前。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价《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平等地位跟外国签订的条约,但获得的利益却十分巨大……它对俄国是一种阻堵,对中国是一个保卫。"

  《尼布楚条约》为中俄两国带来170年的和平,使两国首次明确了边界概念,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双方具备了开展正常贸易的基本条件,边贸得以在平等互利基础上顺利发展。

  1692年,俄国向中国派出了第一支商队。尼布楚也开始建立了第一个中俄边贸商城。

  这个商埠,规模不大,并且只存在了六七年时间,但它在中俄交往历史上,却写下了重重的第一笔。

  互惠双赢,中俄商人恰克图商圈内友好竞技

  之后,中俄边贸的商业旋风刮到了两国边界小村落--恰克图(今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南部城市,此名今仍沿用)。

  恰克图向北100多俄里是俄国的伊尔库茨克,向南直通当时中国喀尔喀草原政治宗教中心库伦。从它到北京,要比从尼布楚到北京缩短1000多公里。

  1728年6月,俄国开建恰克图新商埠。它出动军队,搭起6个帐篷和一所有12个粮仓的大院,盖起32座供商人居住的房子。在城中心盖起长16俄丈宽3俄丈的楼房,上层24个仓库,下层是同样数目的铺面。

  过了不到一年,紧挨着俄方恰克图,中国也盖起了同样大小的贸易城,取名买卖城(遗址在今蒙古阿尔丹布拉克)。

  两国市场毗邻,风貌接近,中间只隔木栅,就像一对双胞胎。但俄方市场是政府出资兴建的,中方是晋商们集资所建。

  恰克图贸易鼎盛长达两个世纪,被专家称为"近代亚洲商业风暴的策源地"。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分析说:"这种贸易,采取一种年会方式进行。由12个商馆经营其事,其中6个是俄国人的,6个是中国人的。他们在恰克图会商决定双方所供给商品的交换比例--因为贸易完全是物物交换。中国方面交换的是茶叶,俄国方面是棉毛织品。"

  恰克图商圈的建成,标志着万里茶路公认终点站的出现,大量茶叶源源不断运来。

 俄方,为何如此需要茶叶呢?

  因为俄罗斯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处高纬度地区,几乎不长蔬菜。人民必需的某些营养,唯赖茶叶这种燥化绿色植物补充。居民"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不论贫富年长和年幼,都嗜饮砖茶……不论你什么时候走到哪家人家,主人必定用茶款待你。"俄国学者在《外贝加尔边区纪行》中写道。

  这是"万里茶路"得以开辟和发展的原动力,是一种自然商品经济的要求,一种铁的规律。

  茶叶成了开启西伯利亚大发展的钥匙,西伯利亚很快成了富足自由的象征。大批俄国移民从人口稠密的地区拥向这儿,以恰克图为中心的中俄边界线上,迅速出现了一大批热闹城镇。

  茶叶之路,从恰克图贸易开始,正式铺展其恢宏画卷。恰克图的发展,是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完成的。对于其性质与发展速度,邓九刚认为:"完全可与300年后的深圳相比,都是成长性极好的新兴经济型边境城市。"

  恰克图商埠建立后,中俄政府算是给商人们搭好了舞台,中俄商人,要用尽浑身解数,粉墨登场了。

  双方边贸是互惠的,晋商运来茶叶、丝绸、手工棉布,获取高额利润。以至于清政府要规定获利比例:"一本一利通饬遵行……而恰克图商民自知警戒,不敢愚弄夷商,致生愤恨。"清政府表现出理性自制力和商业道德。俄国的毛皮货物在这儿极受欢迎,成了俄国国库收入最大宗来源。

  恰克图成为中俄商人的游戏场,大家对它珍爱备至。双方过节时会互致祝贺,平时串门、吸烟、聊天,也不特别照应对方,因为对方是"每日都来的常客"。"中国人的家都是欧亚合璧的,颇有西方风度"。"中国人用俄国话谈买卖,只有恰克图的居民能听懂。"

  互惠双赢两百年的茶路,其实给了中俄同样"走上商品经济发展道路"的机会。但历史给予清政府的绝好机遇,却被它放过了。到了"后恰克图时代",两个世纪的发展史,充分显示出清政府错失良机的严重后果。

  这也是历史必然。因为大清社会,不论怎样完美发达,只能建立在封建体制基础上。与此同时,欧洲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已将中世纪封建黑暗政权彻底摧毁,革命、科学、生产力的大发展,使世界发展速度陡然加快。面对如此世界,清帝国头晕目眩,断难适应,其悲剧命运自不可避免。

相关标签:
恰克图 俄国 晋商 万里 中国 彼得 商业 尼布楚 河南 茶叶 俄罗斯 两个 商埠 西伯利亚 世纪 俄方 边贸 贸易 双方 运来 达保 蜜饯 席琳 掺混 抖擞精神 青稞酒 李建文 波斯语 雨过天青 君山区 三地 删繁就简 讲师团 开创者 神雕侠侣 勐宋 茂名 南伞镇 条贯 膏肓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