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新闻

雪小禅:我的银碗盛雪

时间:2025-04-16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我本来不想写普洱的。怎么写呢?像写一个格调太高的人,无法下笔。又像让我写《兰亭序》或唱《牡丹亭》,极端的美,有时是极端的无措和手忙脚乱。

我的少年哪里喝过茶呢?不过是中等人家,祖父虽习书法,亦不喝茶,父亲虽为读书人,亦喝的是茉莉花茶。家中无茶香,渴了,有母亲用大茶缸晾好的白开水。如果在学校,刚下了体育课,一身的汗水,便会极速扑到那水龙头下喝个痛快--那是我的少年,无有茶影。

青春里也无茶。可乐、雪碧、矿泉水……碳酸饮料如同摇滚乐、尼采、欧美小说、达利、毕加索,二十几岁时,以为沉溺于西方文化,倒是与碳酸饮料相辅相成,我初听"普洱"两个字,已经老大不小。以为在说一个人的名字。后来我和我的学生T说,"你有多幸运,二十多岁便洞悉了所有茶的秘密。"她跟在我身边多年,一眼望去便能说出是哪种茶,并且能品出大概多少年了。


亦忘了第一次喝普洱是什么时候,尝上一两口便喷了出来--怎么像发了霉?我喝茶从绿茶开始,龙井、雀舌、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那明前的龙井真像妙龄女子,翠生生的绿啊,颠倒众生的年轻和轻佻啊。那味道也真是轻盈,像在舌尖上跳舞--没有办法的沉溺,这是天生的诱惑。后来是红茶,祁红、滇红。有一年下雪,喝了一个冬天的红茶,加了奶,香极了。红茶是属于女人的,软软的香,没有铿锵之气,喝多了容易醉,也容易迷失味蕾。白茶也喝过一段时间,三年成药七年成宝,用炭火煮了,和光阴染在一起,像临书法旧贴,也好,但是,到底还少些什么,到底是什么,说不清。再后来是乌龙茶。铁观音、阿里山高山茶、冻顶乌龙……喝了有几年,迷恋那沉郁的香,香得快要支撑不住了--人年轻的时候,总贪恋个好看的,太早遇上普洱,像太早遇见一个好男人,不会走到一起,一定要过尽千帆,一定要尝遍了那娇嫩、芳郁、香气撩人,再一回头,看见了普洱,哦,真命天子出现了,第一口下去,就是它了!眼泪快出来了,因为终于遇到了。不易呀。那舌上的红茶、绿茶、白茶,那轻飘飘的香气都显得猛浪轻浮起来,原来,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普洱。也只能是普洱。也只可以是普洱。阳关三叠、大漠孤烟、霜冷长河,这一路下来,终于到了最后一站。普洱,在这里等了你多少年。它不慌,它不忙,为了遇见你,就在这里痴痴地等,直到等成了一棵老茶树。


那陈旧的陈茶香,让乾隆皇帝着了迷,这个爱写诗的皇帝写道:"点成一碗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茶经》中未写到普洱茶。在《红楼梦》中也写到普洱:因为它又暖又能解油腻。

喝惯普洱的人,再难喝别的茶--味同虚设,不如不喝罢。章含之在乔冠华离世后有人问她是否会再爱别人?她答:爱上过一个大海的人,怎么可能再去爱小溪呢?喝过了普洱茶的人,舌尖上、喉咙里、精神上都有了记忆的DNA。那是一种绵长、醇厚、曲径幽深的古味儿,那是无法言说只能意会的好--像恋人爱到深处,未提及对方半个字的好,可眼神里、心窝里全是好与妙。

号级茶、七子饼、印级茶、老茶、生茶。熟茶、大叶茶、古树茶……一入普洱深似海,想一口辨出是哪一年哪一树的茶,甚至谁泡的茶,功夫也。

杀青、揉捻、晒干、压制。每一饼生普会在时间中渐次发生微妙的变化,那些变化千差万别,因为一场风,因为一场雨,或者因为多看了它一眼,或者因为一声叹息,都令味道有着千般的不同。放久了的古树茶。像经了坎坷有了阅历的人。亦像京剧行当中的老生,错骨不离骨的筋道与醇厚。绿茶放一年便成了树叶子,顶级的龙井也不过如此,黯淡的让人心酸。乌龙茶放上几年也不再光鲜,当初的浓郁的香气变为浊气,味同嚼蜡。红茶则多了土腥。,唯有普洱,光阴是它的知己,又是它的情人,在时光里沉溺、转化,时光越久,那不可言说的味道越浓烈--在水泡开一款老普洱的那一刻,获得重生。茶与人两两相知,至死不忘。


朋友W,原是上海小混混,少年时与人拼刀,曾剁掉别人三根手指。中年后经商,发财后只习茶喜茶,每日与普洱为伴。在南昌自己开一间"无相壶",只与三两知己喝茶,只喝生普。他说:"喝茶让我心性软下来,在茶中我顿悟了生活的秘密,普洱在某些意义上,有宗教的意味。"是啊,原始森林、草长莺飞、鲁莽草率,普洱是野蛮的趣味,那漫长的光阴里,奇妙的微生物们做了些什么?转化的过程无人洞悉,从不洁不净、大俗、大乱,走到至洁至清、大雅、大净。只有普洱,这是传说中的化腐朽为神奇么?

在南昌的日夜,与W每日喝茶,秉烛夜游,他拿出88青、中茶牌红印圆茶、七子黄印、7542……我不知深浅,只觉味道醇厚,后背冒了汗,心窝里是热的、熨帖的。我听着W少年时如何穿喇叭裤飙车,在黄浦江边追女孩子,乐得前仰后合……茶中人生,是真正的趣与味。


茶托是日本买来的铁打出,壶是日本京都乡村收来的老铁壶,屋内的花儿散发出清新的野气……一屋子的器物都与一款款老普洱相得益彰,普洱在两个茶人中间游荡,成为通向灵魂的隧道。

还有一次在长江边喝茶。中观书院的袁老师请喝七十年代的普洱。应该是7542。外面有雎鸠在叫,长江里的芦苇被风吹起来,中观书茶院放了南宋的曲子,袁老师泡老茶,还加了牛蒡,可不得了,有惊天动地的香。那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我居然喝醉,茶亦醉人,一个人跑到长江边吹风,江边的夹竹桃开得真狂野呀,普洱原来有一颗狂野的心,被时间收了心,渐渐那么敦厚、优雅、老练,看似世故,却是人世间人情练达的世故,怀了一脉天真的世故,练达到让人起了敬重。那天地之间,原本应该有一款叫普洱的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贴心、贴肺、可亲、可怀、可敬。


袁老师送我一饼7542,回来后与茶友同喝。茶友说:这茶与酒放在一起了。有酒香。我笃定说没有,她说一定有。打电话给袁老师,袁老师亦说没有,然后放了电话。袁老师是爱茶迷茶之人,珍藏茶有一间特殊的屋子,又干燥又通风。但过了一会袁老师又打来电话:小禅,那款普洱的确是和酒放在过一块,顶多一小时,那天咱们去渔人码头吃饭,茶放在后备箱里,后备箱里有一箱子茅台酒……我听了暗自笑了,朋友的舌尖上的味蕾真毒啊。

后来与友梅子喝茶,她中年后开始迷恋普洱,每日五更天起来泡茶,喝得通透了才开始一日的工作。普洱茶成为她的日常、她的生活。每喝到一款老的普洱便会高兴好久。普洱茶让很多中老年男人折服,因为恰好映衬了他们浑厚的气场,又磅礴又低调,又内敛又含蓄--那种化骨绵掌一样的冲击力绕着喉咙转,在精神的藏贮空间里找到一种肯定和踏实,除了普洱,任何一款茶都不能赋予这种意义的心灵地貌。

普洱,在与光阴的耳鬓厮磨中,幻出了无数种可能,那种奇妙的香气,是书法中的人书俱老,是戏曲中的炉火纯青,是齐白石90以后的随意泼墨,是让时光点了石成了金。


茶人延延每年都要在云南的深山里呆上半年。二月就上山了,去版纳的山里寻找老茶树,每发现一棵老茶树都似找到久违的自己。她自己在云南有一片茶山。茶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素衣素面,仿佛自己也是老茶树上的一片树叶。"那些老茶树成了精呢!"她说当地的茶民并不以为然,家中都有大水缸,把茶人拣出来的黄叶放进水缸里,浇一锅水倒进去,那,便是当地人的茶饮了。普洱,从云南运出来,再经过时光之淬、文人茶人之品,越来走向了真正的自己。

常年与普洱打交道的茶人,身上会生出茶气。那茶气是清新的、醇厚的、立体的,文化养心普洱养身。冬天的午后,三五知己品一款陈年普洱,佐以古琴、古老器物,再佐以一场大雪,人生快事,不过如此。那是普洱的快雪时晴贴,那是我的银碗盛了我的雪。

七子饼中有一款"雪印青饼"。有一日在上海喝到,再看到那名字,仿佛与自己邂逅。留声机里是低缓的大提琴,窗外是上海滩和黄浦江,心窝和后背都是热的,人至中年遇到普洱,恰恰好。太早我哪知珍惜?这样的珍贵和饱满不适合猛浪的少年,太晚我品不出那气韵和力度了,中年恰恰好。听雨江湖、花开富贵、枕上思、身边人,就着一杯老茶,就这样闲闲散散喝下去,喝它个天荒地老,喝它个日久天长。


如果我有一款小禅私藏茶,我就叫它银碗盛雪吧。那银碗里,盛的是我的光阴,那饼茶里,装了人世间的清欢与滋味,在空灵的禅意里,我愿意,与茶,同老,同销魂。

那一杯茶里,也尽是人间的真味矣。

后记:茶人延延昨日来访,恰写《普洱》,她要做一款小禅珍藏茶,我想起自己与普洱的缘分,觉得是天意,真好。

作者简介:知名文化学者,《读者》杂志百名签约作家之一。作品《裴艳玲传》与《那莲那禅那光阴》均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第一届"孙犁文学奖",第六届"老舍散文奖"、第11届"河北文艺振兴奖",全国短篇小说佳作奖。迷恋戏曲,曾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近年来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许多国内重点大学进行艺术及戏曲讲座,引起轰动。同时,对传统文化、戏曲、艺术、美术、书法、收藏、音乐均有自己独到的审美与研究。

相关标签:
六安瓜片 太平猴魁 茉莉花茶 红印圆茶 乌龙茶 铁观音 七子饼 古树茶 普洱茶 中茶 生茶 熟茶 饼茶 红茶 绿茶 雀舌 龙井 茶里 普洱 铁壶 胜地 可有可无 多起 消费量 贪嘴 减肥健身 微末 金荣 宽以待人 爱玉 法意 佳器 本册 片场 三民主义 煤气炉 工价 专卖权 爱玉 绢扇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