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新闻

丝绸之路上那缕古老的茗碗炉烟

时间:2025-02-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1227日讯 新疆西南,莎车县,老城区里一条老街,赛买提·卡吾勒的茶馆

几户晨炊,老街也就慵懒地醒来,轻微的呛味中夹杂着淡淡的木头燃烧的香味,丝丝暖意也随着炊烟缭绕,弥漫开来。

早晨10点,67岁的吐拉甫·阿不都热依木拄着拐棍,从两公里外的家里坐公交车赶来。"我退休了,楼房里住,老婆子每天房子里给我烧茶呢,我还是每天都要来,赛买提的茶是最好的!"

50多岁努尔·买买提是莎车县文工团的钢琴伴奏师。中午11时的时候,走进茶馆,"早晨是吃过早饭的,但还是惦记着来,热乎乎地喝上一碗,浑身有劲。赛买提的茶是最好的"。

说茶最好,不是说赛买提的茶叶有多典藏名贵。其实赛买提的茶和这里所有茶客家里的茶一样--都是来自湖南的茯砖、黑茶一类。一块700克的茯砖也就十五元左右。

说茶最好,也不是说赛买提的烹茶手艺有多精巧灵雅。66岁的赛买提一双粗糙的大手,一会儿要持斧劈木,一会儿要把劈细了的木材塞进土灶,一会儿要撮起掰成碎末的砖茶塞进瓷壶,一会儿要递上一个边缘斑驳的搪瓷茶盘。

说茶最好,也不是说赛买提的茶馆有多华丽高贵。土平房,没有招牌,3米宽、6米深,进门左侧是个土灶台,灶台正中坐一口大铁锅,下面进柴火的地方垒出一个稍大的平台,可以坐一圈瓷壶。灶台连着的墙上搭出几个层架,随意散乱地放着茯砖、奶粉袋,赛买提就站在这里忙活着。他身后,就是铺着毯子的炕,再没有多余。一面墙上有两个高高的窗户,光线射进来,落在另一面墙的壁毯上。茶客们进屋脱鞋上炕,靠上墙,盘上腿,等待着。

说茶最好,也不是说赛买提的茶具有多名门别致。1976年的瓷壶围成一圈坐在柴火的余烬边,壶嘴朝着余烬嘟嘟吐着沸腾的茶水,壶盖上满是炭灰。不用擦拭,一个茶壶、一个茶碗,放在搪瓷的茶盘上,就手传着上了炕,放在茶客盘着的腿前。有时茶盘里还有一个小馕,那就是茶点了。

说茶最好,也不是说这里的茶客有多风雅脱俗。清一色的老汉,有县城工作退休的,有周边乡镇的农民,无论是鸿儒还是白丁,一样或谈笑或聆听。

说茶最好,是因为赛买提的茶最有味道。

"大家都用煤炉子了,现在更是用气炉子了,赛买提还是跟以前一样用柴火,柴火有杏木的、桃木的,都是果木,有香气咧。"

"赛买提不是用水壶煮茶,赛买提是大锅烧水,开水烫茶,再倒进瓷壶用柴火余烬慢煨,这样小火能熬出茶香咧。"

"赛买提调配的茶好咧,便宜的一元一壶,最贵的十元一壶,可以加花加奶提香,可以加药发汗,想喝啥味,调得好咧。"

"赛买提在1981年,他30多岁时开的茶馆,来赛买提茶馆的都是我们熟识的老朋友,要淡的,要酽的,不用说赛买提就给我们端上来了;天热了,天冷了,该喝啥样的好,赛买提都知道咧。"

"赛买提的茶客里有老艺人咧,喝着茶,弹一曲都塔尔,美着咧!可惜啊,有些老人过世了,不过进了茶馆,我们能听到咧!"

"老了嘛,我们就爱聊历史,讲故事。这条老街很快就改造了,要搞地下步行街了。赛买提买一拖拉机车斗的木柴要一千多块咧,以后让不让烧也不知道咧,这平房不知啥时也要改造了。赛买提将来怎样,我们聊不出咧!"

"赛买提的茶馆,年轻人不来咧,年轻人要喝咖啡,聚一聚进馆子都要讲情调咧。"

茶馆外,茶客是四面八方;茶馆里,茶叙是古往今来。临近中午,老街外,开挖地下商业街的工程车已经开始轰鸣,老街的上空,烟雾氤氲中杂了尘土。

"年轻人现在不来,等他们老了,会来!"赛买提站在土灶前,柴火余烬中红红的一点火光在他眸子中跳动着。这个66岁的老人重复着他三十多年几乎固定的烧水、撮茶、递茶动作,似乎一生清福,只在茗碗炉烟。

自汉开西域,丝绸之路上,丝、茶、畜等贸易兴盛,砖茶源自唐代,易运耐存,渐成新疆等西北少数民族居民生活之必需。莎车县,丝路南途,周边喀什、英吉沙、疏勒、疏附等地茶肆、茶铺林立。一碗热茶,在茶客的聚会中,汇聚了绵延丝路连接的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古朴和陈旧,今维吾尔茶馆在城市已经罕见。一段历史,如一粒尘,渐渐消逝在越来越快拔地而起的城市楼群的掩映之中。

(作者:张鸿墀 沈桥 稿件来源:新华网 责编:艾文华)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

相关标签:
茶具 黑茶 砖茶 茶馆 丝绸之路 茶客 老街 古老 柴火 瓷壶 余烬 最好 莎车县 茶盘 灶台 平房 土灶 还是 英吉沙 新疆 触觉 极致 二重 采工 兴宁市 综合部 来访者 挖掘者 古森 纪事 光化作用 新功能 秋水共长天一色 汉传 事业部 古洞 海纳百川 TEALLA 木刻画 亭榭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