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食用方式的演变史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千姿百态的茶叶经历了生吃鲜叶、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乃至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红茶等多种茶类的发展过程,但茶最早的使用方式却与现代截然不同。 将茶生煮则类似现代的煮菜汤。以茶作餐菜的记载,见于《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菜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是说春秋时,晏婴在景公时,身为相国,饮食节俭,吃糙米饭,几样荤菜之外,只有"茗菜而已",类似今人所谓"粗茶淡饭"。 以茶做菜不仅古代有之,就是现代有些地方仍保留有这种风俗。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的习惯,采来新鲜茶叶,在热水中稍浸后放在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盐等作配料,再加入少许泉水拌匀,就做成了美味可口的菜肴--"凉拌茶"了。 茶作羹饮的另一种方式是早期的擂茶,流传于中国南方湖南、湖北、江西、广西、福建等少数民族区,是以生茶叶、生姜、生米、花生、芝麻等生材料经混合研碎加水煮成的汤饮,又称"三生汤"。 虽然,经历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饮用成为了现代人们享用茶最普遍的方式。但从人们饮茶的普遍性、对茶的喜爱,以及茶的各类营养价值上讲,未来,茶将会更多地用于食品的制作中,让更多人通过更多食品享受到茶的"色、香、味及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