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具茶几

黑瓷茶具文化历史及发展介绍

时间:2025-02-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黑瓷茶具出现在晚唐时期,宋朝时是其鼎盛,延续至元,在明清时期衰败了,这是由于自宋朝起,饮茶方法已从唐朝时的煎茶法渐渐变为点茶法,而宋朝流行的斗茶,也为黑瓷茶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宋朝福建斗茶之风十分盛行。斗茶者们依据经验认为,建安窑出产的黑瓷茶盏用作斗茶最为适宜,因此闻名。

宋朝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是看茶面汤、花、色、泽、均匀度,以"鲜白"为佳;二看汤花与茶杯相接处有关水痕及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好。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而黑瓷茶具,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因此,宋朝的黑瓷茶盏成为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均大批量制作黑瓷茶具,成了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区。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制作的"建盏"最被人称赞。

蔡襄在《茶录》中这样说:"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配方十分独特,在生产过程中,要让釉面呈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当茶汤入盏,可放射出五彩斑斓的点点光辉,增添了斗茶的兴致。这种黑瓷兔毫茶盏,风格独特,质朴雅致,且磁质厚重,保温效果好,因此是斗茶行家十分珍爱的物品。

别的瓷窑也纷纷效仿,如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个黑瓷兔毫茶盏,便是四川广元窑所生产,其外形、瓷质、釉色和兔毫纹与建瓷基本一样,可以假乱真。浙江余姚、德清地区也曾制作过漆黑莹亮、秀丽实用的黑釉瓷茶具,最流行的为一种鸡头壶,即茶壶嘴似鸡头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目前仍存有一件,名为"天鸡壶",被视为珍宝。

相关标签:
黑瓷 茶具 兔毫 建安 建窑 鸡头 均匀度 至元 福建 斑点 制作 榆次 德清 茶壶嘴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吉州窑 广元 方舆 瓷窑 釉瓷 清新 先贤 大丰 宿鸟 土家人 团省委 沈香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铲车 白起 厉害 小布 合法 起始 唐武宗 六世 高境 经线 正袍国茶 地球化学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