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和吴觉农家族的几代茶谊 说来也有缘份。 采访江元勋,牵线的恰恰是茶传媒采访过的吴甲选先生。 吴甲选是吴觉农的儿子。 他曾和我们忆起吴家和江家的一些故事。 在桐木的正山堂总部,还一直悬挂着吴甲选题写的书法:"茶谊三代,情义无价"。 "吴觉农先生,是正山小种的恩人。" 这段几代人的情谊,江元勋讲起来故事更多。 他说,父亲当年和吴觉农建立联系后,把当地的生产情况详细做了汇报。吴觉农建议他们找福建进出口公司,同时村里自建正规的精制茶厂。 当时,全国都在喝绿茶和茉莉花茶,到处都是红茶厂改绿茶厂。"在吴老的支持下,我们没有改,坚持了下来。" 坚持到1988年,江元勋建立了第一个集体茶厂--桐木茶厂。 "当时,我们只有三个人。弟弟的岳父、小张还有我。那年我22岁,茶叶的生产、加工都是我一个人负责。" 厂子建立后,吴老还帮他们联系福建外贸部门,协助茶叶销售。 "建立茶厂前,我们对茶的制作标准没有认知。山上怎么采、怎么生产、怎么制作,没有进入商品化、规模化的生产,各家各户的标准是不一致的。" 桐木茶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千家万户的茶叶定标准。江元勋根据外贸要求确立了统一标准,他开始把正山小种加工成了商品。 桐木茶厂建立了,生产出的红茶被国家统一收购,茶农的收益终于稳定了。 1989年,江元勋去东北出差,路过北京,特去看望心心念念的吴觉农先生。 那时候,吴老先生已经卧床不起。 "当时没有手机,费了很大周折才找到地方。老先生情况不太好,医生护士都在房间,吴太太出来让我吃点心喝茶,说了一会儿话。" 这次探望,江元勋见到了吴甲选的哥哥和妹妹。 后来,和吴家四兄妹都见过面。"他们来武夷山,都会来我家。后来很多年,我们都有书信往来。" 至今,江元勋一直记得。 吴觉农一家在武夷山的旧居,是现在武夷山机场的位置。 那时候的生活,在吴甲选的记忆中,也是快乐的。 5众创模式下的金骏眉诞生 到了90年代中期,正山小种的市场又不行了。 主要原因是外贸卖不掉,国内没市场,三分之一的茶园又荒废了。 那时,茶厂100多人。 无奈的江元勋,离开了桐木茶厂。 他办了一个自己的茶厂--元勋茶厂。 "当时,就想着我们家世代做茶,茶不能败到自己手上。另外,这里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茶山要是荒了,就不能重新恢复了。" 江元勋走了一条大胆的路。他尝试用本地茶树的原料制作乌龙茶。 结果,两年下来,乌龙茶整整积压了25吨。 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个艰难时刻。 每个艰难时刻,都是最坏的感觉。 最难以支撑的那一刻,是在过一个针眼。此后,那束光,就能看到了。 江元勋的那束光,是"有机认证"。 从这四个字开始,正山小种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众创时代。 有机认证,是以乡党委副书记身份下派到元勋茶厂、担任厂长助理的祖耕荣先生提出的。 祖耕荣协助元勋茶厂从银行贷款19万元,重启了工厂生产,并协助完成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国际权威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 后来,还帮助元勋茶厂从国家质检局取得了正山小种红茶原产地域保护标识。 这个阶段的正山小种,贵人诸多。 知名茶学家骆少君、叶兴渭,茶叶研究者龚雅玲、叶启桐等诸多业界高人,为正山小种的复兴,倾注了心力。 2002年,江元勋邀请各界专家召开了《关于如何生产制作最好红茶》的讨论会。讨论会决定成立"顶级红茶"研发组。 "做金骏眉,和吴老(吴觉农)有很大关系。他曾告诉我,做高级茶要一芽一叶、一芽二叶。" 2005年夏天,北京的几位朋友在江元勋家纳凉。 一位朋友说,不如多增加点成本,像生产顶级绿茶一样用芽尖制作高端红茶。 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会指向那个最正确的结果。 金骏眉诞生了。 第一批金骏眉,采摘芽头1.5斤,仅得干茶3两。 此后,江元勋等人从采摘时间、采摘标准、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搓捻、发酵、炭焙的温度、湿度、时间的掌握等方面,反复测试、比较。 2007年,金骏眉开始供给北京、福州等地进行内测。 2008年,金骏眉正式投放市场。 一炮走红。 6、75个女工一天只能采一斤 采访江元勋的过程中,不停有访客登门。 据说,很多喜爱金骏眉的茶友,到了武夷山,必要"朝拜"桐木正山堂。 金骏眉到底有什么魔力? 《金骏眉--正山堂茶经》一书中指出,生产一公斤金骏眉茶叶,需要15万个芽头,一个熟练女工,一天只能采2000个左右,需要75个采茶女工同时采摘一天。 云雾缭绕的武夷山,最好的茶山产出了最好的茶树。 纯净秀美的桐木关,最好的茶树产出了最好的金骏眉。 据正山堂的员工介绍,金骏眉一年采一次,只采头春的单芽。 金骏眉省去了"过红锅"和熏焙两道正山小种传统工艺,让茶品保有花果蜜香,而非传统的松烟香。 金骏眉是正山小种的珍品。 如今,已成中国顶级红茶的象征。 金骏眉的成功,让江元勋更加爱惜自己的家园。 "一个茶字,就是人在草木间。没有生态何谈品质?自古以来,高山云雾出好茶。所谓的高山,是要有(好的)生态环境。桐木关这个地方,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所在,很多珍贵的资源得到保护,才能做这么多好茶。" 好的一杯茶,需要好的环境。 桐木村设立垃圾站之前,全村的垃圾清运工作,都是江元勋的茶厂负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江元勋常常教育茶农:要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要按照原生态的管理去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