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商茶农

陈升河:“茶痴”的寻茶人生

时间:2025-02-0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从长春到勐海,辗转三次航班,驱车一小时,又走了一小时山路,终于看到了让人震撼的八百岁古茶树,也见到了陈升号的掌门人。眼前的陈升河,与当地寻常的老人家看起来并无二致--衣着朴素,神情淡然,面前放着白瓷盖碗,在云南高温闷热的天气里,一边呷着茶,一边与身旁的人不疾不徐地聊着天。
  他是一位地道的茶人,而且是非常知名的茶人--作为陈升号的创始人,十年间,这位已年过六旬的老人一手打造了普洱茶中大树茶领导品牌,并彻底改变了茶厂所在基地的村寨面貌和村民生活。
  与茶叶打了近五十年交道,从作为源头的茶山茶树到后续繁复的制茶工艺,陈升河一直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标准,他所有的"执念"都可以归结为"一杯好茶"。即便如今"陈升号"的名号已经叫得响当当,其寻茶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歇。
  汕头、深圳、云南三地茶缘
  陈升河与茶结缘始于1973年,他在老家广东汕头第一次涉足这个让他牵绊一生的领域。那时候下海经商的人并不多,陈升河算是先行者之一。身为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汕头历来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连接点。作为近代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汕头商贸发达,有着"百载商埠"的美誉。从这一点上说,选择创业的陈升河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再加上口碑经营,人心所向,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具备,陈升河的事业每年都在稳步增长,并呈现出蒸蒸日上之势。
  经过十余年的迅猛发展,陈升河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开始挑选新的发展阵地。从1985年开始,陈升河从汕头转战深圳,在深圳专心从事茶叶研究及经营,经营状况最好的时候其品牌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达到60%。陈升河对茶的痴迷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所以他本人也被业界誉为"茶痴"。
  来深圳发展后的二十年间,"茶痴"的名号越叫越响,然而正值事业上升期的陈升河却突然想到了"回归"。"生意场让人每天都感觉很紧张,尽管公司的运营情况很好,但是我个人却并没有得到更多的满足感。"那个时候的陈升河特别想要找一个能够让自己完全沉静下来,过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对他来说这就是一种"归宿"。于是在2006年的夏天,陈升河率领一帮好友驱车数千公里来到了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云南,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几乎踏遍了滇南所有的茶区古寨,走遍了云县、临沧、凤庆、昌宁、勐海等主要普洱产区,他手上也汇集了来自各个茶区和茶山的众多茶样。在这趟寻茶之旅中,他惊喜地发现,在云南大山深处居然还有如此大棵的古茶树。经营茶叶生意三十多年,陈升河也见过不少年龄很长的古茶树,但像云南西双版纳这么多古茶树云集的情形还是第一次见到。茶人专注于做茶,却从未如此贴近茶之源头,陈升河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惊,"这就是我想要的。"几乎是在当下,他做了可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留下来,在这里继续自己的事业,以及修身养老。
  2007年,陈升河经过考察最终在西双版纳勐海置地150余亩,成立云南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陈升茶业),并投资近亿元,将陈升茶业打造成了为专家所称道的"远看似公园,近看是花园"的生态环保型企业。新落成的茶厂布局合理、功能齐备,院落中还种植了大量的绿植花草,其中还不乏多年的茶树。为了承载更多的游客参观,以及为游客提供最舒适的环境,在这座现代化的普洱茶生产加工园区里还专门开辟了产品展示及文化休闲区、景观旅游区。走进陈升茶业就好像走进一处优美的景点,原先满目荒芜的荒山杂地,因为陈升茶厂的崛起,成为了西双版纳勐海县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建成后的陈升茶业公司专门生产普洱茶,因为坚持使用大树茶,并以古法炮制为主,陈升号普洱茶迅速成为人们最为追捧的普洱茶品牌之一。
  虽然陈升河经手的茶叶不计其数,但从情感角度上说,他本人对普洱是情有独钟。"普洱茶是茶中极品,也是最令人着魔的品种,研究普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看到普洱我就会有一种激情,对于一款好茶,哪怕付出很大的代价也想要去追寻。当然,作为爱茶之人,不单是普洱,任何一款茶都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
  独创"品新茶"全新理念
  陈升茶业在创建初期就得到了当地茶友以及业内人士的认可,不过陈升河还是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大家对于普洱茶的消费理念存在误区。"大多数人都认为普洱茶越陈越香,其实这个说法不够准确,人们选茶就像挑选自己的女朋友,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新茶也并非没有市场,而且很多新加入的茶友,在初识普洱茶的时候,恰恰是新茶更适合,与老茶相比,新茶的口感会更重一些,而老茶的口感会越变越醇和,所以不同年龄段的人会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不同品类的茶。"
  陈升河说,真正收藏老茶、喝老茶的都是源于内心的喜好,而在民间还是新茶最受普通人的欢迎,也是销量走得最好的品种。从纯商业角度上讲,当然是年头越久远的普洱茶越值钱,口味也愈加淳厚,但是如果长时间存放普洱茶,保存的温度、湿度等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按照这样的理论,陈升河推出一个全新的理念--喝新茶是一种享受,收藏茶是一种爱好。依照这样的理念,陈升茶业为不同的茶客设计了不同价位的产品,无论是喜欢新茶还是陈茶,在这里都能挑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在陈升茶业还保留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论游客还是客商,只要来到这里都可以免费品茗普洱。作为公司董事长,陈升河也从来没有一点儿架子,他除了在审评室外,经常来到展厅一楼与茶客一同坐下品品茶聊聊天。在陈升茶业的一楼门厅位置摆放着一块长十余米的实木茶台,这里正是茶友聚会品茶之地。
  陈升河笑着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就是茶,茶带给他愉悦和幸福,茶给予他事业和生活。他还谈到了对民间"炒普洱"的看法。在陈升河看来,现在中国的茶叶市场正处在蓬勃发展期,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和谐音符,比如一些人察觉到普洱市场有"油水儿"可以捞,就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得到,这就是一种畸形的喜好。但这是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也是人们正在探讨的阶段。现在人们都说是"盛世普洱",一些人刚刚走进生活比较富裕的阶层,想要从不同渠道得到满足感,这就造就了盛世普洱的现状。另外,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资本急剧增多的阶段,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人们的知识底蕴,甚至文化水平还远不及经济增长的速度,所以产生了一种不对称的落差,最终导致人们无从分别真假,难以辨识出真正的好普洱。这就在短时间内导致了一种人们疯狂追求普洱茶的情况。这也说明,普洱这个市场缺少积极正向的宣传导向,人们的认知仍旧处于中级、甚至初级阶段。
  陈升河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炒普洱"的人大多数还是出于爱茶的心理。"现在确实有不少人专门收藏名贵的普洱茶饼,但是在我看来他们首先一定是爱茶,首要目的绝不是用来投资。我也是如此,遇到好的茶也会花相对较高的价格买下,这是一种对喜爱之物的情怀,看到就产生一种激情,就想要拥有,这种感觉相信很多人都有过。"
  企业+基地+农户打造优质普洱茶品牌
  2008年初,正值普洱茶价格低谷,很多收藏珍贵普洱茶的茶商也因此损失惨重,彼时陈升河也早已经注意到普洱市场的异动,他在酝酿一个大动作。
  根据他所掌握的情况,地处西双版纳勐海县深山的茶农并不懂得经商,更不知道销售策略,原来这些茶农每家都种有自己的茶树,但是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茶农很少与外界交流,完全不了解茶业市场的情况,很多茶农种茶只为自己家族饮用,如此下来每年都有大量优质普洱滞留,再加之当地酷热潮湿的气候,农户家又缺少贮存普洱的条件和设备,很多上等普洱白白浪费坏掉。
  陈升河出于对古茶树这一历史自然遗产的深切同情及关爱,在当地政府协助推动下,与老班章村签订30年的包购包销协议,受到云南省各级政府的一致好评,并开创了"企业+基地+农户"强强联合的先例,陈升茶业与当地茶农携手共同打造云南优质普洱茶品牌。
  在当年那个时候,云南普洱茶的品牌刚刚兴起,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也是从那时开始逐渐增多,市场上到处都充斥着炒茶的风气,这让爱茶的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陈升河通过包购包销的方式,既解决了以往大量普洱沉积损耗的问题,又帮助当地茶农走向了劳动致富的道路,可谓是两全其美。合作以来,历经海内外逾百次博展会的全力品牌营销推广,老班章"普洱茶王"已蜚声海内外,市场供不应求。与此同时,老班章村也因为盛产大树茶蜚声中外。随着陈升茶业的名气越来越大,专程到陈升茶业和老班章村去看茶王树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还不乏一些远道而来的游客,老班章也从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深山变为现在游客蜂拥而至的著名风景地,茶农因此获利颇丰,整个村寨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自与陈升茶业合作以来,村里90%以上茶农盖起新楼房,购置汽车,因为山路路况不好,且路途遥远,尤其是每逢下雨天山路更加崎岖泥泞,因此很多农家都购置了多台汽车,除了运输物料方便的皮卡外,很多农户还会购置一台性能较好时尚一些的小轿车,以及一台专门行走山路的SUV越野车。
  深切体会到当地农户出行不易的陈升河自掏腰包100多万元修建了八公里长老班章村通往外界的便民大道。因为修建山路本身就很困难,又加之茶树不允许被破坏,整个修建过程中可谓困难重重,但路修好后给整个村寨的茶叶等贸易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老班章村茶农也被陈升河这种执着的精神所感动,全寨族人以当地哈尼族最高荣誉,也是最盛大的祈福方式为陈升河"拴线"以表示深切的感激。
  深知对普洱茶的关照直接影响普洱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陈升河在对茶树和茶农的管理上也花了不小的心思。为提高云南普洱茶品质,确保优质产品的原料来源,陈升河在布朗山老班章村、南糯山半坡村、古六大茶山易武和勐宋茶山那卡等名山优质茶产地建设高标准茶叶初制基地,实施茶叶从采摘、初制生产加工、晾晒全程不落地的卫生标准;建透光晒青棚彻底解决了夏茶烘青的技术难题。
  "技术跟管理一样重要,我做茶几十年,总结了很多关于如何生产出好茶的方法,在这个角度上说技术永远都是最核心的要素。从这个角度上说,技术可能比管理更重要。"陈升河把对技术的追求永远放在第一位,为此不惜血本。比如,为防原料霉变和提高卫生标准,陈升茶业向各茶区茶农免费分发了20万条盛装干毛茶的双层防潮编织袋,并赠送了5000套泡茶用具,此举均受到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交口称赞。
  陈升河无论受邀到韩国韩瑞大学讲学还是在港、台、新、马等国内外论坛演讲,都不遗余力地大力倡导"喝新茶是一种享受,收藏茶是一种爱好"的消费新理念;在企业内坚守"让茶农、员工和经销商共同富起来"多方共赢理念;将"做中国最好的普洱茶品牌"和"陈升普洱茶给您带来健康、快乐、幸福"作为陈升茶人永不停息的追求。
  "做茶要青山绿水"
  陈升河专注于普洱茶,是源于对茶的喜爱,不过,投资建厂终归是一件耗心费力的大事,他投入了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自有自己的考量,"做茶几十年,我对茶除了感情,更有着自己的判断。首先,中国的茶叶市场从国家放开统购统销后一直在稳步扩大,中间价格有反复,但总体趋势却是向上的,我相信普洱茶价格低迷只是一个市场挤泡沫的过程,是行情问题而非质量问题。其次,茶叶本身不是一个快生意,也不是金融产品,要胸怀几十年的眼光,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好。我喝过全国几乎所有地方的茶,偏偏用下半辈子锁定了普洱茶,是因为它从生态环境、品饮口感、健康价值等各方面来说,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最重要的是,陈升茶业立志做最好的茶,我相信好茶是一定会得到大家认可的。"
  随着陈升茶业的开张,勐海地区的茶厂已达上百家,茶厂的生产过程对当地生态环境是否造成影响?对此,陈升河显然早有准备,"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问题,现在普洱茶山都变成了金山、银山,但一旦这些大山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们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恢复不过来了,这是得不偿失的。从云南省各级政府来说,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从上至下都特别重视生态保护。"陈升河说,人们对更好生活的追求与生态保护之间需要一种自然的平衡,能够找到这种平衡的就是一种对生态保护的践行。
  对于竞争,陈升河的看法是,每家茶厂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只有客户喝了觉得好才是好茶,这是因人而异的事情。但是好普洱茶总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使用好的原料,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诚信对待每一位客户。
  2007年底的一次尝试,就为陈升河打开了门面,那一年陈升茶业首批制作了3000饼"佳茗天成",反响口碑非常好,这一款茶饼一直到现在还是非常畅销的品种,这完全印证了陈升河的判断,现在再喝起来会变得非常醇和,茶汤入口即化。而这就是陈升茶业定义好茶的标准--无论产自哪个山头、哪个寨子、哪种风格的普洱茶,它必须清香甘活,有好茶最根本的味道。"走遍千山万水,做茶要青山绿水。"陈升河总结说。
  做了几十年的茶,陈升河还是有所顾虑,首先他认为当前人们对普洱茶的看法总是怀有一种固有思维,比如对某一款公认的品质上乘的普洱茶,大家都会跟风说好,但究竟哪里好,人们又都说不清楚。其次,茶业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一家独大并不是好事,做企业谁都希望自己做到最好,但是只有充分竞争行业才会得到良性发展,企业也能从中受益,所以陈升河更希望看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
  在陈升河看来,中国的茶是世界上最好的茶,中国茶也应该走向世界,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喝到我们中国的好茶。"大家都说中国的茶好,但是外国人根本就没有喝到真正的产自我们中国的好茶,如何让人家认为中国的茶好?"他说,这也是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的一项事业,需要全社会引导和推广。
  回想当时从汕头来到深圳,又从深圳转战云南西双版纳,陈升河心中有着满满的感慨。虽然一路走来很是辛苦,但当他看到古茶树时,他总有种"认祖归宗"的感觉,而在勐海建厂则让他有感觉找到了心中的家。
  做茶多年,陈升河的感悟很深,关于未来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这段充满感情的文字更像是一名茶人的内心剖白:
  "吾自少年涉足于茶,至今已四十余载,虽历经曲折无数,却依然兴致万千。今聚毕生之力及制茶心得,于茶之源头,置地驻厂,欲与天下茶人乐在其中,以圆人生之茶缘。与君开怀尽兴之余,若能为千秋普洱茶于盛世之际光大传延尽绵薄之力,足矣!"(记者 李钊 摄影 宋铁彪)(原题:"茶痴"的寻茶人生--记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常务副会长、云南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升河)
  注:本文源自"吉林企业家"微信公众号。
相关标签:
陈升 普洱 普洱茶 茶业 勐海 茶农 茶树 云南 章村 新茶 人们 茶山 中国 西双版纳 茶叶 汕头 茶厂 还是 深圳 市场 茶亭 一股风 大昭寺 广易 菜心 最大者 绛红色 坪上 特用 克罗斯 佛海 胃炎 天然林 激扬 会议室 分工 劳工 睦村 哒哒 自由空间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