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商茶农

六大茶山最美的茶花

时间:2024-05-0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中国普洱茶网讯:阮殿蓉,1968年出生于云南昭通,回族,毕业于云南政法专科学校和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生班。曾任中外合资云南振思铁合金厂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1998年出任勐海茶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2年创办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普洱茶的知名商家,优秀推广人。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茶叶商会常务副会长,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云南茶叶协会理事,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理事。
  阮殿蓉致力于普洱茶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著有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茶说典藏系列《六大茶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茶文化专著《我的人文普洱》和《普洱茶再发现》,在《普洱壶艺》、《中国茶叶经济信息》、《茶博览》、《云南普洱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在《云南日报》、《临沧日报》开辟有"说茶专栏"。
  见过阮殿蓉的人说,你要是在那里见到一位长发及腰,面容姣好,步履轻快的女子,那么你可以确定那就是阮殿蓉。
  另一位见过阮殿蓉的人则这样说,我希望再过几年,能取得她那样的成就,然后我也要出一本书。这个年纪才18岁的女子,说起阮殿蓉时,眼睛有些闪烁,她经营着一家茶庄,近年走访了不少著名茶山,她说的书,正是阮殿蓉才出版不久的《我的人文普洱》。
  法律出身的阮殿蓉,似乎与茶八竿子打不着,她到勐海茶厂做厂长的时候,也是行政任命。阮殿蓉说,这并非爱好,亦非追求。在这之前,关于茶的记忆在某种程度来说,更多与亲人捆绑在一起。
  小时候,阮的母亲在供销社工作,茶叶随处可见,她清楚地记得饼茶、砖茶、沱茶摆在柜台上,散茶则用玻璃缸装着,它们来自西双版纳、思茅和下关,然后经过自己母亲的手,流向街坊和乡下。母亲售茶,父亲运茶,阮殿蓉的老家昭通就在云南通向四川的南丝绸古道上,云南的茶叶售往四川是几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在运输公司做调度的父亲,常常把一辆辆卡车派往昆明或者一个个茶叶生产区,根据运输协议,再把一车车茶叶运往四川宜宾、自贡、内江以及成都。
  说起这些,阮殿蓉感到茶香已经融进了难以割舍的亲情:"父亲和母亲的身上因此都带着茶叶的味道,久而久之,我和姐姐、哥哥们都觉得茶叶的味道,就是我们家的味道。所以,后来当母亲不再售茶,父亲退了休,他们身上的茶叶味没有了,我们就觉得没有了茶味的家,仿佛真的缺少了什么,甚至变得有些不再真实。"
  "我所有的家人几乎都与茶有关,"最让阮殿蓉觉得奇妙的是,自己的爱人竟然是一个茶叶世家的后人。丈夫姓段,是大学同班同学,他的老家在云南凤庆县城,他的外公家在凤庆的鲁史镇。对云南茶史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凤庆县城和鲁史镇,都坐落在茶马古道向东南亚延伸的要冲上,是有名的茶叶之乡。说起这些,阮殿蓉侃侃而谈,有时会因激动而语速加快。"鲁史镇的金鸡村,现在还遗留有百株连片的古茶叶树野生群落,古平村海拔2400米左右的山野上,更是生长着约3000多株野生茶树。明清以来,鲁史人就以茶为生,我先生的外公骆英才是鲁史镇第一个人工种茶的先驱,并开设了'俊昌号'茶庄,长期从事茶叶贸易。我先生的爷爷段逸甫一家种茶制茶,生产销售的'凤山春尖'是民国时期云南茶叶中的极品。先生的曾祖段显文,曾担任大理剑川县县长,一生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但是,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无论先生的外公家的茶庄,还是先生的爷爷家的茶山,都无一幸免地停产了,成了一个动荡年代的绝唱。迄今为止,骆氏和段氏两家,在凤庆县尚有多人专注茶事,以茶为生,或者传播种茶、制茶知识,这也可算是对先祖一份告慰吧,也可看作一种血脉中生生不息的传承。"
  按照阮殿蓉之前的理解,茶可以弥漫在生活中,却不一定非要与真实的茶叶为伍。但事实是,1988年11月,因丈夫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工作,一纸调令,阮从故乡昭通来到了勐海,这里是云南最大的茶叶产区。与此同时,她还被西双版纳州委任命为云南最大的茶业企业之一的勐海茶厂厂长。这是阮殿蓉一生中最大的转折,按照她的话说,是"命运将我与茶乡勐海、凤庆,特别是与闻名天下的普洱茶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
  多重命运的巅峰运作
  这是勐海茶厂和阮殿蓉命运的转折之点,也是"茶中之茶"普洱茶的新生之时。1998年,正是普洱茶刚刚热起来的时候。"产于云南,存于香港,藏于台湾",一种由外向内蔓延的普洱茶风潮正席卷茶界,阮殿蓉恰逢其时。
  创办于1939年的勐海茶厂是我国近现代普洱茶界的泰山北斗,在香港、台湾、日本、韩国及整个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生产的勐海红印圆茶已被称为"旷世珍宝",绿印圆茶、无纸绿印、绿印头、大字绿印圆茶、小字绿印圆茶等等无一不被视为普洱茶极品,价值连城。
  第一次走进这个历史悠久、光环笼罩的茶厂,阮殿蓉感到忐忑不安,她不无担心:"巅峰之上的企业运作,稍有闪失,便成罪人。"
  阮殿蓉面临的问题并不轻松。当时,勐海茶厂普洱茶的产量仅为600吨,企业严重亏损,全厂账面上只有8000元,欠茶农的茶款达1590多万元,乡村的收购单基本是白条。阮殿蓉认为,挽救勐海茶厂,最重要的是给茶厂的产品找销路,扩大普洱茶的生产。她发现台湾著名茶人邓时海写的《普洱茶》,其中提到最优质的普洱茶就是勐海茶厂所生产的。她意识到,云南普洱茶产业潜力巨大,发展这个产业必然要开启中国本土市场,自己把蛋糕做大,把普洱茶文化历史挖掘出来,塑造普洱茶品。阮殿蓉果断地停止勐海茶厂其它茶品的生产,全力投入普洱茶。事实证明当时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在一次职工大会上,阮殿蓉说:"勐海茶厂不是没有文化是文化丢掉了,不是没有精神是现在把锐气磨掉了,不是没有形象而是被亏损打蔫掉了。"重建勐海茶厂文化,重树勐海茶厂形象,重铸勐海茶厂精神,为勐海茶厂带来"精气神",成了阮殿蓉的当务之急。
  "7592"对阮殿蓉来说是一组特别的数字和记忆。1999年11月24日,气温零下4度,为勐海几十年不遇的最冷的一天。这天台湾茶人王瑞芬前来购茶,阮殿蓉用厂里多年不用的"边角料"重新拼配了普洱茶饼,并命名为"7592"。新品立即得到了茶人的认可,几个人开怀品饮,畅所欲言,一聊就是凌晨4点。这个晚上阮殿蓉兴奋不已,"7592"是她在勐海茶厂一年后最大的奖赏之一,可谓妙手偶得,她找到了做茶的信心,对茶叶对自己都有了新的领悟。
  普洱茶"香、甜、甘、苦、涩、津、气、陈"八味,阮殿蓉在进厂的几年里,几乎一一尝尽,又渐渐靠近了"无味之味"的境界。2001年,勐海茶厂在她手中扭亏为盈,并在此年实现了10年以来最好的业绩。不仅是茶厂、自己,很多茶农的际遇也就此改变,勐海茶厂的普洱茶又开始呈现出过去的荣耀。在品尝时间与经营艺术之间
  2002年1月,阮殿蓉辞去勐海茶厂厂长职务,来到昆明创办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阮殿蓉形容辞职一事原因复杂,也有些无奈,她的离开是为了"实现更大的梦想"。经过三年多的打拼,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现在已发展为一家年产1000吨的大型普洱茶企业,且已逐渐成为名牌。阮殿蓉引以为豪的是,现在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旗下有许多商标,其中就有六大茶山的山名。这些商标已成为丰富六大茶山茶文化内涵的重要支撑,但她还不无遗憾地说:"如果当时资金多一点,多注册一些商标,无论对整个普洱茶产业还是文化保护来说,都是更好的事情。"
  与很多商品不同,普洱茶是独特的。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关于阮殿蓉的专题片,题目叫《回族女性阮殿蓉:经营艺术》。对自己用"人文"修饰普洱茶,阮殿蓉颇有感受。她说,普洱茶是一个有生命的茶品,是有记忆的,很多茶叶喝掉就喝掉了,没有留下什么。后发酵的过程是普洱茶随着时间成长的过程,普洱茶因为越陈越香,决定了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是可以喝的古董,可以收藏的古董。阮殿蓉笑着作了个"捧"的动作:"比如我拿到一饼普洱茶,就舍不得打开它,喝的也特别慢。我在想为我准备这饼茶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肯定与我有缘……"她用"时间的重量"形容陈年普洱茶,在她看来,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正是这种多样文化和风情,铸就了普洱茶这一特殊的茶品,它负载了人类文化的体温,它的宁静甘甜是对人类的一份馈赠。
  阮殿蓉从普洱茶里品味出了至亲至醇的情感,感同身受,她也试着给自己做情感系列的普洱茶,送给身边的亲朋好友。阮说,中学时自己数学不好,教数学的车老师就经常给她补课,成绩逐渐上升,高考数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了报答对车老师的感激之情,她特意制作了一个普洱茶饼,并在上面留下一句话:"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忘不了您的……"同时,她还萌发了生产"感恩饼"的念头,她说: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得到父母、兄长、亲友、同事的帮助。一定有许多人跟我一样,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饼"将是一个很好的表达自己感激之情的载体……普洱茶一经赋予人们的情感,便立刻有了生命,"感恩饼"见证着人们的亲情、友情、爱情,并将爱心延续……这正是阮的初衷。
  "女人经营普洱茶,或许更为感性。"每天,阮殿蓉都会品茶,并详细记录下每批茶的条索、色泽、整碎、净度和香味,并从中体会不同饼茶细细的差别。
  这么多年,阮殿蓉对普洱茶的研究,更集中在云南的产茶重镇的人文内蕴上。她收集县志和各类茶书,收集茶马古道上遗留下来的器物。
  与"文化"一样,阮殿蓉也很看重普洱茶的"品质"。在《我的人文普洱》一书中,她开宗明义地讲自己的"普洱观":"真正优质的普洱茶,其陈香必须是建立在安全和卫生上的陈香。"她把目光放得更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绿色壁垒的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协定已经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我国茶叶的发展,也制约着普洱茶走向世界的步伐。"她指出,普洱茶在卫生、管理、价格、年份、农残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农残方面,中国内地的达到欧美农残标准的还是太少。"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她娓娓道来。
  她身后有一排装满茶叶茶山书籍的书柜。"哪天我们继续喝茶聊天!"她笑着这一说,办公室像成了一个私人会所。她继续忙碌,在茶香中把握普洱茶和自己的走向。
相关标签:
勐海 普洱茶 茶厂 云南 茶山 茶叶 普洱 鲁史 茶业 凤庆 茶文化 文化 昭通 西双版纳州 台湾 厂长 人文 中国 母亲 昆明 加盟商 将台 烟尘 木箱 屈原 子冲 荣光 充盛 顺情 波纹 市民 顶芽 逢源 光绪帝 峻朗 义理 名闻遐迩 不怎么样 人才引进 对仗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