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下茶区,一路醉酒。不过,所见茶产区惨淡之景,与网络的喧嚣迥异。事实上与我的判断相符,茶叶还是很冷,绝大多数人摆拍完就回家,并没有实际的动作,到处都在涨,茶区不但大树涨,小树也在猛涨,然而,这仅仅是茶农被信息误导所致。 也正因为如此,我赞成把清冷的茶市,炒热一点,毕竟,如果一个行业衰败了,还有任何意义呢?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炒作真古树,具有一定的广告意义,同骗局不一样,现在不但是百年老普洱,同样的一帮人,开始炒作百年老乌龙,据我所知,台湾与大陆同步,手法与百年普洱是一样,瞄准的是大陆的土豪。 炒作百年老茶与这个行业根本没有关系,也同茶农无关,一片100元成本的茶卖100万,与茶农有关?与茶产业有关?与叶檀女士嘲笑的税收有关? 这个行业的症结不在炒作老班章,不在炒作冰岛茶,毕竟这些都是真实存在,可以反哺茶产业。 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用绿茶化的思维来看待普洱。绿茶、熟茶、老茶,如何定位,如何命名不重要,如果都能消费掉,那未尝不可以。问题在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抱着普洱茶的名义去存茶,无法实现越陈越香,绝大多数人的普洱生茶放20年也不能转化,不过就是老生茶,离老生普还有尚远的距离。这样的茶打着普洱的名义,却无法实现普洱的功效,市场的容量越大,越让人糊涂。 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品尝过真正自然发酵的老生普,无法知道这种魅力,文字甚至视频都无法解释陈香,即使是在实体店,没有好老茶的样本,很多东西无法能解释得透。如此,市场围绕的还是樟香、荷香那一套,大家喝着霉味扑鼻的茶,说是好,大家喝着锁喉的茶,说是88青贵得有道理。很多的症结在于大家花了巨资购买,自然相信自己的判断。 市场是一杯糊涂的汤,大家都在迷糊中赚钱、赔钱,大家都在迷糊中批判他人的茶,赞扬自己的茶,要寻求客观,好似比较难,比较遥远。 4月8日凌晨2时急就于友人鸾占巴山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