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起城(右)与茶界泰斗张天福合影。 在大田,有一句俗话说,见面三分礼,另外七分几乎都落在茶礼节上了。从开了的水到加了茶叶的茶汤水,再到加了冰糖的茶水,这一级一级地往上,几乎都离不开茶礼。在刘起城看来,这就是茶文化,茶文化离不开一个礼字,礼是茶文化的核心。 从学制茶到电商翘楚 2004年,大田的茶叶经营刚刚起步,受安溪铁观音的影响,制茶仅仅停留在小打小闹的程度上。刘起城说,那只是当学徒的份儿,得看安溪师傅的脸色,得摸安溪茶叶的成色,得探铁观音的水色。但这种历练倒是成全了刘起城特有的性格,温和,谦恭,敛让。这是制茶的基本品性。 刘起城的家乡京埕村,清朝初期就开始制作茶叶,他的祖先刘显三制得一手好茶。一代一代都在传承着祖先制茶的技法。2008年,刘起城与陈在慧等茶农投资成立了大田县石牌岩韵茶叶合作社,联营了近两万亩的茶园,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 有了好茶叶,不能停留在有限的客户上。从茶园的开发到茶叶的经营,刘起城走上电商之路,让客户能自由地选择品牌与口味。仅在2012年,就开设了20多家的直营店、连锁加盟店。特别是在天猫商城注册了"留芳园"旗舰店后,年收入直线上升,走在了茶行业电子商务的前列。销售渠道打开了,茶叶的质量才是营业额的保障。刘起城又成立了福建省仙顶实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茶叶合作社+农户"的基础制茶层面,注入新的系统管理模式,从技术、品牌、形象设计、销售模式实行标准化,依托QS、ISO9001、ISO14000、ISO18000、GAR等系统的认证,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从"仙顶传茗"到品味文化 在刘起城的经营当中,商业不再是简单的交换,那里面注入了汗水与劳作,企业只是一个平台。企业做好了,只是把茶叶往前推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茶行业的文化支撑。茶行业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京埕村种茶的历史久远,茶几乎渗透到村里的每户人家。相传,南极仙翁乘坐仙鹤腾云驾雾,来到了大仙峰,将口中衔着的一片茶叶化为种子洒落在大仙峰,由此大仙峰周围茶叶遍布。村民们采用压枝育苗的办法,把茶树种进行繁殖。这样的传说暗示着刘起城,茶与灵气是分不开的,茶道如同仙道,茶的氤氲具有一种空灵,这种空灵体现在茶叶本身,就是茶叶的质量,而在茶叶之外就是茶叶所涵养的文化。 刚制作茶叶时,茶叶文化在刘起城的心界里只是一个概念,而且很空茫。直到2008年,县里举办茶文化节,刘起城看到了茶叶文化的力量。特别是与茶界泰斗张天福交谈后,刘起城从"仙顶传茗"的字眼里读到了张天福大师的茶叶传承。张天福大师的"俭、清、和、静"对刘起城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张天福大师对乌龙茶制作的解读,"醇、香、韵、活、鲜"这些制作程度的把握,让刘起城领悟了茶文化的真在哪儿,善在哪儿,美在哪儿,韵在哪儿。 从传承技艺到传播文化 在岩城茶界,人们常说刘起城想文化的点子,做文化事情,爱文化人。他不会书法,但在他的文化茶城里,挂满省内文化名人的字画,还特地给当地书法家开设了工作室,给他们提供了创作的便利。刘起城深知,茶的制作与书法的创作有同工异曲之处,这就是技艺。书法的技艺在于勤奋,而制茶的技艺也是如此。 刘起城的家乡有几棵的老茶树,长势油汪,比年轻小伙子还要高。虽说茶树已经老化,但是在新春时节,依然吐着新芽。看到这,刘起城仿佛又看到了新的希望,看到了家乡传承至今的制茶老手艺。没有传承,就没有茶道。这种传承是自然的,是渗到茶叶骨子里的东西。这种传承,同样渗透到刘起城的茶叶营销中。他的茶叶展室,充满文化的味道,满室书与字画,就连那架古筝也在暗示着刘起城追求茶文化的苦心。多媒体展示室更是了得,全程展示了茶叶的制作技艺,令人耳目一新。 从2007年开始,刘起城所做的公益事业几乎都离不开茶文化。特困生的学习,吴吟的钢琴独奏会,世界客属大会,国际男篮四国挑战赛,浩沙杯环球比基尼小姐大赛,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等等,把茶叶直接渗入到赛事的活动中,让客人直接品尝仙顶茗茶,让客人来做茶叶的评定师,一方面提升了仙顶茗茶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得益于整体的社会效应,让远方的客人能品尝到一流的茶叶品质,这是刘起城的最初梦想,也是他从事茶叶制作的最终归宿。 刘起城正准备建一座茶叶博物馆。他说,茶叶博物馆是茶叶文化的展示,同时又是茶叶文化的聚结点,他想让茶客们不仅能了解大田茶叶的发展历史,更重要的让人们知道茶叶种植的不容易。茶叶博物馆虽说只是个意向,但在刘起城的经营日程里,它已经上马了,就连具体要摆设什么样的茶叶的传统制作工具,刘起城都做好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