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商茶农

李伟:找寻普洱茶之根

时间:2025-02-06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对于做茶,他的看法小众而坚定,"只有大格局,才会有大未来。"信步则道茶舍之内,恍惚有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再现的神奇悠远。奢华,褪成了背景色,绿植小径之中,茶香环绕,悠悠古乐,余音绕梁;安静,置一席于天地间,煮水,泡茶;呼吸之间飞跃山水,投身于古六大茶山的碧绿山野。这就是不得不来则道茶舍的缘由。
  在云南则道茶业有限公司(下称则道茶业)董事长李伟的认知中,品茶可以很简单:一人、一盏、一只小巧的紫砂足矣,也可以很热闹,呼朋引伴,一同分享那一盖碗的天地精华。对于做茶,他的看法小众而坚定,"只有大格局,才会有大未来。"
  2011年,则道茶业正式成立。当时李伟便释放了一条信息:他做的茶,将要"以正视听",跳出茶文化的桎梏,走自己的品牌。藉此,"生命之叶"由此诞生。
  北纬21度,海拔1280米,这里是北回归线唯一幸存的神奇绿洲西双版纳,这里也是最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核心产茶区。
  绵延3000公里,持续数百年兴衰,这里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倚邦、莽枝、蛮砖、革登、攸乐、漫撒……这里还是古六大茶山腹地,更是御用贡茶的核心产区。
  曼松20000亩纯天然高山生态茶园,标志着则道茶业重塑曼松贡茶辉煌的起点。生命之叶·普洱、生命之叶·古树红茶皆诞生于此。
  当时光流转了200多年之后,如今的曼松贡茶似乎成了湮灭于历史之中的尘封往事。李伟与曼松古茶,正是结缘于此际遇。
  当年,李伟来到茶山,这里的古茶树正要被当地村民砍伐,古茶树栖息之地将被改造成橡胶园。他不忍让这样辉煌的贡茶历史湮没无闻,更在心中立下一个信念,"一定要让曼松贡茶恢复它往日的辉煌。"
  2007年,则道茶业开始对曼松王子山、背阴山进行万亩曼松贡茶园的恢复。目前,被挂牌保护的古茶树已有327株,平均树龄大于300年。
  此外,则道茶业筹备中的腊罗吉地·曼松天堂还将让200多年前的贡茶园再现世间。
  李伟介绍,生命之叶·普洱、生命之叶·古树红茶甄选曼松及古六大茶山的高山古树茶原料,恪守"七选八弃"原则。"师承纯古法工艺,研发最细腻口感,将天赐好茶的精华转化为入口难忘的享受。"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李伟一直在践行他的行事准则。目前,则道茶业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普洱茶全产业链精致型企业,注册资本达1.08亿元,投资2亿多元。
  同时,除去拥有位于西双版纳倚邦曼松茶山的20000亩纯天然高山生态茶园,则道茶业的植株规模、古茶树数量、原叶产量都居国内第一。
  "公司在古六大茶山拥有11个普洱茶初制所、10条纯手工古法精制生产线,传统加工工艺制茶能力也是国内第一,已经成为普洱茶行业内唯一实现从树头到口头全程可追溯的企业。"
  让李伟感到自豪的是,则道茶业正逐渐成为普洱茶现代化、科学化、高端化的品牌标杆。其与云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达成了战略合作,在"万茶之首"紫娟的采撷精制领域为国内唯一。
  公司还采用"现代普洱熟茶鼻祖"吴启英先生的独创工艺,在普洱熟茶工艺领域独占鳌头。除此之外,还与云南农业大学、中国茶叶博物馆等多个权威机构进行了全面合作。
  更让人意外的是,李伟还把"生命之叶"的历史文化搬进了博物馆。
  "则道茶业斥资2000余万元在昆明打造了国内最大的普洱茶文化博览中心-普洱茶谷,其中则道茶博馆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普洱茶专业挂牌博物馆。"
  漫步在4000多平米的普洱茶藏储文化博览馆"天窖",一口口"戴"着尖尖的草帽的大缸顺序排列,其一眼忘不到尽头的数目让人震撼。
  正是这个则道茶业的"天窖",开启了仿生数控藏储普洱茶的先河,也开创了普洱茶仓储陈化标准。
  在馆内,光绪皇帝御赐的福庇西南匾额,雄浑端庄,诉说着此地普洱茶之于清帝国的重要;用以规范茶叶交易的古旧石碑,漫漶的字迹记录着百年前普洱茶交易的繁盛。
  生长千年的茶树枝干,虽然已经褪去了生命的绿色,留下的年轮却告诉世人生命之叶的力量;世界上最大的金瓜贡茶,不是为了肤浅的炫耀,只是为了重现金瓜贡茶的昔日风采。
  一个企业兴建一座普洱茶博物馆,意欲何为.李伟的答案是,要在这里寻找到普洱茶的根。
  "我希望生命之叶能成为我一生事业的终点,今后的半辈子,我就想做好这一件事。"褪去年轻闯荡创业的光环,李伟对茶的情感和眷念愈久、愈真、愈醇。
相关标签:
李伟 普洱茶 茶山 茶业 普洱 茶树 生命 西双版纳 茶园 金瓜 高山 古法 古树 工艺 茶舍 小众 云南农业大学 博物馆 最大 云南 可通 火中 向平 酮酸 茶马世家 水潮 八里桥 货车 交通工具 采效 白得 无印良品 时代文艺出版社 多门 评论员 爱国人士 行贩 许杰 水竹 合富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