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产品

茶园中的双江

时间:2025-05-16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记不清哪个诗人说过,闻到茶香就想写诗,看到茶园就有写不完的诗。我是在茶园中长大的,茶园中的村庄就是我的故乡--云南双江。
故乡双江,在北回归线落脚的地方,是全国著名的大叶种茶原生地。故乡人生活在广阔无垠的茶园中,吃的用的穿的全来自于茶。所有与茶有关的话题,都会让故乡人激动不已。我从未见过,有哪个地方的人会对茶如此痴情,如此执著。
在故乡人的字典里,"茶是摇钱树,买粮又买布。儿去上学娘采摘,上学生产两不误",故乡人对茶的感恩之情也最重。在故乡,有一望无垠的古茶树群落。每年,人们都要去祭祀它,那不是迷信中对茶树的盲目崇拜,而是对茶树寄托的一种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在故乡人的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已与他们的神经、他们的血脉溶为了一体。
于是,由茶形成的民风民俗紧紧缠绕着故乡人的一生,常让他们喜笑颜开或泪流满面。人们以茶入药,以茶入食,以茶入饮,以茶为礼--茶成了他们的全部。这原本是故乡人对茶的一种感恩,却常常被一些人看作是一种迷信。他们哪里知道,正是故乡人的这些看似肤浅的表象,却透露出故乡人纯真的内心世界,构成了故乡独特的茶文化内涵。
千百年来,故乡的茶园在不断地成长,茶园中的村庄也在不断延伸,可故乡从未出现过和别的地方一样"茶树不能当饭吃,砍掉茶树种粮食"的现象,故乡的茶园和村庄,一直在和谐中发展。村庄和村庄之间尽管有个大概的划定,却没有一条绝对的鸿沟,茶园与茶园之间虽然也有区隔,却没有一个明显的界线,谁家多摘了几棵茶,谁家多耕耘了几株茶,故乡人从来不斤斤计较。
茶的祥和性味熔铸成了故乡人淡泊的个性,他们不骄不躁,安于现状,一生一世耕作于茶园之中。

多年来,故乡人的这种个性,就像苏辙在《茶诗》中所写的一样,"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他们的个性已与茶的风格无异。茶园丰收了就丰收了,吃好点穿好点故乡人从不吝啬,财多财少故乡人看得并不重。
在故乡人的生活中,茶与人的关系是紧紧交融在一起的。从"菜在街头摊卖,茶在壶中吐香"的情景,不难看出故乡人与茶悠悠相融的境界,因此故乡人十分懂得"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厚福只在茗碗炉烟"的真正内涵。于是做客双江茶园中的人都可以感受到"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的极致境界。在故乡,走进佤山,可以喝上滋味醇厚的佤族烤茶;走进彝家,可以尝到性味甘醇的土罐茶;走进布朗山寨,可以喝上野味十足的青竹茶;到了白族人家自然是喝三道茶,就是随便走进一个汉族人家,也可以喝上清香四溢的百抖茶。"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这是故乡人真实的写照,客人来了,一盏好茶就是欢迎客人的最高礼节,逢年过节了,就"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那种纯粹的田园式的生活,那种人与自然相得益彰的生活,造就了故乡人"老爱壶天闲日月,时亲茶道契神仙"的精神境界。

相关标签:
故乡人 茶园 故乡 双江 茶树 村庄 好点 性味 生活 境界 佤族 上野 就是 地方 个性 大叶 白族 土罐 松根 原生地 兼而有之 花鸟画家 昭和 小井 商委 新中国 主题歌 筋脉 农乐 中路 淘宝 竹帘 副伤寒 服饰文化 纳溪区 破坏性 安琪 别来 爱国人士 景宜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