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那些文坛巨匠的茶故事:除了有一支好笔,一颗好心,还有一张好嘴!

时间:2025-02-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鲁迅:喜欢买打折茶的大师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

  《喝茶》摘录: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的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当我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拉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的滑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了。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

  老舍:又一位嫌茶贵的大师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戒茶》摘录:必不得已,只好戒茶。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蔻蔻、汽水、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事静观皆自得。我不知道戒了茶还怎样活着,和干吗(嘛)活着。但是,不管我愿意不愿意,近来茶价的增高已教我常常起一身小鸡皮疙瘩!

  茶本应该是香的,可是现在卅元一两的香片不但不香,而且有一股子咸味!为什么不把咸蛋的皮泡泡来喝,而单去买咸茶呢?

  恐怕呀,茶也得戒!我想,在戒了茶以后,我大概就有资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要去就抓早儿,别把罪受够了再去!想想看,茶也须戒!

  大师就是大师,连吐槽都吐得这么美妙。

  冰心:茉莉香片的乡愁

  冰心(1900-1999),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家的茶事》摘录:茉莉香片是福建的特产。我从小就看见我父亲喝茶的盖碗里,足足有半杯茶叶,浓得发苦。发苦的茶,我从来不敢喝。我总是先倒大半杯开水,然后从父亲的杯里,兑一点浓茶,颜色是浅黄的。那只是止渴,而不是品茶。

  抗战时期,我们从沦陷的北平,先到了云南,两年后又到重庆。文藻住在重庆城里,我和孩子们为避轰炸,住到了郊外的歌乐山。百无聊赖之中,我一面用"男士"的笔名,写着《关于女人》的游戏文字,来挣稿费,一面沏着福建乡亲送我的茉莉香片来解渴,这时总想起我故去的祖父和父亲,而感到"茶"的特别香洌。我虽然不敢沏得太浓,却是从那时起一直喝到现在!

  乡愁就是一杯淡淡的香片。

  郁达夫:到茶楼谈判是老传统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上海的茶楼》摘录:上茶馆里去解决的事情,第一是是非的公断,即所谓吃讲茶;第二是拐带的商量,女人的跟人逃走,大半是借茶楼为出发地的;第三,总是一般好事的人去消磨时间。

  所以上海的茶楼,若没有这一批人的支持,营业是维持不下去的,而全上海的茶楼总数之中,以专营这一种营业的茶店居五分之四;其余的一分,像城隍庙里的几家,像小菜场附近的有些,总是名副其实,供人以饮料的茶店。

  看了此文,郁达夫大概是那个年代的杜琪峰吧。

  林语堂:别吵我,我想静静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茶和交友》摘录:饮茶之时而有儿童在旁哭闹,或粗蠢妇人在旁大声说话,或自命通人者在旁高谈国是,即十分败兴……据《茶录》所说:"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所以如果要体味这些素质,静默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也只有"以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的世界"的人,才能够体味出这些素质。

  终于知道"别吵我,我想静静,也别问静静是谁"这句名言出自哪里了。

  梁实秋:我怀念的,是无茶不喝

  梁实秋(1903-1987),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

  《喝茶》摘录: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甚至路边埂畔还有人奉茶。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辄问讯"喝茶吗?"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

  孩提时,屋里有一把大茶壶,坐在一个有棉衬垫的藤箱里,相当保温,要喝茶自己斟。我们用的是绿豆碗,这种碗大号的是饭碗,小号的是茶碗,作绿豆色。粗糙耐用,当然和宋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朴实厚重的风貌。现在这种碗早已绝迹,我很怀念。

  梁先生说茶的风格可谓朴实。

  周作人: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

  周作人(1885-1967),鲁迅之弟。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喝茶》摘录: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

  周先生倒是一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样子。

  杨绛:苦涩是茶中诗味

  钱钟书夫人,生于1911年7月17日。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小说《洗澡》等。

  《喝茶》摘录:1660年的茶叶广告上说:"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噩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尤能克制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

  照《红楼梦》中的妙玉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么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记不起哪一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产生散文"。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诗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思念一种病,苦涩是一首诗。

  季羡林:茶叶大有取代咖啡和可可之势

  季羡林(1911-2009),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大觉明慧茶院品茗录》摘录: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饮茶的历史至少已有一两千年,而且茶文化传遍了世界,在日本独为繁荣,形成了闻名世界的日本茶道,也是日本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欧洲,最著名的饮茶国家,喝的是红茶,在北非和中东,阿拉伯国家也喜欢饮茶,喝的是龙井,是绿茶。根据最近的世界饮料新动向,茶叶大有取代咖啡和可可之势……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汪曾祺:次茶叶留着煮蛋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寻常茶话》摘录:我对茶实在是个外行。茶是喝的,而且喝得很勤,一天换三次叶子。青茶、绿茶、花茶、红茶、沱茶、乌龙茶,但有便喝。茶叶多是别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开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但是不论什么茶,总得是好一点的。太次的茶叶,便只好留着煮茶叶蛋……

  汪先生真乃吃货也。

  萧乾:这是我的那杯茶

  萧乾(1910-1999),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

  《茶在英国》摘录:我虽是蒙古族人,一辈子过的却是汉人生活。初抵英伦,我对于茶里放牛奶和糖,很不习惯。茶会上,女主人倒茶时,总要问一声:"几块方糖?"开头,我总说:"不要,谢谢。"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喝锡兰红茶,非加点糖奶不可。不然的话,端起来,那茶是绛紫色的,仿佛是鸡血,喝到嘴里则苦涩得像是吃未熟的柿子。所以锡兰茶亦有"黑茶"之称。

  咱们中国人大概很在乎口福,所以说起合不合自己的兴趣时,就用"口味"来形容。英国人更习惯于用茶来表示。当一个英国人不喜欢什么的时候,他就说:"这不是我那杯茶。"结语民国以来,文人才情无数。本次摘录的小品文,权当沧海拾珠。如果刚好点中了您的心水,我们愿意继续辑录。借用洛夫先生的《初试美人舌》做结:我们尝到的第一泡茶,是今年尚未上市,由王先生私人享用的冻顶春茶。茶味相当浓烈,虽由水泡,这时已非原水了,只感觉到衔在嘴中的乃是一件活生生的、有形体的事物。开始是清香温热,继而感到黏黏地滑润,徐徐通过喉管后,再由丹田涌出一股既暧昧又确切存在的甜美。有人说饮茶会醉,过去我不相信,这次才真正体验到;这种醉不但是生理上的,而且也是心灵上的。

相关标签:
中国 茶叶 香片 鲁迅 冰心 翻译家 郁达夫 散文家 作家 茶楼 汪曾祺 盖碗 大师 著名 周作人 梁实秋 苦涩 季羡林 林语堂 老舍 明亮 青砖 鞋履 民政局 波峰 县境 文桥 滇红茶 老年报 松籁 资料 健康生活 龙华 纹银 小桃 牛车水 老丈人 大戒 共达 垂钓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