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李瑞河的回甘人生

时间:2025-02-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李瑞河,1935年出生于台湾南投县,祖籍福建漳浦。现为天仁集团总裁、天福集团总裁。一个曾连续相亲三次都没人要的穷小子,却能坐上台湾茶业的头把交椅。

  一个因"证券风波"而一败涂地甚至差点破产入狱的台湾老人,于58岁高龄进军祖国大陆,打造出"天福茗茶"这样首屈一指的茶业品牌。

  他,就是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一个在茶中演绎人生传奇、同时把中国茶推向世界的风流人物。

  把吃苦当吃补

  李瑞河出身于茶农世家,从小就与祖母等劳作于茶园间。年幼时每逢采茶季节,他就为采茶的父亲和叔叔伯伯们送茶水,当他摇摇晃晃地走近茶园时他总会吆喝起来:"大家来吃茶喔!"

  "我们当时的吃茶其实是喝茶梗泡的'排骨茶'。"李瑞河回忆说,"当时种茶的人多,买茶的人少,我们家跟一般农民一样都很穷,甚至一家人舍不得喝茶叶泡的茶,那些都留着卖,这正是所谓'烧瓷的吃缺碗'。"

  令他印象更深的是,有一次一位茶商到他家收购茶叶,当时天快黑了,正好是晚餐时间,眼看着茶商举棋不定,李瑞河的母亲就把客人留下,并且含泪宰杀了一只一直留下来下蛋的老母鸡。茶商酒足饭饱之后,才向李家收购400斤茶叶。茶农的卖茶难,母亲的挥泪杀鸡画面,李瑞河历历大目。

  长大后,李家为了生计弃农从商,举家搬迁,开起了一家小茶店。李瑞河作为长子承担起家庭经济重任跑起业务,用一部脚踏车跑遍高雄、台南等地。每到一个陌生的村庄,李瑞河都会"入门看人意,入山看山势,见农说农话"。有时候看到主人家里小孩在做功课,他会关心一下书念得怎样,小孩有不懂的地方,他还会顺便拿起纸笔指导一下。"我反对强势推销,在卖东西给别人之前,要先学会关心别人。"李瑞河说。

  慢慢地,李瑞河以自己的勤劳和诚恳打开当地市场。当然,商场如战场,随着市场的开拓,李瑞河触及了一些同行的利益,甚至受到威胁"再去找他们,有你好看的"。对此,李瑞河的父亲一直教导他以和为贵。

  21岁那年,李瑞河入伍,部队生涯又给李瑞河上了一课,最苦的时候21天没洗澡。但他把吃苦当作进补,把"被管理"当作是"学习管理别人",他说"差使别人之前,要先学会差使自己"。

  三次相亲没人要

  夸下海口促辉煌

  成年后的李瑞河身材挺拔、五官端正、一表人材。然而他却一直没找到对象。25岁时连续相亲三次均以失败告终。无论是售票小姐,还是代课老师都以"卖茶的没前途"、"家庭不富裕,弟妹多负担重"等理由拒绝了他。李瑞河解释说,当时兄妹共有9个,全家人就靠一个小茶店吃饭,人家一打听都吓一跳。当然,相亲的失败跟他埋头工作,没有积极主动追求对方也不无关系。26岁时,一战友实在看不过去,为他介绍个对象。刚开始,女方家长一听说他家情况就拉下脸。不过这次李瑞河没有退缩,而是壮大胆提亲:"我们家世代种茶,虽然兄妹多,但我打算以后让每个人都开一家茶行,我们9个兄妹一人开一家,那九家茶行就可以组成一个大公司,让你女儿当老板娘······"准岳父听后哈哈大笑:"年轻人,有气魄!"

  就这样,李瑞河定下终身大事。结婚后的1961年11月10日,26岁的李瑞河率先在台南市西门路开第一家茶行--"天仁茗茶"。开店成本4万元台币中,有1.2万元台币是岳父交给女儿带到李家的,还有8000元台币是妻子变卖首饰的钱。肩负着那份亲情和责任,李瑞河破釜沉舟,立誓要"汗洗台南",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军人精神去兑现他的诺言。14年后,李瑞河果真在台湾开了9家"天仁茗茶",后来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他的店遍地开花,而且创办天仁茶厂、天仁茶园、陆羽茶艺中心等,当竞争对手感受到他的威胁时,他已是势不可挡,奇迹般地创建了资本额逾40亿元的天仁集团。

  商海浮沉,失败不失志

  1988年8月8日上午8时8分8秒,李瑞河与8位董事一起为天仁证券公司开幕剪彩,让他刻骨铭心的是,那一长串"吉利"的数字并没给他带来好运,而是噩梦的开始。两年后,台湾股市崩盘,天仁证券因从事丙种垫款,出现30亿的财务损失。这对再有钱的人都是个晴天霹雳。出事后的连续7天,他几乎瘫痪在家,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为了避免引发更严重的一系列问题,一周后他还是提起精神处理危机。在记者会上,李瑞河坦承过失,并承诺:愿意用名下的财产来偿还债务,宁可做一个清清白白的穷人。其落泪坦白的照片成为第二天各大报的头条新闻。随后他辞去一切职务,变卖家产抵债,包括在美国的一幢房子。为了恪守"成功的荣耀全体共享,失败的责任我肩独担"的信条,他还一人独担司法追究,好在不用服刑。他的诚信,他的重情重义,使他失去万贯家财的同时也赢得了尊重和信任。"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这句话让我看到了大陆市场的希望。"李瑞河说,经过1990年到1992年两年的疗养期,他重新振作,而诱发他人生第二春的,正是祖国大陆12亿人口的大市场。后来的事验证了一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的事迹也成为闽南歌《爱拼才会赢》的最好注脚。




  1993年,已是花甲之年的李瑞河筹集到1000多万元人民币后踌躇满志地转战大陆。由于在大陆是从福建起家,他把公司起名为"天福茶业公司",打算产茶做外销。然而新的事业刚开始,打击又来了:生产的第一批茶从东南亚转运回台湾时,因政策原因被海关扣留4个货柜的茶叶,损失1000多万元台币。

  出师未捷,李瑞河没有气馁。而是调整经营策略,转型做内销。这时候他表现出来的不是"老迈"而是"老道",用他的话说是"在台湾行销茶业数十年,经验丰富,来大陆驾轻就熟"。在福建立足后他搬出以前积极的经验,迅速向全国扩张,由点到面。如在某大都市的闹区设点,在实践中培养服务人员,之后提拔优秀人才为店长,再派他到邻近区域开设店面,一间变两间,两间变四间······

  他先后在中国大陆各大、中城市开设1300多家"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在福建、四川、云南、浙江、江苏等省建有14家茶叶及茶食品工厂、2家茶博物院,3个高速公路服务区、1个"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全球第一所茶专业高校--天福茶学院。"天福"获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全国获此殊荣的第一家茶业企业。天福集团集茶业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是当前世界最大的茶业综合企业。

  2011年9月26日公司股票(天福06868.HK)在香港证交所主板上市。

  以茶会友,以情留人

  李瑞河在台湾茶界称王用了几十年时间,而在大陆这个十几亿人口的辽阔土地上驰骋,他却用不到十年的时间。他的成功秘密何在?李瑞河概括为"自助、人助、天助"。他说自助是前提,人助是纽带,天助是机遇。

  "一个好汉三个帮。三国时有桃源三结义,有三个好汉就可以打造一个王国。"除了自已努力和把握机遇外,李瑞河最看重的还是"人"与"情"。

  其实李瑞河在台湾时就与不少高官称兄道弟,来大陆后又巧妙运用茶业经济与政治的结合点,长袖善舞。曾有人借政治色彩问他"你到底是穿什么颜色衣服的"。李瑞河巧妙地说是"茶色"。他解释说,红、绿、蓝调配一起,就是茶泡出来的颜色。"茶是和平、和谐的饮料。"在李瑞河看来,茶能调和人际关系,能让你在寒冷时知道温暖、在得意时学会平静。他说,不要小看茶这种农产品,运用得好,它可以助你以茶会友,广交四海朋友。他补充说,人应该严谨而不失幽默,茶是个很好的介体,否则越老会越没人缘,越没人缘会越懒。

  有一次,天福女员工泡茶时,李老询问她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有没有男朋友,还赞她几句。他说:"像这样,关心一下人家,开开玩笑,又不用付钱,却利人利已。"

  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李瑞河说"把员工当作自家人,这就是我的用人之道"。正因此,天福的管理被誉为"有人情味的管理"。而天福的企业文化和茶文化也随着"天福茗茶"这一品牌渐渐深入人心。惟一令李瑞河感到不足的是:"不够脚手(闽南语,意为不够人手)"。

  21世纪是中国茶的世纪

  如今,天福茗茶、天仁茗茶两大名牌正风靡世界,天福茶博物院也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茶文化基地,而天福茶学院则是全球首个专门培养茶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李瑞河,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经销商,也是茶文化积极推动者,业界有"世界茶王"之称。

  说起近年来茶界群雄崛起,竞争激烈,李瑞河坦然笑道:"竞争虽然让人讨厌和紧张,但对我们长期投资者来说不但没什么影响,反而更有利。"他说关键是共同把蛋糕做大。随着大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上茶这种健康的饮料。

  他还分析说,一个国家的国饮与国家政治、经济、人文是有密切联系的。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英国人向世界行销红茶,因此才有"立顿";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因此才有"咖啡、可口可乐";而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因此中国的茶必将香飘四海。为此,李瑞河一边布点全球,积极备战,一边期盼国富民强。他说,反过来,茶也会影响一个民族。"日本人彬彬有礼,可以说是日本茶道的作用。对于中国,我希望中国的茶道能塑造一个富而好礼、祥和乐利的'大同社会'"。

  天色渐晚,天福茶博物院通过广播播放《感恩的心》。李瑞河说,每天下班时间都会播这首歌。他说他这一生想感谢的人太多太多,也希望人们活着能心怀感恩。

  李瑞河道:为人当心善志远,真正的伟大是平凡的,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的,真正的力量是温和的······

相关标签:
李瑞河 天福 天仁 茗茶 台湾 茶业 大陆 天福集团 中国 李家 世纪 福建 茶商 台币 茶叶 天助 一家 茶文化 博物院 茶园 制作过程 古罗马 车前子 小毛 半生不熟 票数 擎起 起义 动静 小罐茶 天全 流畅 古已有之 擎起 超乎寻常 李小林 渌水 郴县 房源 水舞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