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王庆:我国茶行业走向精深产业化

时间:2025-02-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图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

茶,挺尴尬。我国茶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多年来一直位列世界前三。然而,在茶行业中却流传着"7万茶企不及一家立顿"的说法。打造强势品牌成为众多茶企的心头大事,从2011年开始,茶企在上市融资与创意营销方面曾有诸多尝试。乍暖还寒时节,中国茶行业的春天已经不远。

作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是个"飞人",今天还在北京,可能明天就到了宜宾,又或许是云南、贵州、江浙。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奔波。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有2200多个会员单位,遍布我国茶叶主要产销区。眼下,春茶即将大规模上市,这个全年茶叶销售的关键时段,产品推广、市场拓展、品牌打造,任何一个产区都不会掉以轻心,而分散又相对势弱的地方茶企,对协会这个全国性的交流平台寄望尤深,王庆的奔波就成为了必然。

春茶当家 "早"是双刃剑

北京商报(以下简称"商报"):春茶即将大规模上市。今年春茶市场和往年相比会有什么新动向?

王庆:春茶素来是当家茶。茶行业全年60%的产量和效益集中体现在春茶上。目前,茶叶生产还是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今年几个主产区气温都比较低,采摘期要推后一到两周。云南等产区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旱情。距离春茶大规模上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气候变化对春茶上市时间和产量的影响相当大。由于春茶原本就量少质优,各地基本都按名优茶来做。手工采摘人工成本增长幅度较大,物流成本也有上升,直接导致春茶价格上涨。目前,涨幅还不能确定,但上市时间推迟已成定局。

纵观近几年的春茶价格,始终保持10%-15%的涨幅,但这主要限于名优茶。其实全年茶叶的价格上涨平均水平在5%-8%之间。从全年来看,气候影响不会有太大问题。

商报:很多推介都在打"早"的概念,似乎越早越精贵,越早茶越好。

王庆:早茶尤其是明前茶的确量少。物以稀为贵是客观规律。其次,从中国茶叶传统来看,进入秋、冬季普遍不再采摘。经过一个冬天的酝酿和沉淀,茶树聚合了较好的有益成分。春茶都是芽头,是全年茶叶生产中惟一的无农残、零污染的时段。消费者又普遍有"尝鲜"心理,所以明前茶供不应求。

但早也是双刃剑, 必须是自然早,而不是人工催熟。质优是赶早的前提。曾经有山东某产茶区"抢"时间,用温室大棚扣茶树,但口感淡、香气弱,自然被市场淘汰了。

资本出动 "炒"字莫当先

商报:有观点认为,茶在当前的本质是农业而非商业。从很多茶叶节、茶展会也能看出,地方政府在宣传推广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由此推断茶产业发展需要激活茶农动力,而不是靠强势资本进入,以包装、广告、策划为主的品牌战略跑马圈地。您怎样看?

王庆:这要考虑到我国茶叶的品牌细化。茶分为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公共品牌也就是地方主产茶,比如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等,当地办茶节、茶展的目的是提高地方茶农收入。但并不能以此推断实力雄厚的大茶企不能拓展自己的企业品牌,比如华祥苑、八马、大益等。推广活动因主办方不同会各有侧重。从行业协会的角度,希望企业做强,用可信赖的品牌拓展消费群体,推动企业品牌与公共品牌互利互进。

商报:既然企业力量并不弱,为什么茶企迟迟没有进入资本市场?

王庆:去年,天福茗茶在香港上市。天福之前,已经有武夷星借壳中国矿业、龙润茶借壳龙发制药相继在香港上市。国内茶企的确还没有进入资本市场,但目前已经有两家做传统茶叶的茶企在证监会排队上市。目前处在申报阶段,正在做基础工作的也有十几家。如果进展顺利,明年上半年就会有国内茶企上市。

商报:对于单一某品种茶叶的资本关注度骤然提高,市场价格飙升,您怎样看?

王庆:毋庸置疑,消费潮流会影响市场变化。前几年,乌龙茶受市场追捧,后来普洱茶异军突起,之后岩茶、红茶和非普洱茶的黑茶类市场态势迅猛,这是消费潮流推动的行业热点。资本进入并不仅仅局限在热点上,只是因为热点的关注度高,凸显了资本效应。其实,目前茶叶全行业都获得了资本的关注。首先,的确有相当一部分流动资金在寻觅好的投资项目;其次,尚在低端的茶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同时也说明茶行业其实一直处于被资本忽视的地位。行业不欢迎炒作资本,但是欢迎踏实投资实业的资本,以提高整个行业的经营水平、科研能力、人才储备、完善营销手段。

市场说话 "高"处不胜寒

商报:去年,明前茶上市时,京城几家老字号都标出每斤五六千元的高价,媒体上也多见某茶叶 "到京即告售罄"的报道,走访茶行不难发现动辄标价几百元上千元一斤的茶叶。茶叶到底贵不贵?

王庆:量少质优的名茶价格高是正常的,也的确有其对应的消费群体,这是市场决定的。但刻意造势的行为确实也存在。比如某种茶叶的拍卖价格100克过万元。实际情况是全年茶叶均价每斤不过30几元。现在的消费者都知道龙井一斤卖6000元,却不知道整体的茶叶价格。这样的强势表象下,谁还能喝得起茶呢?个别的造势现象不能当成正常的经济规律看。

还有一点需要明确,北京市场有其特殊性。目前,产茶区主办的茶叶推广活动针对性非常明确,比如宜宾早茶节是当地政府策动,全方位参与;在成都的推广活动则针对的是经销商;在北京则是打品牌做高端。这与首都市场定位有关,在直接面向国际的平台上,树立起中国茶叶的高端形象。尽管地方茶企在京力推高端茶,但全国的茶叶销量还是以大众消费为主,高端消费的量很小,不足以影响市场全局。

商报:茶叶种类繁多、价格各异,百姓究竟该怎样选茶?

王庆:北京是传统的茶叶销区,马连道茶叶一条街的销售额一年能有20亿元。单一品种高价可能因为稀缺,可能因为文化宣传需要,可能因为品牌打造所致。平价茶也有能让人迷恋一生的好味道。消费者根据自身喜好和经济实力,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茶叶价格因素很重要,但绝非贵的就是好茶。公认明前茶贵,实际上清明后的茶叶与明前茶的品质差异无碍大局。坦率地说,很多高价好茶的性价比是不对的,若是自己花钱买来喝,任何一个消费者都难以承受。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现在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开展面向大众的茶文化活动,而北京正是试点区。

我国茶叶出口主要以原料茶和中低档茶为主,自主品牌少、产品附加值低。出口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出口价格处于较低水平。业内人士认为,除红茶外,其他茶都是我国的优势产品,但目前的尴尬处境让人痛心。

相关标签:
茶叶 春茶 品牌 资本 商报 市场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价格 北京 全年 行业 天福 早茶 中国 我国 时间 消费 企业 宜宾 高端 甘油三酯 玉树琼枝 鸡苗 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人 寒江 界龙 方顺 孙思 雨堂 概念 湿气 中焦 真好 蔡希陶 酒铺 小罐茶 西安外事学院 开远 拼盘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