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范德光:開放大陸茶利台灣茶業發展

时间:2024-04-2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范德光。(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7月2日電(記者 倪鴻祥專訪)兩岸簽署經濟協議(ECFA),茶葉列為台灣早收清單項目之一,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范德光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大陸2年內分3階段降低關稅為零是為互利,希望馬政府也能開放大陸綠茶、紅茶進口,讓台茶國際貿易恢復常態,以利台茶產業發展。

  范德光表示,大宗茶主要作為一般泡沬紅茶店、罐裝飲料專用,在台灣已少量生產,必須仰賴進口,雖然兩岸茶葉品質類似,但兩岸條例規定,除大陸普洱茶外,其餘不准進口,台灣只好向其他產茶國如印尼、越南、錫蘭等地進口,影響台茶發展。

  他說,如果能開放大陸紅茶、綠茶進口,除了供應市場需求外,還可以加工摻配台灣茶再行出口,否則現在走私進口大陸茶,成本會提高,不利台茶產業發展;兩岸又各自有外銷的據點與區域,所以兩岸茶葉外銷並不會衝突,台灣因人工等成本提高,所以才會改走精緻路線,專門生產烏龍、鐵觀音等特色茶。

  范德光指出,大陸是喝綠茶的,所以花茶、綠茶很盛行,他們認為好茶的觀念,是要採嫩葉,所以各式茗茶都是白芽,泡出來不會香,但乾、淳;台灣綠茶是以胎面的茶葉來製作,所以會香,而且新鮮,又比較耐泡,例如文山包種茶;大陸安溪鐵觀音一度也作改良,一樣能發出香味,還曾得過歐洲金牌獎,不過消費者懷念傳統的安溪鐵觀音的口味。

  對於傳出有越南茶充當台灣茶的傳聞,他說明,其實台灣本來就有進口大宗茶,進口茶也並非劣質茶,但農藥檢驗才是重點,應儘速成立"農藥安全管理專責單位"及"茶農身份的列管"。

  范德光強調,真正製茶的、賣茶的為了保住信譽,不會自砸招牌,只有盤商可能會有問題,所以建議大陸觀光客若想買台灣茶,可到各農會去或正式的茶行,至少有標章認證、分級標售,價格明確,不會亂叫價,而且賣完就沒了,現在台灣各主要景點,也都有設定販賣點,因此不會有問題。

  有關台灣茶產業變遷,他表示,茶葉產量確有逐年減少的現象,除了人工、成本提高外,另一個關鍵在於政策改變,提倡特色茶,1982年又改變產製銷程序,還茶於農。台灣茶產業本來是分工的,以前茶農產茶,沒有製茶技術,因此運到台北茶行,精緻加工後再負責行銷。

  他指出,以前台北市貴德街、南京西路一帶有許多茶行、製茶廠,西門町的日新戲院一帶以前都是農林,茶葉都在大稻埕區,現在的西寧北路,以前是整條運河,可以通到港口,因為茶葉搬運不方便,所以倉庫就設在運河旁,利用小舟運到9號水門上船外銷。

  他說,當時茶葉盛極一時,海關總局(關稅總局)就設在大同區,而不在基隆,當時大稻埕還有許多洋行、酒家,十分繁榮,後來台北市規畫問題,加上取消產業分工制度,茶農要自產、自製、自銷,大稻埕從此沒落,貴德街等製茶廠整個移到龜山茶葉區,後來大宗茶停產,也慢慢消失了。

  他指出,還茶於農後,產銷體制就變調了,因為茶農沒有加工技術,也不懂行銷,即使改良廠設置產製班,訓練如何製茶,但賣茶青的還是賣茶青,製茶的又是另一票人,製出來的茶有的自己販賣,有的賣給台北的茶行,因為語言、貿易都不懂,所以自己出口更少。

  范德光強調,產製銷各有專業,並不是學了貿易就懂茶的貿易,因為茶的貿易專有名詞太多了,許多稱謂,外行人根本聽不懂,因此要訓練成一元化,根本不太可能。

相关标签:
范德 台北 安溪 台北市 越南 他指 成本 茗茶 分工 基隆 日新 文山 工技 人工 印尼 根本 大同 特色 加工 出口 荥经 支气管炎 小苏 老乔 孙辈 以史为鉴 大叔 苗青 郎中 叶辛 中国大酒店 浮梁县 等份 上焦 九江 庐陵 唐懿宗 腾迅 石林县 小亭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