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茶业大腕们的财富之路

时间:2025-04-19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自从1978年成为一名茶人后,云南王霞普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霞已经让自己的茶企成长为云南知名的茶业龙头企业。和王霞有着类似创富经历的,还有云南龙生集团董事长朱启忠、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董事长刘光汉、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戎加升、云南普洱茶集团董事长郑炳基等,即便成长的路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已经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努力,成为云南茶业版图上的财富明星。

茶商们的创业第一步

1990年到1999年的10年间,或许是云南各地茶企数量增长最迅速的时期之一。在这10年中,国内各地都出现过创办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的热潮,在这个热潮中云南出现了一大批民营性质的制茶企业。同样也是在这10年的时间里,大量老牌的国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战绩不佳,其中一些成为了改制、拍卖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也成就了更多的民营茶企的成长。

1993年,戎加升看到精制红茶增值潜力大,便到勐库办茶叶精制厂,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向县工行贷款40万元,向镇财政所贷款10万元办起了"勐库茶叶配制厂"。经过四年多的经营,积累了资金和经验,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到1999年7月,戎加升购买了依法破产的双江县茶厂,成立了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出任总经理。这为他旗下的戎氏家族企业的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下海以后的朱启忠,与伙伴一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决定去种茶。从600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建设开始,企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1996年,朱启忠以龙泉生态茶实业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成立了现在的龙生集团。

此外,在1996年,时任临沧地区茶厂厂长、现任银毫茶厂总经理的杨智杰毅然放弃了公务员的身份,也下海经商。"当时整个临沧地区的茶厂不超过8家,但在整个云南茶叶行业来说,临沧是大叶种茶最大的生产基地。"10年做茶的经历让杨智杰很清楚,茶叶行业前景可观。于是,杨智杰邀约了4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作为股东,筹资10多万成立了自己的"银毫茶厂"。依靠着自己多年积累的客户基础,杨智杰顺利成为下关茶厂和昆明茶厂的初制原料供应商,同时,勐海茶厂以及广东地区茶企也都向银毫茶厂订原料。

与此同时,勐海茶厂的经营状况已经不能让在那里干了21年的王霞满意。20多年的经验积累,让王霞觉得自己可以把自己的这身技术发挥出来,做一些事情。而此时,王霞的3位做边贸的好友也对她说:"你有技术,我们有钱,要不我们一起来做一家自己的茶厂得了。"就这样,王霞离开了国营茶厂,与朋友合作办起了思茅古普洱茶业有限公司,并出任总经理,走上了自己的第一次创富之路。

现任云南茶祖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李忠华,于上世纪90年代参加工作,进入了老家的景谷县茶厂。因为茶厂改制,到2003年,已经成为景谷县茶厂厂长的李忠华成为了这家县茶厂历史上的最后一任厂长。而那个时期,云南的普洱茶在市场上的影响还十分有限,客户多集中在广东,如今的北京、上海消费群体还没有培育成熟。

普洱茶的"被认识"

在当时还叫做"思茅市"的普洱,王霞与朋友开起了第一家专门生产普洱茶的企业。这家茶厂刚开业的时候,当地老百姓心目中还没有太多有关"普洱茶"的概念。"很多人的观念中普洱茶就是在普洱生产的茶,而不管这些茶是绿茶或者是红茶。当时甚至是龙生集团,主要也是在生产绿茶。他们生产出很少量的普洱茶后,会拿来对我说'你要是有路子的话,帮我们卖一下。'"王霞回忆。

因为茶厂在普洱市是从零开始起步,没有技术人才,没有人懂得怎么样做普洱茶。在厂子投产后,自己在勐海茶厂积累起的丰富经验,让她得以培养出第一批熟练技术工人,也让她可以让自己产品的品质,保持当年在国营茶厂时候的水平。王霞说,真正让普洱茶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有了新的认识,是自己在古普洱茶业公司时所制作的茶叶获评"茶王"称号。

在2002年的时候,普洱茶还没有被单独列出来,归在黑茶的行列。公司股东认为花800块钱去参加茶王评比不值得,没有同意王霞代表厂里去参评。但王霞并不甘心放弃,自己已经做茶叶这么长时间,参与评比也是展示自己产品的一个好机会。于是自己交了报名费,赶制出了参评作品邮寄到广州参评。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普洱茶的"茶王"称号,居然被连现场都没到的王霞夺走。王霞开心地赶到广州领奖。在拍卖环节中,王霞的普洱茶拍出了100克16万元的天价。在这次评奖之后,普洱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了,普洱茶市场也开始逐步向上走。
在获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王霞的角色不仅是一个厂长,还是一个普洱茶知识的布道者,向那些不知道什么是普洱茶的消费者灌输"什么是普洱茶、为什么一片叶子能值16万"的知识。在此之前只有广东人认识、接受的普洱茶产品,在那个时候才开始一点点被更多当地人所认识接受。

更多资本进入市场

在2004年10月,香港长泰实业有限公司以21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云南普洱县茶厂。站在这次行业大动作背后的,是一位叫郑炳基的商人。在涉足茶业之前,郑炳基所领导的企业以房地产、旅游、酒店等为主业。在投资云南茶叶前,他从来没有做过茶叶生意。在昆明打高尔夫球时听到了云南普洱茶集团要改制的风声后,郑炳基很快通过朋友和对方搭上了线,以最快速度签订了收购合同,前前后后只用了15天,开始了自己在茶业领域的掘金之旅。和郑炳基一样在这个时间段里在茶业挥下大手笔的,还有澜沧江啤酒集团董事长刘光汉。但与郑炳基不同的是,刘光汉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云南人。

刘光汉家里八代做茶,也是延续着种茶、卖茶、喝茶、斗茶的生活方式。2004年2月,拥有固定资产2.6亿元,以茶叶、茶饮料生产销售为主的临沧澜沧江茶业有限公司成立。在这家公司里,刘光汉引进了美国、德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的茶鲜叶加工工艺,建成了1条年产10万吨的中国唯一、世界领先的原生茶饮料生产线,引进日本、印度等国家成套加工设备,实现了茶叶深加工自动化生产。这让云南的茶业财富版图,多了一个颇具实力的竞争者。如今,对于刘光汉创办的这家企业,业内人士多表示即便销售收入排不进全省一线茶企的行列,单凭这家茶厂的技术实力,也足以和其他这些一线老厂一比高低。

就在普洱茶市场逐步走向顶峰的时期,国内红茶市场上的老牌王者滇红集团也实现了一次大的突破。2001年和2003年,历经两次改制后,滇红茶的生产厂家临沧凤庆茶厂成为民营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与云南凤庆糖业集团公司合并重组云南滇红集团,这也意味着从1997年起就只身从广西到云南创业的王天权实现了从糖业到组建跨越糖、茶两大产业的企业整合。两家的合并,标志着临沧两大茶、糖集团正式"联姻",也意味着有69年独立创业历史、拥有著名品牌"滇红"的云南滇红集团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

在企业壮大的过程中,王霞的经营理念和其他3个股东出现了分歧。这让王霞萌发了再次创业的想法。在别人的鼓励下,王霞在2004年离开了她走出创业第一步的企业,创办了新公司。首席记者 冯兴杰 实习生 王江楠

相关标签:
王霞 茶厂 云南 普洱茶 茶叶 普洱 茶业 临沧 滇红 集团 勐海 企业 澜沧江 龙生 双江 加升 临沧地区 董事长 茶王 公司 察色 传统型 微量元素 雪月 祖国 同乡会 塔顶 佤山映象 样儿 油条 食品安全 黑眼圈 糖醛酸 英爱 使用性 神怡心 古曼 非易事 沟沟坎坎 黄桃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