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苏轼写茶的诗词,苏东坡和茶的那些事儿

时间:2025-04-04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使得人们对苏轼留下了爱酒的印象。其实,苏轼爱酒却并不善饮,他曾作诗自嘲"吾少时望见酒杯而醉"。
  而对于茶则不一样,连夜办公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
  写词咏诗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赠包静安先生茶二首》)。
  睡前梦醒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茶,已经成为苏轼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饮茶三绝:茶美水美壶也要美
  轼对烹茶十分精到,有所谓"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据分析东坡先生是摩羯座,但其对于饮茶的执着、讲究和挑剔,让人感觉他更像的处女座。
  茶美自不必说,苏轼坚持认为水也是泡出好茶的重要组成元素,他曾在《求焦千之惠山泉诗》中说道"精品厌凡泉",其对烹茶细节的执著可见一斑。
  在苏轼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非常钟情金沙泉水,常遣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童仆不堪每日往返劳顿的辛苦,悄悄在水桶里装上了普通的河水,但却被对水非常挑剔的苏轼所识破。
  后来,苏轼准备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桃符,分别交给童仆和寺僧,每次取水必须和寺僧交换桃符,如此童仆就无法偷懒了。
  此外,苏轼对烹茶煮水时的水温掌握十分讲究,不能有些许差池。他的经验是煮水以初沸时泛起如蟹眼鱼目状小气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为适度,最能发新泉引茶香。煮沸过度则谓"老",失去鲜馥。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长期的地方官和贬谪生活,使苏轼足迹遍及各地,从四川到浙江,从宋辽边境到岭南、海南,为他品尝各地的名茶提供了机会。在这当中,有关苏轼饮茶的趣事也是层出不穷,最令后人难忘的,莫过于他在莫干山中做出的那"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的千古绝对。
  据传,当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在一次外游中,路经莫干山,并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相当的冷淡,只是应付地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了声"茶"。
  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地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轼,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苏轼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敬香茶"。
  苏轼在客厅休息片刻,就起身拜别老道,这时老道急忙请苏东坡为其留下墨宝留念,苏轼淡然一笑,挥笔写道:"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这个对子也被后人用来作为警示"势利眼"的典故,并广为流传。
  苏东坡守杭州时,经常到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和辩才和尚一起喝茶,留下不少故事佳话!这些以后再跟茶友们聊聊!
相关标签:
上坐 生茶 苏轼 苏东坡 事儿 诗词 童仆 老道 东坡 道童 莫干山 金沙 桃符 茶香 公庙 杭州 劳顿 峰山 舍寿 松涛 影像 光亮 李清照 巴德 风向标 美制 雷音 刘国信 乞丐 千篇一律 心脑血管病 准妈妈 超世之才 南朝鲜 临夏州 哑光 人事局 蓬蒿 寒暄语 著书立说
更多文章推荐: